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南管的搜尋結果,共140筆
嘉義市傳統表演藝術「南管音樂」保存者蔡青源於9月28日辭世,享壽85歲。文化部長史哲聞訊深表哀悼並表示,「南管音樂」是瀕危的無形文化資產,蔡青源藝師長年致力於「南管音樂」的教學、傳承與推廣,為台灣曲唱藝術奠定深厚基礎,文化部將頒贈旌揚狀予以表彰。
第34屆傳藝金曲獎入圍名單出爐,文化局副局長曾能汀今天表示,日前拜訪入圍的南管戲曲藝師林吳素霞、「合和藝苑」及中市傑出演藝團隊「台中室內合唱團」等團體,恭喜獲入圍,並感謝深耕與推廣藝術文化的貢獻,對台中藝文界的鼓舞。
「2023臺南囡仔有藝思」藝術創意市集,日前於臺南文化中心假日廣場熱鬧舉辦,現場除了由學生帶來的音樂、舞蹈、鼓術及扯鈴等表演,還有18個「創意美學DIY」攤位讓民眾實際體驗「手作」藝術,吸引不少親子一同來體驗活動。
被列為市定傳統表演藝術的「竹馬陣」,是台南市新營區土庫土安宮的專屬陣頭,卻面臨少子化,傳承不易,今年與磐果舞蹈劇場合作,前進9所學校推廣和扎根。竹馬陣團長盧俊逸引用台灣首位戲曲院士曾永義的精神,希望在保留傳統的前提下,兼顧現代觀眾美學取向,讓傳統藝術顛撲不破。
為推動桃園閩南文化永續發展、營造多元文化共存願景,桃園市文化局推出閩南書院系列課程,共規畫9大項目課程,即日起開放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報名參加。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與台南市府2023年6月29日於台南市新市區南科三期預定地共同舉辦動土祈福暨招商活動,賴清德副總統、國科會吳政忠主任委員、經濟部曾文生次長、南管局蘇振綱局長、台南市葉澤山副市長及多位產官學代表皆到場一同參與動土祈福儀式,一同見證南科台南園區歷史性的一刻,並藉此宣示園區開發如期如質的推動,未來完成開發後產值約可達392億元,創造約4,900個就業機會。
曾是台南最知名南管音樂社團「鳳鳴社」,在解散72年後,今天上午透過徒步在歷史街區走唱,沿途參拜開基武廟、大天后宮等宮廟並前往大銃街元和宮,宣告正式復社。
穿和服遊京都清水寺是到日本熱門觀光活動,台南市一群漢服愛好者,15日在台南市中西區海安路發動古都漢服遊行,打造屬於台南的傳統文化活動。16日還要舉辦漢服走秀活動。
台南市政府今年首場大型就業博覽會18日在善化區文康育樂中心登場,新冠肺炎疫情解封,帶動人力市場熱絡,科技業領銜提供超過全場3分之1的職缺,吸引1200人求職,媒合率破5成,全場最高月薪是1家科技廠商的產品開發工程師,逼近7萬元。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逐步解封,今年再掀一股運動潮,台南市古都馬拉松2萬人報名創下近年新高,南科管理局4日舉辦的「運動在南科」健走活動吸引3000名員工與社區居民參加,台灣羽球天后戴資穎登場打表演賽,民眾更將羽球館800個座位擠爆。
高雄年度盛事內門宋江陣25日在南海紫竹寺熱鬧登場!來自南海紫竹寺在地文武陣頭、此次參與全國創意宋江陣頭大賽隊伍,及特別表演嘉賓大義,總共26隊文武陣頭華麗集結,以最高規格古禮青刀巷迎賓揭開序幕,高雄市長陳其邁邀民眾在一連2週9天的活動期間,來鬥陣看熱鬧、吃辦桌,遊內門。
南管藝術家王心心近年苦熬多時之作《長恨歌》,一改過往演出時溫婉典雅形象,如同脫下一層皮,化身成說書人,又演、又唱、又彈,這段特別的過程,也被導演張皓然拍攝成紀錄片《獨弦之歌》,近期將在公視播出。
暮春三月,霪雨多日初霽,花崗岩牆壁在晨曦的照耀下泛起一層薄光,四周靜謐,在微涼的冷風中,小屋更顯遺世獨立。
雲林國際偶戲節步入第20年,今年偶戲節系列活動以音樂元素為主角,帶領觀眾認識布袋戲,10月1日開幕音樂會「轟動武林之誰是正英雄」,齊集布袋戲、打擊樂、cosplay、街舞、多媒體技術,塑造一場時空穿越之旅。
創立於1793年的台南「振聲社」,是全台歷史第2悠久的南管館閣,館先生蔡芬得完整傳習南管曲譜並將曲譜電腦化,也長期至高雄館閣授課,推廣南管不遺餘力,獲登錄為台南市傳統表演藝術南管保存者,3日由市長黃偉哲授證。
因應COVID-19確診案例劇增,而科學園區事業又為全國企業之表率,為鼓勵企業防疫共盡一份心力,發揮友善職場精神,共同照護確診員工身心健康,南科管理局除訂定關懷確診員工行動方案,也希冀園區事業作為參考,訂定符合企業自身之員工確診照護措施。
今天是農曆4月25日神農大帝誕辰,新北市定三級古蹟三重先嗇宮每年都舉辦「先嗇宮神農文化祭」,為神農大帝祝壽。先嗇宮董事長李乾龍表示,今年除用擬人化宴王祝壽儀式,在疫情嚴峻當下,也向「藥王」神農大帝祈福,希望疫情早日散去。
已辦理6屆的「金門文化獎」為地方藝文增添精采,縣文化局以歷屆22位得獎人的事蹟為主題,在中正國小圍牆規畫人物看板燈廊,表彰大師們的成就和對故鄉的貢獻,也期待他們成為後輩學習的好榜樣。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與已傳承三代的南管新錦珠劇團,合力搬演「交加戲」傳統戲曲《秦香蓮》。對於「交加戲」這種曾在臺灣風靡一時,承載上一代先人許多美好記憶,但隨著時代變遷而瀕臨消失危機的人類無形文化資產,不但藉著本次演出,力圖再次重現當年風華,也代表臺師大在傳統音樂人才栽培與文化推動上,所盡的一分心力。
南台灣新增設的三個科學園區,包括日月光和鴻海集團將要進駐的橋科,將先跨出第一步,預定今年9月,廠商建廠工程、以及園區工程將同步啟動,2025年7月全區完工,未來每年產值可達1,800億元;至於屏東科學園區,目前已設置招商籌備處,規劃引進智慧農醫、綠材、太空科技等產業,完工後年產值約36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