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南極考察隊的搜尋結果,共35

  • 中美局勢緊張加劇 美澳指大陸在南極洲存在雄心

    中美局勢緊張加劇 美澳指大陸在南極洲存在雄心

    大陸《環球時報》28日報導,大陸極地科考船雪龍2號甫於26日從上海啟航,開啟中國第39次南極考察之行。23日至11月4日在澳洲霍巴特召開的南極洲海洋生物資源保護委員會(CCAMLR)第41次會議上,據澳媒報導,美國官員警告稱,各國之間保護南極不受資源開發困擾的合作,正在「崩潰」,因為人們越來越擔心中國在這一脆弱地區的雄心。

  • 南極考察隊發現一群蓬勃發展的生物 科學家稱牠們為「奇怪的生物」

    南極考察隊發現一群蓬勃發展的生物 科學家稱牠們為「奇怪的生物」

    【一群奇特的生物群正蓬勃發展】

  • 回家了!大陸南極破冰船雪龍2號 36人堅守1年半返滬

    回家了!大陸南極破冰船雪龍2號 36人堅守1年半返滬

    大陸第一艘國產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歷時5個多月,6日載著大陸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部分隊員順利返航,其中有36人已在南極堅守長達1年半之久。上海邊檢總站外高橋邊檢站特別登輪,以「單一窗口」協助辦理船舶和人員入境邊檢手續,讓雪龍2號乘員都能 快速回家。

  • 陸南極考察隊在西風帶布放2套浮標

    陸南極考察隊在西風帶布放2套浮標

    大陸第36次南極考察隊隊員27日在南緯55度26分、東經17度56分投放了1套漂流式海氣介面浮標和1套耦合傳輸浮標,用於獲取多種科學資料。「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1月23日駛離南非開普敦港,前往南極長城站,按計劃將於2月7日抵達長城站。

  • 2020年「雪龍2」號的南極第一網魚

    2020年「雪龍2」號的南極第一網魚

    「沒想到魚類拖網從放網到收網跨了一年,而且還是『雪龍2』號2020年的第一場作業。」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隊員張潔一面整理剛收上甲板的拖網一面說。

  • 「雪龍兄弟」的8次「聚會」

    「雪龍兄弟」的8次「聚會」

    大陸「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3日離開南極中山站,載著部分大陸第36次南極考察隊隊員按逆時針方向航行,前往南大洋宇航員海科考;「雪龍」號完成卸貨,繼續執行在中山站的其他作業任務,計畫9日離開,按順時針方向前往阿蒙森海作業。至本次考察結束,兩船將不再相遇。

  • 陸「雪龍」號出發 展開第36次南極考察

    陸「雪龍」號出發 展開第36次南極考察

    搭載107名考察隊員的大陸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號,今天離開位於上海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前往南極執行第36次南極考察任務。

  • 中國科考隊南極冰蓋架設自動氣象站 蒐集氣象相關數據

    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內陸隊隊員2月7日在距離中山站100公里處的南極冰蓋上,架設一套自動氣象站蒐集南極地區的溫度、相對濕度、風向和風速等相關資料,以提升極地氣象服務和對極地大氣的瞭解。

  • 影》不敵濃霧 陸雪龍號南極撞冰山

    影》不敵濃霧 陸雪龍號南極撞冰山

    中國大陸極地考察船「雪龍」號19日在阿蒙森海(Amundsen Sea)密集冰區航行,執行第35次南極考察任務時,因受濃霧影響,與冰山相撞,導致船首桅杆及部分舷牆受損,不過沒有人員傷亡。

  • 陸科考隊 登頂南極冰蓋升旗

    陸科考隊 登頂南極冰蓋升旗

     大陸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日前穿越南極內陸冰蓋,至3729公尺高的冰穹A(Dome A)地區紮營,在南極洲冰蓋最高點處升起五星旗。隨後,16名隊員4日17時30分順利抵達南極崑崙站,共耗時18天、經歷1250多公里的跋涉。

  • 大陸第35次南極科考 科考隊成功抵報冰穹A地區

    中國大陸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昆侖隊」的16名隊員;在2日成功穿越南極內陸冰蓋「大鍋底」,進入冰蓋最高處的冰穹A地區。

  • 中國想在南極建機場 科考隊在冰蓋發現適合藍冰區

    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最近在南極冰蓋考察時,發現一處適合建設大型機場的藍冰區。科考隊將對此片藍冰區展開進一步探勘考察,再做最後決定。

  • 發現適合地點 大陸離首個南極永久機場不遠了

    發現適合地點 大陸離首個南極永久機場不遠了

    中國大陸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國力不可同日而語,不僅在經濟上,更彰顯在科研探勘上。近年大陸積極探索南北極、深海、太空,在南海探勘上,近日出現新進展,大陸新華社報導稱,大陸第35次南極科考隊近日發現一處適合建設大型機場的成片藍冰區,藍冰機場優點是平整度較好,而雪面機場的雪需不停壓實。這也代表大陸擁有首個南極永久機場的腳步不遠了。

  • 先遣部隊雪鷹601 先飛往南極

    先遣部隊雪鷹601 先飛往南極

     做為大陸第35次南極考察隊的先遣部隊,「雪鷹601」在北京時間28日15時左右抵達南極中山站。這是雪鷹601第4次參加大陸南極考察,雪鷹601是大陸首架極地固定翼飛機,可搭載多種科學觀測設備,巡航速度380公里/小時,航程3440公里;在其2018至2019年的飛行計畫裡,很多是國際合作科考飛行。

  • 陸南極考察 擬建首個永久機場

    陸南極考察 擬建首個永久機場

     大陸第35次南極考察隊隊員11月2日將搭乘雪龍號前往南極,此行被賦予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在距離南極中山站28公里的冰蓋(又稱冰層)上,建設大陸第一個南極永久機場。在業內人士看來,其難度不亞於建設一座考察站。

  • 陸首個南極永久機場將開建 可增加空域發言權

    隨著大陸國力增長,對於南北極科研也投注越來越多資源。大陸科技日報報導稱,大陸準備在南極冰蓋開工建設大陸第一個永久機場。業界人士稱,建成永久機場意義重大,既能接連大陸的南極戰略和科研需求,也能為大陸在南極擁有空域管理發言權提供必要條件。

  • 第34次南極考察!陸「雪龍號」抵紐西蘭靠港補給

    在西風帶中顛簸多日的大陸「雪龍」號極地考察船,當地時間20日上午10點停靠在紐西蘭基督城附近的利特爾頓港。這是大陸第34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雪龍」號第二次抵達紐西蘭,也是此次南極考察中最後一次靠港補給。

  • 南極考察33年 陸將帶頭環保科研

    南極考察33年 陸將帶頭環保科研

     1984年,大陸首支南極洲考察隊成立,隊長郭琨率領隊員奔赴南極,並在次年快速建成長城科考站。此後,相繼建成中山站、昆侖站和泰山站,如今,第5個科考站也已經在羅斯海地區完成規畫選址,即將開建。大陸南極考察僅33年,33年來,大陸向極地考察強國的目標不斷邁進。

  • 陸雪龍號南極科考隊 創最南紀錄

    陸雪龍號南極科考隊 創最南紀錄

     中國大陸第33次南極科學考察隊搭乘的「雪龍」號科考船日前行駛到南緯78°41′羅斯海水域。這是「雪龍」號在南半球到達的最高緯度,也刷新了全球科學考察船在南極海域到達的最南紀錄。

  • 中國第33次南極科考穿越魔鬼西風帶

    中國第33次南極科考穿越魔鬼西風帶

    中國第33次南極科學考察隊於27日正在穿越魔鬼西風帶,該隊所搭乘的雪龍號在11月2日正式啟航,並於當地時間11月22日,航行進入南緯45度附近的魔鬼西風帶邊緣。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