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原油寶的搜尋結果,共42筆
因全球升息令人憂慮經濟衰退打擊能源需求,和美元急升不利油價,國際油價大跌,美國油價跌破每桶80美元,為今年1月來首見。
國際油價23日大跌,美國油價每桶為1月來首次跌破80美元。因全球升息令人憂慮經濟衰退打擊能源需求,和美元急升不利油價。但摩根大通和高盛等華爾街大型投行指供應緊張將讓油價第四季重回三位數。
俄烏戰爭掃到貴金屬市場,倫敦鎳價連2個交易日飆漲250%,報價突破每噸10萬美元天價,導致「大陸鎳王」青山控股大量鎳期貨空頭慘遭軋空。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10萬美元的妖鎳,都是期貨市場炒出來的;當一個勢頭使到盡頭,反轉訊號就會出現,也許這是股市轉折的重要訊號。
台塑四寶今(5)日針對11月營收、第4季預估提出最新看法,看好在旺季需求下,月、季度營收有機會進一步成長,其中台塑指出,第4季獲利有機會再創單季歷史新高,達陣全年獲利超過1個股本的目標,至於油價部分,台塑化認為,年底原油供需缺口約200萬桶/日,油價可望保持穩健走勢。
美國原油庫存創2019年9月以來最低,帶動原油價格勁揚,塑化股今順勢走揚,台塑四寶中台塑(1301)、南亞(1303)上漲約1.5%,台化(1326)、台塑化(6505)盤中則於平盤附近震盪,二線塑化股則有台聚家族的強悍走揚,亞聚(1308)觸及漲停,台聚(1304)漲幅逾8%,台達化(1309)、華夏(1305)漲幅達3.5%、1.8%。
台塑化(6505)今股東會登場,有「石化業鐵嘴」之稱的董事長陳寶郎對於油價的看法也成為今日股東會重要焦點,陳寶郎表示,綜合供給面、需求面因素,第三季價格會比第四季強一點,第三季布蘭特原油會落在75~80美元/桶,整體來說,在疫情持續舒緩、全球恢復經濟活動下,下半年油價將可維持相對高檔,下半年預期布蘭特油價在70~80美元/桶間震盪。
中國銀保監會5日表示,針對2020年4月驚動市場的原油期貨理財產品「原油寶」造成的巨虧事件,決定向對中國銀行及其分支機構合計罰款人民幣(下同)5,050萬元,並對中行相關業務負責人員同樣處以罰款。
中國銀保監會5日表示,針對2020年4月下旬發生驚動市場的原油期貨理財產品「原油寶」造成的巨虧,決定向對中國銀行及其分支機構合計罰款人民幣(下同)5,050萬元,並同樣對中行相關業務負責人員同樣處以罰款。
今年起原油價格受到全球遭逢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持續處於低油價氛圍,最新在疫苗取得突破性進展後,帶動國際油價振奮,一度飆漲逾9%,這也帶動今塑化股群起走揚,以台塑四寶為首,和油價最直接關聯的台塑化(6505)大漲逾4%,台化(1326)漲幅也近3%,台塑(1301)、南亞(1303)也分別上揚1.5%、0.48%。
元大SP原油正2ETF將在10月5日申請下市;由元大原油正2投資人所組成的自救會昨赴金管會陳情,並遞交陳情書,希望金管會可以延緩下市時間;不過,金管會回應,目前元大SP原油正2淨值仍偏低,不符合豁免下市條件,無疑婉拒自救會的請求,元大SP原油真的要如期下市了。
台灣首檔原油期貨槓桿ETF─元大S&P原油正2ETF(以下簡稱為元大原油正2)下市倒數計時,元大投信表示,元大原油正2採取被動式操作,其績效以貼近所追蹤之「標普高盛原油日報酬正向兩倍ER指數」為原則,並嚴格依照公開說明書與信託契約條款操作。
猶記得台灣時間今年4月21日凌晨,5月份西德州(WTI)原油期貨合約價出現史上首見的負油價,重創了在WTI原油期貨市場做多的投機性交易人與專業機構,且以WTI原油期貨ETF受衝擊層面最廣,爭議與糾紛不斷。此事之所以讓人措手不及,在於多數人對市場專家提出的負油價示警存疑。直到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在4月8日一份備忘錄中表示,已對原油期貨的負值交易作好準備後,市場才開始正視負油價的問題。
近期國際金價狂飆創下歷史新高,更挑戰每盎司2,000美元天險,帶動大陸境內的炒金熱潮。但鑒於4月份中國銀行「原油寶」事件引發金融市場波動的陰影,惟恐重蹈「原油寶」覆轍,中國工商銀行等金融機構傳出暫停帳戶貴金屬開倉交易。
據財聯社報導,中國銀行就原油寶產品問題透過多種途徑與絕大多數客戶進行溝通聯繫,經過雙方共同努力,截至目前,中行已與超過80%的客戶完成了和解簽約。
2020年4月,美國西德州斯中級原油(WTI)5月合約期貨價暴跌成負值後,中國銀行(下稱中行)的一款金融產品原油寶爆倉。大陸國內財經媒體稱,原油寶6萬餘客戶共損失保證金42億元(人民幣,下同),中行最初認為這些客戶還倒欠金額超過58億元。
4月20日西德州輕原油期貨價格,出現史上首見的負油價,一度造成金融市場的劇烈波動,雖然最後追查主要原因在於中國銀行金融衍生商品「原油寶」的期貨轉倉因素,才造成當日原油期貨每桶負37美元的破天荒價格,然而其背後的原油供需結構發展及對後續的投資方向影響,值得投資人深思。
中國銀行客戶投資「原油寶」產品損失慘重,消息人士指出,中行因此的總體損失介於人民幣(下同)60~70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從原油寶投資人手中獲得了其與中國銀行簽訂的和解協定,協定內容顯示,原油寶投資人的負價虧損部分將全部由中行來承擔,中行將返還以負價結算後從投資人保證金帳戶中扣除的資金。
如果不是4月21日西德州輕原油期貨WTI價格在一夜之間暴跌,出現史上首度負值;全球最大的原油ETF(指數股票型基金)、美國原油基金(USO)暫停交易,已拿到免死金牌(可豁免下市)的元大SP原油正二(00672L),也不需要糾結是否要清算。
中國銀行「原油寶」事件引發軒然大波,實際上,購買這類原油期貨的投資者中9成是「小白」,他們的投資風險偏好並不高,大多為理財經理推薦購買。事實上,除了原油寶,近年來大陸也不乏其他銀行理財產品「爆雷」的情況出現。在大陸,不少人對銀行理財產品的印象就是「風險低,收益高」,認為在銀行買理財是再安全不過的事,其實銀行理財產品也存在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