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南部地區的搜尋結果,共1,150筆
期待已久的首波春雨鋒面未能改善南部地區旱象,農田水利署高雄管理處緊急鑿設抗旱井抽水,改善灌區圳路管線末端用水不足情形。高市經發局前天也與台水公司、經濟部工業區、科技產業園區、科學園區等10個園區服務中心及進駐廠商,在小港臨海工業區啟動水車演練,並向園區廠商說明臨時購水及取水流程,維持產業正常營運。
清明連假即將從4月1日開始至4月5日止,共計5天,依據往年經驗,清明假期交通量僅次於春節,加上放假日期較春節短,交通運輸需求勢將較為集中,交通部已請各單位檢視疏運能量,儘可能滿足民眾返鄉需求外,亦請各單位落實相關運具及設備檢查,以維護民眾交通安全及確保疏運順暢。
南部地區春雨未如預期,上波鋒面25日起在曾文水庫集水區帶來零星降雨,加上水利署的人工增雨,連續4天累積降雨量只有6毫米,而嘉義縣大阿里山茶區因久旱不雨致茶樹長不出新芽,茶葉改良場評估,今年阿里山春茶將減產3成多,花蓮富里鄉青梅也因缺水,預估產量減少5成。
中央氣象局日前預報,台灣附近環境水氣多,各地易有雨,雲層逐漸接近南部集水區,南水局及農水署高雄管理處把握難得的降雨機會,同步於曾文水庫、甲仙攔河堰及那瑪夏區,進行人工增雨作業,期望催增今年首度春雨鋒面效益,增加曾文水庫、南化水庫蓄水量及提升高屏溪流域河川流量,為台南及高雄地區添增水資源。
鋒面通過替全台帶來雨量,中部以北雨勢較為明顯,但水情吃緊的南部,水庫進帳都掛零,旱象仍無法解決。根據水利署統計,這波鋒面讓全台水庫進帳1,042萬噸,但雨量都落在雲林以北,進帳最多的是桃園石門及新竹寶山寶二水庫。
國科會國網中心考量戰略與南北數位平衡,在南科興建南部首座「國網雲端資料中心」,27日動土,預計2025年啟用,未來南部地區可望因此提升網速。台南市長黃偉哲盼台南未來成亞太雲端服務中心。
由於南部久旱無大雨,台南及高雄地區水情燈號均調整至工業節水的橙燈。經濟部表示,為協助台南供水,已要求加速再生水廠建設,預計4月底每日可供應3.8萬噸再生水。
中央氣象局預報今日台灣附近環境水氣多,各地易有雨,自傍晚起雲層逐漸接近南部集水區,南水局及農水署高雄管理處把握難得的降雨機會,立即於晚間8時10分同步於曾文水庫、甲仙攔河堰及那瑪夏區,進行人工增雨作業,期望催增今年首度春雨鋒面效益,增加曾文水庫、南化水庫蓄水量及提升高屏溪流域河川流量,為台南及高雄地區添增水資源。
期盼了15年,國道7號23日終於正式獲行政院核定,總經費約1357.9億元,高雄市長陳其邁感謝中央大力支持,未來市區東側將新增1條南北向高速公路,路線由小港南星路一路往北至國10仁武,2025年動工,2030年完工,分標施工、分階段通車,為高雄交通環境帶來嶄新變革。
氣象專家吳德榮今天在「三立準氣象· 老大洩天機」專欄指出,最新(23日20時)歐洲模式(ECMWF)模擬顯示,今(24)日仍受南方氣團影響,全台大都晴時多雲,白天「暖如夏」,各地區的最高氣溫仍在30度至37度左右。金、馬易有濃霧。今北部因有低雲移入,北台部分地區有零星飄雨的機率。各地區平地氣溫:北部17至30度,中部17至34度,南部16至37度,東部19至35度。
今(24)日微弱鋒面通過,東北部及東部有局部短暫陣雨,中部以北也有零星降雨機率。明(25日)起至下周一(27日)受鋒面影響,降雨由北部往中南部擴展,部分地區有春雷發生機率。中央氣象局指出,這波春雨不能解旱,呼籲民眾珍惜水資源。
全台水庫蓄水量及蓄水百分比均較去年同期下降,以南部地區影響最嚴重,整體蓄水率由2022年的49%,降至目前的24%。南部地區去年降雨量探30年來新低,包括東元(1504)等12檔水資源概念股吃香。
南部缺水,經濟部長王美花昨日主持旱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第2次工作會報,會議中決議,即日起新竹、苗栗及台中地區與北彰化水情燈號轉為綠燈,並採取「類黃燈」措施,從晚上11點到早上5點實施減壓供水;高雄則自30日起由「減壓供水」的黃燈轉為「減量供水」的橙燈。
水利署南水局為執行抗旱應變計畫,未知會縣府便在高屏溪屏東縣境施工鑿井,遭要求停工,為化解民眾憂慮,20日特地邀集專家學者共同解析屏東地下水蘊藏量、補注速度及安全水位,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屏東縣水情穩定,但縣府仍要求數據公開透明化,因此,每日監測的即時水位及管理水位必須連結到縣府官網首頁,讓民眾安心。
南區水資源局未經知會地方政府,逕自在高屏溪鑿井導致民怨四起,屏東縣長周春米罕見發重話抗議要求停工,水利署長賴建信17日特別率南區水資源局向屏東縣政府致歉,中央抗旱應變中心指揮官經濟部長王美花也致電和周縣長說明,水利署除暫緩施工,並將邀請專家學者至高屏溪勘察確認無虞,同時上網公開水情資訊,確保不影響屏東地區民生、農業灌溉供水,並允諾抗旱結束後停止使用。
南部地區持續未雨,依據中央氣象局預估,今年3至4月雨量可能偏少,考量未來降雨機率偏低,高屏溪川流量持續下降,高市府於今(16)日水利署旱災緊急應變工作會議中建議中央於3月底調整水情至橙燈(減量供水)。
距離2021年的百年大旱不到兩年,台灣南部地區目前水情持續不佳,去年底已宣布休耕,民生用水已採取減壓供水,藉以調節水量。苗栗3大水庫蓄水量目前約42%到55%不等,立委陳超明向經濟部長王美花要求與確認,苗栗地區不會重演減壓供水,王美花也正面給予承諾。
國立台南高工改隸國立成功大學案獲教育部核定,8月1日將正式掛牌,更名「國立成功大學附屬台南工業高級中等學校」,簡稱為「國立成大附屬南工」,並與成大附工合併,成立85年的成大附工將從8月停招,走入歷史。
外來物種小花蔓澤蘭在國內到處蔓延,但近年調查,同樣是外來物種的「銀合歡」蔓延地區漸增,今年宜蘭縣政府首次將銀合歡列入移除計畫,9日攜手羅東林區管理處、第一河川局等單位在員山鄉七賢高灘地移除銀合歡,並種下光臘樹與山芙蓉,以守護原生物種的生存空間。
南部地區水情告急,高雄水情已轉黃燈、且實施夜間減壓供水,中部地區情況也不樂觀,台中市長盧秀燕9日列席行政院會時表示,德基水庫蓄水量已降到67%、較半個月前減少13%,中部水情進入吃緊狀態,建議水情應轉為綠燈,並盼中央能盡速加強水資源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