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反杜邦運動的搜尋結果,共08筆
1986年,鹿港反杜邦運動時,我曾寫過一篇「鹿港公民投票,決定要不要杜邦」的傳單在鹿港發送。這是全台第一次標舉用公投決定公共政策的主張。但當年寫下這份文宣的時候,我根本不是意在公投有沒有舉行,而是從社會運動的角度出發,以製造衝突為目的,讓公投變成另一種的導火線。
當台大學生會提案要成立「校園轉型正義小組」,一些台大畢業的校友認為這是搞政治,等於要拆除傅鐘,雙方在媒體對戰。我原本以為會有關於傅斯年的論戰,等著看史論。想不到,台大學生會如此不濟,竟只學舌民進黨說「校園也要轉型正義」,然後,更有趣的是,還學共產黨,說要成立一個「轉型正義小組」,想用小組來搞權力鬥爭。
當台大學生會提案要成立「校園轉型正義小組」,一些台大畢業的校友認為這是搞政治,等於要拆除傅鐘,雙方在媒體對戰。我原本以為會有關於傅斯年的論戰,等著看史論。想不到,台大學生會如此不濟,竟只學舌民進黨說「校園也要轉型正義」,然後,更有趣的是,還學共產黨,說要成立一個「轉型正義小組」,想用小組來搞權力鬥爭。
歷史總是要有一段時間的距離之後,有了更全局的視野,才會逐漸顯現它的意義。而生活於當下的人們,只是在奮鬥與掙扎之中,很難明白這些奮鬥與掙扎到底有什麼意義,對長遠的歷史又有什麼影響。
歷史總是要有一段時間的距離之後,有了更全局的視野,才會逐漸顯現它的意義。而生活於當下的人們,只是在奮鬥與掙扎之中,很難明白這些奮鬥與掙扎到底有什麼意義,對長遠的歷史又有什麼影響。
彰化環保運動先驅粘錫麟去世2年,他的鹿港故居「綠色主張工作室」經由環團募款整建,搖身變成綠能小屋,8日世界海洋日,環團將小屋命名為「白海豚媽祖館」,做為保育瀕絕的白海豚工作據點,紀念他對環保運動的貢獻。
29年前端午節,正在準備划龍舟比賽的鹿港小鎮街頭,出現全新標語,貼著「我愛鹿港,不要杜邦」。街道邊有許多小學生的繪畫,童稚的筆觸,質樸的線條,寫著「我們只有一個地球」。300多年歷史的龍山寺裡,搭著舞台,正在展示傳統肚兜之美,旁邊寫著標語:「我要肚兜,不要杜邦」。配合著當時印度波帕爾農藥傷亡事件、桃園鎘汙染、台中農藥汙染、新竹李長榮化工汙染、彰化石化廠汙染等事件,整個鹿港從老人到小孩,彷彿陷入恐慌之中。更憤怒的漁民,因為他們知道汙染一旦來臨,漁業生計就毀了。
那是我第一次走上街頭,當然也是第一次參加反核運動,距離李雙澤改編自女詩人陳秀喜詩作的〈美麗島〉已有十年,那晚在高雄唱的歌曲中,好像就有〈美麗島〉,因為那是屬於那個年代的歌,每當我在採訪街頭運動或者參加反核遊行時,耳畔總是響起讚詠這塊土地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