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取得融資的搜尋結果,共193筆
亞洲開發銀行(ADB)5日公布「2023年貿易融資缺口、成長與就業調查」,指2022年全球貿易融資缺口從2020年1.7兆美元,擴大至2.5兆美元,創新高,相當於全球商品貿易額10%。主要是各種經濟風險持續增加而削弱銀行業融資能力。
亞洲開發銀行(ADB)5日公布「2023年貿易融資缺口、成長與就業調查」指2022年全球貿易融資缺口從2020年1.7兆美元,擴大至2.5兆美元創新高,相當於全球商品貿易額10%。主要是各種經濟風險持續增加而削弱銀行業融資能力。
大陸多家房企陷債務地雷危機,如今香港大型集團新世界發展也傳利空,旗下部分美元債跌至歷史新低,網路上還流傳新世界抵押旗下項目以融資的消息,新世界雖嚴正否認,但25日股價仍曾重挫逾7%,創去年11月來新低。
企業因信用評等不足,擔心在第三階段買不到綠電的困境,有望找到解方了!據了解,國發會已修改國家融資保證機制方案,針對簽署CPPA機制企業給予信用加強保證,協助開發商順利取得融資,也有擔保機制讓企業購買綠電。
輸出入銀行為帶領廠商掌握「中東歐融資基金」方案內容、中東歐國家產業特色、合作機會及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等3國之最新稅務法規資訊,訂於6月28日下午2點假台北大倉久和大飯店隆重登場「中東歐融資基金方案說明會」與企業攜手,持續深耕中東歐市場。
據信保基金公布最新統計,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4月取得融資金額1,027.29億元,若春節月份排除,即創2019年10月以來的三年半新低,較上月大減25.6%、年減幅也達10.4%,前四個月累計4,359.47億元,也呈現年減4.86%。
國發會18日赴行政院報告「亞洲·矽谷計畫2.0-創新創業推動成果」報告。國發會指出,在最關心的資金部分,國發基金已投資225家新創、逾31億元,帶動投資超過109億元;此外,目前已有19家公司登錄戰略新板、3家登錄創新板。並有四家獨角獸成功出場。
華南銀行持續響應政府新南向政策,力挺新南向台商,積極提供台商各項金融服務,並搭配海外信保基金保證機制,協助企業取得海外營運所需的資金。海外信保基金於5月9日表揚「111年度績優金融機構」,華南銀行連續六年獲得海外信保基金的表揚,本次榮獲「總送保融資金額優等獎」、「新南向國家送保融資金額成長優等獎」及胡志明市分行「分行送保特優獎」等三項優等獎項,再創佳績,顯見華南銀行在配合政府新南向重大政策的努力,獲得海外信保基金的肯定。
由輸出入銀行主辦「搶攻非洲商機-金融支援暨投資稅務研討會」於4月25日舉行,會中聚焦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南非、馬達加斯加及賴索托,此三國地理位置相鄰,同屬「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之成員國,商業環境、產業結構與市場潛力各具特色,研討會在眾多貴賓及與會者熱列參與下圓滿落幕。
連鎖速食餐廳賽百味(Subway)宣布求售以來,已有超過十家私募基金投標,但因大環境不景氣導致出價偏低。擔任出售案財務顧問的摩根大通為了衝高交易總價,外傳將對買家提供50億美元融資。
連鎖速食餐廳賽百味(Subway)宣布求售以來已有超過10家私募基金投標,但因大環境不景氣導致出價偏低。擔任出售案財務顧問的摩根大通為了衝高交易總價,外傳將對買家提供50億美元融資。
公股銀行積極導入區塊鏈技術應用。第一銀行除了推動「銀行同業外幣現鈔區塊鏈平台」及「區塊鏈檔案傳輸平台」外,近期更與特力集團聯手,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導入供應鏈融資,運用區塊鏈技術資訊不易竄改的特性,升級一銀與特力集團的供應鏈融資平台。
近幾年以來,央行房市調控措施逐步收緊,尤其又以「土建融5成限貸令」與「購地貸款限18個月內動工」等兩大措施對建商影響最大;只不過,上述兩項措施對建商衝擊並非全面性的,大型建商因籌資能力較強、口袋較深,幾乎毫髮無傷,但中小型建商因資金實力有限,銀行一關緊融資水龍頭就易出現資金斷鏈危機,推案計畫甚至因此中輟或延緩。
中小信保基金昨(22)日舉行「2023中小企業信用保證融資業務績優金融機構及授信經理人頒獎典禮」,由經濟部主秘陳怡鈴、金管會主秘蔡福隆、中小企業處副處長暨中小信保基金代理董事長陳秘順及中小信保基金總經理洪素珍嘉勉及頒獎,表揚金融機構及授信經理人積極運用信用保證機制對中小企業融資。
市場傳出小建商被土建融管制勒得快斷氣,國發會因此促請銀行有條件讓建商順利取得融資;不過,建商痛批官員根本沒抓到重點,關鍵是土融限期18個月開工令非常不合理,以及許多小建商根本借不到錢,官員講的「完全是空話!」建商龍頭紛紛呼籲央行應取消土融限期開工令的「魔咒」、或延長到三年,另土融額度應恢復到7成。
2022年以來,大陸半導體產業步入下行週期,資本市場的熱度也同步降溫。專家表示,當前半導體行業正處於去庫存週期,加上多數半導體廠商取得融資難度增加,部分廠商開始積極尋求收購買家,預期今年大陸半導體行業將掀起一波整併潮。
台灣即將進入兔年春節的長假期,股匯休市的時機,正是企業經營者與投資人仔細思考2023年經營與投資戰略的最佳機會。今年全球總體經濟主軸相當明確,第一,就是本報社論多次提及的「回歸基本面」,在清除三年COVID-19疫情期間各種應急政策所吹出的泡沫後,2023年的主旋律將是返璞歸真、回歸基本面。
香港《星島日報》引述路透報導,東非國家烏干達一名高官透露,烏干達政府因不滿中方不願意為項目融資,已終止與中國企業在當地興建鐵路的合約,正在尋求一間土耳其公司接手。中方就稱與烏干達的務實合作,走在中非合作前列,未來會繼續與非洲國家開展多方面合作。
全球景氣不妙,為了讓中小企業後疫情時代可取得振興營運資金,經濟部今宣布,去年推出的「中小企業安興專案」,即日起保證成數從原則8成,放寬為一律最低8成,以增加銀行放款意願。另保證手續費率同步調降0.125個百分點,如貸1000萬,年可省1萬2500元。
中小企業信保基金為持續協助新創、微型企業取得金融機構融資,「中小企業千億保專案」辦理期限,第四次延長至2023年12月31日止,針對實收資本額3,000萬元以下的中小企業,提供保證融資額度最高600萬元,保證成數最高9.5成、最低8成為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