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原住民學院的搜尋結果,共190筆
端午節即將到來,小港醫院6日邀請社區長輩、娜麓灣原住民耆老、新住民姐妹及學生等百餘人,舉辦「世界本一家 粽心一起來」活動,共享台灣粽、原住民粽(吉拿富)、印尼粽、越南粽等各地傳統粽子,並且共同製作香包贈予安寧病人。小港醫院院長郭昭宏說,這是一場飲食文化,高齡和年輕人及不同群族的交流活動。
義守大學今年度舉辦實體畢業典禮,當天畢業生與家長一同出席典禮,現場十分熱鬧。由於前兩年受疫情影響而取消實體畢業典禮,今年義守大學特別邀請前兩屆、近200位畢業校友回娘家,並且上台授證,氣氛相當溫馨與感人。
原住民族委員會主委夷將‧拔路兒(Icyang Parod)今到玉里鎮三民國中分享原住民正名運動以及轉型正義意涵,透過影片呈現10多年來街頭抗爭運動,讓師生身歷其境,了解這塊土地發生的歷史,夷將‧拔路兒也提到,對於蔡總統向原住民道歉、成立「原轉會」推動改革等相關成果,讓原住民逐漸得到應有尊嚴,強調政府持續推動原住民歷史與轉型正義的社會工程。
教育部疫後就學貸款補助將自112年7月起核算補助,符合補助資格者,並自112年7月起直接扣抵貸款人最近一學期的貸款本金(在學中貸款人)或一年的還款本息(非在學的貸款人),以112年6月20日為資格認定基準日,原則免提出申請,由政府主動勾稽審查補助資格;但如屬於在學中及非在學貸款人本人或其配偶為懷孕者、或非在學的貸款人為低收入或中低收入戶者,則須檢附相關證明文件自112年6月1日上午10時起至「疫後就學貸款補助方案線上系統」(https://helploan.moe.gov.tw) 提出申請,申請截止日為8月31日。貸款人並可於112年7月10日起至9月15日止於線上系統查詢或提出申復。
法新社報導,美國國際權威期刊《細胞報告》(Cell Reports)當地時間9日發布一份最新遺傳學研究發現,在上一次冰川期,中國北部沿海地區人類兩度向美洲大陸遷徙,成為首批美洲人類一部分。該研究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分子人類學家李玉春指出,美洲原住民的祖先來源,除了先前指出的西伯利亞外,中國北部沿海地區也對美洲原住民的基因作出貢獻。
為建立大專校院產學合作創新創業機制,提升原住民族青年創業培力與新創能力,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與原住民族委員會自109年度開始合作推動U-start原漾計畫,結合學校育成輔導資源,協助青年運用部落傳統、文化、在地特色等原鄉涵養,實踐創業理想。今年玄奘大學影劇藝術學系學生透過劇場創作提案,獲得評審青睞,取得第一階段50萬元補助佳績。
教育部辦理第十屆「MATA獎—112年大專校院暨高中職學生原住民族主題影音及拍片企劃競賽」,自即日起受理徵件,其中大專校院組徵件至9月18日截止,高中職組則至8月31日止,歡迎學生踴躍報名。
行政院今日於「溫暖及時─疫後特別預算啟動記者會」表示,疫後就學貸款補助方案將由政府於6月底前主動審查補助資格,再由承貸銀行自7月起通知符合補助資格者,實際依據貸款人的貸款本金設算補助額度,直接扣抵1年本息(非在學的貸款人)或最近1學期本金(在學中的貸款人)。
偏鄉護理人力短缺,慈濟科技大學自27年前成立原住民公費護理專班,每學年度招收50人,持續培養人才,2年前與衛福部玉里醫院簽訂培育合作意向書後,今年將開辦花東專班,預計招收50人,對象為花蓮或台東的國中畢業生,錄取後有學雜、膳食費等補助,成績達門檻還有零用金、獎學金等,且畢業後可至慈濟8家醫院及玉里醫院服務。
國立東華大學創校28週年,歷經創校牟宗燦校長擘劃建設及歷任校長賡續努力得有優質之校園。位於花東縱谷有「臺灣的霍格華茲」之美稱,網友票選為全臺最美麗校園。
為培育具部落價值信念與智慧的原住民族人才,中原大學10年前成立設計學士原住民專班,投入設計學院師資與資源成為特色專班。今年以阿美族語「Malalikilikid牽起一條浪」為發想,聚集一到四年級學生舉辦學習成果展,透過跨年級學習觀摩互相激勵,展現原專班學生的創意與教學特色。
今年畢業於義守大學原住民族學院傳播與設計學院原住民專班的林杰文,曾經對未來感到迷惘,在校園4年學習後,他以音樂創作專輯「Verse2(第二段)」為畢業成果作品,亮眼表現讓受邀出席成果展的立委伍麗華驚豔,因而向他提出工作邀約,林杰文開心接受,如今變身成為國會助理。
堅定信念,所有可能都實現!今年畢業於義守大學「原住民族學院」傳播與設計學院原住民專班的林杰文,以音樂創作專輯「Verse2(第二段)」為畢業成果作品,亮眼的表現,讓當時受邀出席畢業成果展的立法委員伍麗華相當驚豔,再加上林杰文本身個性活潑又外向,因此向他提出工作邀約,現在林杰文已成為國會助理,但很難想像當初還沒進入到義守大學就讀前,他曾一度對未來感到迷惘。
一聲聲「鏘鏘鏘」的聲響在義守大學校園裡迴蕩著,一群身著原住民族傳統服裝的原民學生,以卑南族報信息方式在校園裡穿梭,熱情的向大家宣告「原住民族學院」已經成立十年。為了迎接原民院的10歲生日,義守大學特別舉辦「原住民族學院10週年院慶暨族群文化體驗活動」,開場由「LIMA原住民文化社」吟唱院歌揭開序幕,同時,在古調聲中師生牽起彼此的手圍圈踏步,更是唱出原民院邁入下個十年的期許,甚至還有外國學生前來共襄盛舉,現場氣氛熱絡又溫馨。
為讓社會大眾深入體會原住民族樂舞精神與內涵,呈現宜花區各校辦理原住民族實驗教育之成果,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106年起委請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族課程發展協作中心宜花區中心」,借重大學端的資源,就近輔導宜花地區學校辦理原民實驗教育,發展適合在地脈絡的原民課程。25日於該校原住民族學院舉辦「pzyugi ta 一起舞動!111年宜花地區原住民族實驗教育成果分享」,彰顯原住民實驗教育特色。
義守大學「原住民族學院」學生參加今年的「MATA獎–大專校院學生原住民族主題影音競賽」,林丞恩以描述家鄉打獵文化的《Malu Ume麻嚕屋媒》,榮獲紀錄片類首獎,陳宇心則是以同性議題為內容的《雙靈》獲得銅獎。兩位以深度的內容、精湛的拍攝手法與剪輯,將文化注入於創作中,無論是部落的歷史脈絡,還是社會關注的議題,都能引發共嗚,因此獲得評審青睞。
義守大學「原住民族學院」學生用影像傳承文化,以深度的內容、精湛的拍攝手法與剪輯,在今年的「MATA獎–大專校院學生原住民族主題影音競賽」中大放異彩,義大學子林丞恩以描述家鄉打獵文化的《Malu Ume麻嚕屋媒》,榮獲紀錄片類首獎肯定,陳宇心則是以同性議題為內容的《雙靈》獲得銅獎。義守大學原民院學生,將文化注入於創作中,無論是部落的歷史脈絡,還是社會關注的議題,都以獨特的影音呈現引發共嗚,因此獲得評審青睞。
高雄市義守大學「原住民族學院」在日前頒發的「MATA獎–大專校院學生原住民族主題影音競賽」中奪得兩獎,包含林丞恩《Malu Ume麻嚕屋媒》獲紀錄片類首獎;陳宇心以《雙靈》獲銅獎。校方對此也感到與有榮焉,對學生將文化注入於創作中予以肯定。
近年來「永續」成為企業新顯學,國內大專校院積極推動各種「大學社會責任(USR)的計畫與課程。義守大學自106年試辦USR計畫,校內10大學院跨域合作,甚至鏈結所屬集團的醫療資源共同實踐大學社會責任,六年下來成果涵蓋健康醫學、智慧科技、文化推廣等,精彩的內容有目共睹,近期舉辦的「大學社會責任系列活動-創造新遇見」更展現義大為永續人才的最佳培訓場域。
日前原住民知識經濟發展協會前理事長陳姿伶、理事長陳家梅與美國利他之美基金會創辦人楊宜誠,帶領治平高中林羽潔及國體大高冠霖,前往桃園地區探訪原民弱勢家庭,以購買的物資親手送至民眾家中,讓他們感受到盼望與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