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原材料的搜尋結果,共360筆
磷酸系鋰電材料與鋰智財服務商立凱-KY(5227)周二舉行產品發布會,宣布推出3款新IP包裹與實體產品,分別是面向電動車市場的進一步提升能量密度之磷酸鐵鋰(LFP)、磷酸鐵錳鋰(LMFP)與面向半固態電池市場的新型磷酸鐵鋰系列之正極材料。董事長張聖時指出,新推出的新型磷酸鐵鋰系列材料已有部份完成試產,2024年開始向客戶進行授權,預計最快在2027年開始貢獻業績,同時,立凱-KY亦透過現有資源朝其他電池材料發展,在其打造之IP平台上幫更多歐美、印度客戶找到更多鋰電池技術,包括已切入的負極材料的量產技術及電解質的改善,這些關鍵材料也將與合作夥伴一同申請專利。
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6日表示,她將偕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出席12月舉行的歐盟與中國峰會,雙方日期地點未定;不過,外電10日引述消息人士說法,中歐峰會預定12月7、8兩日舉行,雙方領導人可望面對面會晤。外界預料電動車反補貼調查、供應鏈「去風險化」等關鍵議題。
危機!我國化學材料業產值去年掉回2兆元,年減7.5%,經濟部還發出警訊,指中國大陸新石化計畫陸續投產,但內需受挫,現以低價戰搶食外銷市場,對我廠商造成衝擊,今年整體產值估計難逃連二黑。
萊卡公司與農業發酵專家嘉吉公司和德國化工公司HELM的合資企業Qore攜手合作,充分發揮馬齒玉米的作用。Qore公司研發出了QIRA,作為實現生物基LYCRA纖維全球首次大規模商業化生產的關鍵成份。
作為台灣產量最大的梭織布廠,弘裕企業於2022年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以持續推動ESG短中長期策略規劃,包括導入和取得各項國際標準認證,例如ISO 14064-1溫室氣體盤查與第三方查證、ISO 45001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此外,成立資訊安全風險委員會,致力於實現環境、社會與企業共贏共生的永續經營目標。
外資美妝企業投資大陸風向近期開始轉變,從原先投資品牌改為投資產業鏈上游原料商。例如歐萊雅集團旗下的上海美次方投資公司,近日宣布對中國美妝原料公司杉海創新進行少數股權投資。杉海創新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張嘉恒說,雙方已在皮膚護理、彩妝、護髮和染髮領域,共同展開多種活性原料的超分子開發研究,期待探索原材料研發、應用和全球市場發展等更多可能性。
全球電動車市場競爭加劇,關鍵原材料與零組件業者更成為各方爭取的合作對象。特斯拉供應商、中國最大的鈷化學品廠商之一:浙江華友鈷業,將與韓國LG化學在摩洛哥合建電池材料廠,該工廠將於2026年投產,目標是年產5萬噸磷酸鐵鋰陰極材料。
高雄市衛生局為維護市民夏季食用飲冰品衛生安全,衛生局7月起配合觀光局大港閱冰、鹽酥雞嘉年華、奶茶節等活動,啟動擴大飲冰品稽查抽驗,共查核248家業者,抽驗飲品、冰品及配料434件(冰品166件、飲品84件、配料184件),不過就有3間冰「腸桿菌科」微生物超標,其中高雄市長陳其邁大推的百樂冰淇淋老店也在名單內。
南亞電子材料高階部署報喜,董事長吳嘉昭表示,近年電子材料擴建相繼完工投產,強化高階利基領域推展,擬定5G高頻高速、新能源車、車用電子基板及衛星通信為核心,發展高值化、差異化高階應用材料。
大陸新能源汽車降價的槍聲正依次響起,近期包括極氪、零跑、蔚來、長城在內的多家汽車品牌宣布降價,就連特斯拉中國也再度加入戰局。但對於與新能源車發展息息相關的鋰電產業而言,終端車企持續降價必然會帶來成本與利潤的壓縮,未來一段時間將對業者的經營能力帶來嚴酷考驗。
受惠原廠配套車胎商機誘人,帶動正新原廠(OE)輪胎銷售商機,正新28日在法說會上表示,旗下瑪吉斯(Maxxis)品牌MCV5、ME3車胎,分獲豐田(Toyota)Townace、Altis等國產車的配套輪胎訂單;同時,正新瑪吉斯輪胎也擴大與BMW集團合作,成為歐洲BMW 1系列車款原配輪胎供應商,為正新未來營運添柴火。
在美國總統拜登近日簽署行政命令,禁止美國企業與個人投資中國半導體、量子計算與人工智慧(A1)後,傳出德國政府也將跟進,德方正計畫透過立法進一步限制中國在德國的影響力,範圍鎖定在AI、雲端計算、網路安全和原材料等關鍵領域。
1990年代響應南向政策,台商陳永彬拎著一卡皮箱南向東馬拿篤,這裡當年有小台北美譽,原木業蓬勃發展。如今原木業雖榮景不再,但陳永彬的三夾板廠迄今屹立不搖,他說:「這或許歸功於數十年守護原木輸運河道的3條鱷魚。」
為了反制美國科技封堵,中國8月1日起對涉及半導體製造的鎵、鍺稀有金屬實施出口管制,由於中國占全球鎵、鍺生產極大比重,譬如日本有4成的鎵依賴中國供應,令半導體供應鏈相關國家美日韓等大為緊張。韓媒甚至表示,中國此舉將動搖韓國半導體根基。
法國車商雷諾(Renault)董事長盛納德(Jean-Dominique Senard)對中國政府近日限制鎵和鍺出口,以「中國風暴」來形容歐洲電動車產業即將要面臨的衝擊。他表示,中國祭出出口禁令是中美科技戰的升溫,歐洲被捲入其中,被迫在最壞情況下尋找替代方案,他為此徹夜難眠。
在中國宣布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後,本周全球鎵價格已上漲27%,許多國際買家正在管制措施生效前加緊囤貨。而同樣受到管制的鍺金屬價格所受影響則要小得多,僅小幅上漲了1.9%。
生於美國、長於台灣,留學美日的康普集團副執行長兼康普總經理何柏樟,在職場生涯,會多國語言,且深諳日本做事細膩心法,及台灣人勤奮踏實經營理念,讓他成為康普董事長何基丞極力栽培的接班人選。
中國宣布8月啟動鎵、鍺出口管制措施為市場投下震撼彈,鎵、鍺價格近日飆漲,相關產業外商擔憂中國此舉將重創供應鏈。業界並認為,中國後續還可能對稀土也祭出禁令,且歐美國家或設法強化材料供應鏈自主性,貿易保護主義緊張局面將會加劇。
針對大陸宣布對鎵、鍺半導體原物料實施出口管制,法人表示,大陸刻意選在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訪中前夕宣布,無疑是政治操作下的反擊措施。不過專家認為,大陸說法沒有一次說死,顯示有轉圜餘地,且這並不是針對台灣而來,短線來說,大陸管制鎵、鍺,可能造成廠商藉口調漲產品售價,但對台廠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