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危老整建的搜尋結果,共12筆
對老舊房屋屋主而言,對「都更」或「危老重建」真是充滿了期待又怕傷害,一方面期待重建,免得一地震就四處檢查是否有裂痕;但又怕「萬惡奸商」侵害自己的權益。對建商而言,雖然都更或危老重建,代表重大商機,但也代表更多壓力與責任,尤其尚未開建,就得付出巨大的拆遷費、補償費,萬一碰到多家釘子戶,更傷腦筋。加上坊間流傳著——越後面答應的人,可以得到更多的補償,於是,人人都想當最後一根釘子……。
內政部部務會報15日通過危老條例修法草案,明定公有非公用土地及建築物,除已有合理利用計畫、或公有非公用土地面積達重建計畫土地面積50%以上者外,應一律參加危老重建。
內政部2021年將推動三大房地產政策,包括:落實實價登錄2.0、危老整建與都更併軌、社會住宅包租代管與租金補貼整併。立法院2月開議後,內政部將大力推動《都更條例》修法,鼓勵中高樓層以上危老建物改建,容積獎勵提高至原容積的1.3倍。
2020年國內除了死亡數超過出生數,自然增加率由正轉負,總人口開始負成長外,65歲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率高達16.0%,甚至預計2025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過20%,我國將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而除了人口高齡化速度加快外,國內房屋屋齡老化情況也不遑多讓,截至2020年6月,國內屋齡30年以上戶數高達436.52萬戶,占比高達49.55%,六都中又以台北市占比70.58%領先其他五都,但也由於台北市房價位居全球之首,重建所衍生出的問題則反而是變動的機會成本最高、產權糾紛最多的情況,故在重建成本高的限制下,產生房價高但居住環境不佳、老屋比重高的副作用;至於預估2030年屋齡30年以上戶數將高達674.36萬戶,2040年更將攀升至785.92萬戶,顯然國內老舊住宅規模日趨龐大,居住安全已刻不容緩。
國家住都中心主動價購國產署國有非公用地,參與危老整建,27日公告促成新北市永和區,由恆岳建設負責,將延宕六年的都更案轉為危老,已申請建照,是住都中心首宗價購國產署土地協參危老的成功案例。
為鼓勵民眾參與危險與老舊建築物整建,內政部營建署近期預告修正「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建築容積獎勵辦法」,讓200平方公尺(約60坪)以下,沒有辦法與相鄰地合建的危老建物,也可享有2%的容積獎勵,預計最快9月上路。
後疫情時代,除振興券外,政府將加速重大投資共同點火,帶動經濟動能。內政部將以社會住宅建設作火車頭,預估未來六年內將完成6萬戶社會住宅興建案,以每坪12萬元的造價來計算,完成6萬戶社宅與周邊公共建設,營造費用達2,700億元,在產業關聯帶動下,將創造8,046億元的內需商機。
立法院17日三讀修正《危老條例》,延長限時容積獎勵的落日期程,2020年5月10日開始,限時容積獎勵從10%降為8%,其後逐年降兩個百分點,直到歸零。同時也新增鼓勵接鄰地參與合建的條文,接鄰地參與合建最高可申請容積獎勵的面積為1,000平方公尺
拚經濟,各部會積極推出刺激內需政策。內政部長徐國勇指出,刺激內需的火車頭產業就是不動產,尤其「危老整建」是蔡政府推動都市更新最重要的一環,內政部將加快審議速度,讓房屋改建計畫盡快上路,增加內需。
台北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榮譽理事長、良茂建設董事長陳春銅30日表示,雙北市30年以上屋齡老屋有120萬戶,已占六都老屋總數的一半,政府在推動都更上應該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建議政府對危老條例10%容積獎勵的申請時程,應再延長三年至2023年5月,以擴大政策效果並提振國內經濟。
總統蔡英文今日出席「台灣金融聯合都市更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揭牌暨成果展」,期盼台灣金融都更公司與政府部門合作,加緊腳步投入執行危老重建及都市更新,讓人民能居住在安全、穩固的家園。
國家住都中心25日指出,為鼓勵危老重建,未來申請危老整建若遇到國有房地,例如公寓中的某一層、街邊畸零地等,民眾可以主動向國有財產署或住都中心申請,由住都中心以價購國有房地的方式參與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