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印度總統的搜尋結果,共245筆
南亞國家馬爾地夫的選民今天開始投票,在國家未來該親中或親印的公投中決定他們的下任總統人選。中印兩國都在爭奪對這個熱帶天堂的影響力。
印度國會為期5天的特別會議今天召開,反對派國會議員關注執政陣營是否提出「爭議性」議案或決議,例如國會和各地方議會選舉同步化及更改印度國名。
Taiwan's Path Between Extremes
美國總統拜登周日(10日)在越南接受記者提問時,說話疑似含糊不清,遭白宮新聞祕書尚皮耶打斷,尚皮耶隨即宣布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這起事件再次讓外界質疑,80歲的拜登究竟是否適合連任美國總統。
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艾娃表示,由美國總統拜登所發起、以鐵路與港口等連結印度、中東、歐洲的海陸經濟走廊,應本於世界經濟一體化精神,不應具有排他性。
印度今晚在20國集團(G20)峰會後設宴招待G20領袖,有別以往以肉類為主的外交晚宴菜色,印度此次推出充滿印度香料的全素食菜單,展現印度總理莫迪最愛的小米料理。
20國集團(G20)峰會今天揭幕,印度總理莫迪桌上放的名牌國名寫的竟不是India(印度),而是源自古梵文的詞彙Bharat(巴拉特),引發外界猜測印度是否有意更改國名。
巴西總統魯拉今天抵達印度新德里,將參加9日至10日舉行的20國集團(G20)領袖峰會。巴西將從12月1日起擔任G20輪值主席國,移交儀式將在峰會期間舉行。
印度總統府日前在一封二十國集團(G20)峰會英文版晚宴邀請函中以「婆羅多總統(又譯巴拉特)」稱呼印度總統莫迪,引發印度將更改國名的猜測。印媒注意到,消息引發熱議後,有巴基斯坦媒體提出將巴基斯坦國名改為「印度」的可能性。
南亞國家馬爾地夫9日將舉行總統選舉,這場選舉對於決定中國或印度是否贏得對這個印度洋島鏈國家影響力的競爭,可能具有決定性。
20國集團(G20)峰會本週末即將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登場,印度總理莫迪為國家將成為全球鎂光燈焦點而緊鑼密鼓做準備,特種部隊、防彈車和僱來驅趕猴子的人員都紛紛出動。
印度總統府向20國集團(G20)貴賓發出的晚宴請帖,因以「巴拉特」(Bharat)一詞取代「印度」(India)引發認同爭議,並再度掀起是否更改國名的爭論。
奈及利亞總統提努布的發言人今天表示,在就風險和利益完成諮詢後,奈及利亞正在考慮申請成為20國集團(G20)會員。
印度外交部今天宣布,總理莫迪將於6日至7日訪問印尼,出席東協-印度峰會及東亞峰會,拉近印度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關係。
外交部長吳釗燮又失言了。他接受澳洲媒體訪問,公開呼籲澳洲政府在台北設軍事武官,這種不該拿到檯面上說的話,吳釗燮卻故意向澳方喊話,這是做大內宣,而不是務實辦外交。
身為印度裔的英國首相蘇納克透露,在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近期訪問倫敦期間,他請澤倫斯基吃一種印度甜點「巴菲」(barfi)。
路透社報導,埃及供應和內部貿易部長穆薩利希4月29日接受採訪時表示,埃及正在認真考慮使用中國、印度、俄羅斯等大宗商品貿易夥伴的貨幣,以減少對美元的需求,「我們正非常、非常、非常認真地考慮從各國進口,並批准使用這些國家的本幣與埃及貨幣交易。」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20日在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議程開始前,分別和受邀與會的印度總理莫迪、印尼總統佐科威及巴西總統魯拉雙邊會談,其中岸田與莫迪會談時就「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的重要性達成共識,一致同意在廣泛領域開展合作。但莫迪也在日媒專訪中強調,「同時加入(G7和中俄)兩方對印度來說並不矛盾,也並不相互排斥」。
根據阿富汗媒體報導,塔利班(Taliban)前年重新掌權,最近指派一名代辦準備接管阿富汗駐印度大使館,但阿富汗前朝指派的大使拒絕離開,阿富汗駐印度最高使節一職目前鬧雙胞。
俄烏戰爭未止、中美台空前緊張、全球化未死,但以往面貌已惘然,現在是本世紀最重要的關鍵時刻,各國都在拚經濟、拚科技,一位經常來往兩岸、東南亞的創投家,在一次討論會中嘆道,「每個國家都有個李國鼎,台灣的李國鼎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