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去就醫的搜尋結果,共116筆
中國大陸的公立醫院在經歷一場不堪回首的非典型性消耗後,三年的「戰時狀態」正逐漸走向終結。春節後,隨著大規模感染海嘯的緩慢退去,那些被呼吸科患者充斥的各個科室,正重歸正軌,開始接診本專業患者。但數月感染潮、重症潮的壓力過境,曾經被拋之腦後的醫院經濟帳,重新回到醫院管理者、總會計師們的視野。
桃園市大溪區沒有大型醫院,交通也因為遊客太多打結,市議員陳治文在議會要求市府專案報告。桃園市衛生局表示,八德2家新醫院若設立後,居民就醫路程將縮短,交通相關工程則規畫中。
目前新冠疫情延燒,肚子裡懷揣著一個小生命的孕媽咪們更是小心謹慎,深怕染疫對寶寶造成影響。但如今確診人數龐大,即使待在家中,可能也會染疫。網上關於疫情的資訊五花八門,究竟確診後居家照護有何注意事項?新冠肺炎會因此影響胎兒嗎?醫師幫你一次釐清!
桃園市龜山大坪頂地區因人口成長快速,又鄰近新北林口、五股、泰山區,今年1月由三重客運試辦往返長庚醫院、迴龍的605路線,不過載客率不佳,10日起停駛,引起當地居民反彈,11日至桃園市政府門口抗議、遞交陳情書。
1名女網友《毒姑九賤婆媳討論區》發文,她的婆婆對農民曆深信不疑,日前公公因為心跳速度過快,需出門就醫,怎料婆婆卻大喊:「本子寫早上不宜出門」,貼文一出引起熱議。
接種COVID-19疫苗後出現不良反應該看哪一科?台中李小姐去年6月接種AZ疫苗出現不良反應,跑了26家醫療機構後才確診為格林巴利症候群及血栓,今年2月提出疫苗救濟申請,但衛福部迄今仍在收集病歷資料,尚未排入審議。她盼,政府在鼓吹大家打疫苗的同時,疫苗救濟審議部分希望能加快腳步、從寬處理。
情侶剛開始交往,總是特別注意形象,想給對方好印象,沒想到會發生這種事情!女星李佳豫(小豫兒)外型甜美可人、口條清晰機敏,感覺是在異性面前能輕鬆拿到高分的完美女生,不料她近日在節目上透露,曾跟某任男友第一次外出過夜,爽吃整條夜市後,竟然送急診,檢查後在男友面前被醫生揪出生病的真相,讓她覺得丟臉至極。
近日台灣確診人數爆增,迎來了omicron病毒的大傳染期,也導致醫療系統幾乎崩潰,為解決民眾就醫需求,開放「視訊診療照護」,讓病人都能透過視訊,零接觸看診,降低染疫風險。今天我們就來從中央社的報導學視訊診療的相關英文吧!
2022年5月,台灣本土疫情嚴峻,卻也催出遠距醫療新模式:視訊診療。這模式在美國早就很普及,但台灣發展相對較慢,太多長輩不會用,讓指揮中心不得不開放電話問診替代。台灣是科技之島,遠距醫療又具備友善、省成本、零接觸3大優點,為什麼視訊診療的推動卻惹國人抱怨頻傳?
花蓮門諾醫院希望讓身障、長者、婦幼以及發展遲緩的孩子,能獲得更好的照護空間,籌畫多年,在美崙地區興建的健康管理中心大樓,19日舉行開工動土典禮,整棟建築經費約6.5億元,門諾自籌4.5億元,還不足2億元經費,門諾將持續尋各界支持與鼓勵,估2024年底完工。
花蓮門諾醫院希望讓身障、長者、婦幼以及發展遲緩的孩子,能獲得更好的照護空間,籌畫多年,在美崙地區興建的健康管理中心大樓,今天舉行開工動土典禮,整棟建築經費約6.5億元,門諾自籌4.5億元,還不足2億元經費,門諾將持續尋各界支持與鼓勵,估計2024年底完工。
嘉義市今天新增131例確診,其中1例為外縣市已轉出,有731人輕症居家照護,市府表示,現有32家藥局有送藥服務,聖心及弘安等2家藥局備有醫師處方箋的口服藥,4家責任醫院開設防疫門診,有症狀且快篩陽者可以去就醫。
本土確診數屢創新高,採檢需求也隨之大增,急診科醫師翁梓華提醒,若快篩陽性就跑去急診,不僅可能排擠到重症病人的救治需求,還會增加自身染疫風險,因此依照有無接觸史和症狀嚴重程度,將染疫風險劃分成4個等級,建議民眾應視自身風險和症狀嚴重程度,再決定要最佳採檢方式和就醫策略。
本土疫情爆炸,不少民眾湧入各大採檢站採檢,對此,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分享急診室的照片說,從白天到晚上都塞滿了採檢人潮,直到半夜都有10幾個人在等待篩檢,與病毒共存真的沒那麼輕鬆。而急診室醫師白永嘉也呼籲,沒有家人確診或無症狀的民眾請不要到急診採檢。
本土新冠確診案例屢創新高,有家長反應,雙薪家庭擔心小孩臨時停課,許多公司或公部門無有效及友善的配套,以及兒童打疫苗的相關資訊透明度相當不足,政府有義務給予國民健康的保障,兒童的就醫管道更應通暢,不要讓2歲小孩的悲劇再次上演。
有蘭嶼最美女醫生號稱的蘭嶼衛生所醫師黃京葦,有感於蘭嶼旅遊旺季即將到來,為了讓遊客玩得安心,避免受到意外傷害,日前特別在自己的臉書粉絲團《嶼上急醫黃京葦》貼文,提醒民眾來到蘭嶼遊玩時的注意事項,希望大家共同遵守,愛護這座小島,她還特別大秀出自己「比基尼照」火辣身材吸引民眾注意,更自嘲說,如果閱讀率不高,明年只能放爛傷口照片,貼文一出,吸引廣大臉友關注並分享,用如此放大絕另類行銷,果然達到效果。
時序進入春天,看到自己的小腹就想要趕快減重。如果試過多種方法,沉甸甸的肚腹依舊文風不動,又伴隨4種身體症狀的話,女性要警覺可能是沉默殺手-卵巢癌上身的警訊。
疫情後,你是否更關注自己與家人的健康?你的就醫行為改變了嗎?國內一則調查發現,偏好線上看診的人,增加近三分之一、成長幅度近7倍,疫情期間,國人的科技使用習慣改變,同時也對健康更有危機意識。
台中市政府警察局第四分局南屯派出所警員李銘城,執行五權西路金融機構守望勤務,突然看見一名老嫗提著大包小包,走路搖搖晃晃,險些跌坐在路旁,連忙上前攙扶至人行道休息,初步詢問老嫗身體狀況,老嫗雙眼緊閉直說:「頭殼暈暈」,員警見狀趕忙聯繫119救護人員到場協助,經過救護人員檢查發現老嫗血壓高達200毫米汞柱。
30年來無酒不歡竟罹患咽癌,50歲徐先生半年前就摸到右頸部有硬硬腫塊,拖1個多月才就醫檢查,確診為下咽癌4期,在衛福部彰化醫院化學放射治療(CCRT),並透過中醫輔助,降低副作用及調理元氣,目前狀況控制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