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受僱人的搜尋結果,共81筆
主計總處10日公布受僱員工統計指出,受出口衰退影響,6月製造業受僱人數年減3.3萬人,創金融海嘯後近14年同月最大減幅,顯示出口衰退,生產面的不景氣,對國內就業市場的衝擊逐漸擴大。
主計總處今(10)日公布6月受僱員工調查,受出口衰退影響,製造業受僱人數年減3.3萬人,創近14年同月最大減幅,也就是金融海嘯之後最大減幅,顯示出口衰退,生產面的不景氣對就業市場的影響逐漸擴大。
韓國京畿道城南市盆唐區地鐵書峴站林進百貨公司今天傍晚發生隨機攻擊事件,嫌犯落網後向警方反覆供稱「很久之前就開始受到不明組織僱用殺人」、「想將不義之事公諸大眾」等意義不明的供詞,初步研判並未吸毒或飲酒。
為緩解旅宿業房務員及清潔人員缺工,交通部日前祭出「補助旅宿業穩定接待國際旅客服務量能實施要點」、聘用每名勞工補助5000元,勞動部今天再公布「專案缺工就業獎勵試辦實施要點」,首波僅納入旅宿業的房務員及清潔人員,只要是特定對象失業勞工至該行業從事相關工作,最多每月可領1萬3000元、12個月,最多達15萬6000元。
近日民進黨內性騷擾事件一再爆發,據勞動部2022年工作場所就業平等調查及推估,約有20萬名受僱勞工最近一年在工作場所遭受性騷擾,其中約14萬名(3.3%、426萬名受僱女性推估)為女性勞工、6萬名(1.3%、479萬名受僱男性推估)為男性,但提出申訴分別僅3萬(0.7%)及9500人(0.2%),未提出申訴的主因皆為「當開玩笑,不予理會」。
勞動法令不要就業歧視!依就業保險法規定,只有15歲以上、65歲以下的受僱勞工,且未請領過勞工保險老年給付才屬就業保險加保對象,就業保險對象享有失業給付、提早就業獎助津貼、職業訓練生活津貼等福利,但高齡者僅因年齡限制就不得加保,有專家就提議,建議取消就業保險法年齡上限,勞動部近期也對此議題啟動意見徵詢。
一、以客為尊與法令遵循的雙重壓力 金融業是服務業,在客戶策略上,重視服務品質及效率,以滿足客戶實務來觀察,金融業如何能夠在兼顧專注客戶需求及法令遵循的雙重要求下,提供客戶需要,建立良好口碑,贏得客戶的忠誠度和長期承諾,自然成為首要任務。從金融交易提供快速靈活、貼心的金融商品或服務,在當前金融法令強調金融消費者保護、洗錢及資恐防制、落實內部控制等嚴密的金融監理網下,實為重大挑戰。以金融業與客戶進行交易時,雖然於辦理確認客戶身分措施及持續審查機制,應以風險基礎方法決定其執行強度,但因金融交易的數量龐大及必須審查的資料繁雜,而導致作業審查時程較長時,必定會收到許多客訴及抱怨,甚至可能透過民意代表公開批評或向主管機關申訴。反之,若金融業為滿足客戶需求而加速放行交易,除可能因違反法令而遭受主管機關的處罰外,亦可能因客戶洗錢犯罪的案件數量過多而受到檢警調單位的強烈責難。因此,就金融業執行洗錢防制作業,以決定是否與客戶進行金融交易或建立關係時,可能承受來自各方的多重壓力。
通膨吃薪!主計總處17日公布去(111)年全年實質經常性薪資負成長0.15%,是連續兩年負成長。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主因疫情與俄烏戰爭,推升物價漲幅近3%所致。此外,受景氣趨緩影響,12月製造業加班工時年減2.9小時,已是連續6個月呈現負成長。
主計總處今(10)日公布1至4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4,255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72%,總薪資亦增2.99%;剔除物價因素後,實質經常性薪資年減0.23%,實質總薪資年增0.04%。主計總處說,這是6年來實質經常性薪資首次負成長。
依照現行規定,僅有受僱且符合相當標準的高階白領受僱勞工才能聘用家庭幫傭,但依「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規定,新增非受僱型態的高階白領人才,為了協助高階白領人才在台生活,勞動部擬再開放如國外新創公司高階主管等非受僱型態的高階白領人才來台後也可聘用家庭幫傭。
主計總處17日公布2020年各縣市企業平均僱用的薪資水準(年薪),以科學園區所在地的新竹市97.2萬元再度蟬聯冠軍,台北市86.3萬元居次,新竹縣85.8萬元居第三。
受惠我國出口持續成長,內需消費逐漸活絡,主計總處今公布去年11月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人數為817.1萬人、月增2.1萬人;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解讀,顯示限制措施(如禁止內用)逐步開放後,勞動市場回溫,受僱人數連續5個月回升,已回到去年4月疫情前的水準。
主計總處今(10)日公布2021年11月受僱員工調查指出,隨著景氣熱絡,勞動需求增加,受僱人數升至817萬1千人,連五個月回升,也平了4月三級警戒前的水準,惟內需服務業尚未完全恢復,顯示疫情對勞動市場的影響還在。
主計總處10日發布受僱統計並指出,由於疫情趨穩,商業活動恢復,加以消費券的刺激,10月受僱人數續增3.1萬人,呈現連續四個月回升,與疫情之前的差距僅僅一步之遙,11月有機會重返疫情前的水準。
主計總處今(10)日發布受僱及薪資統計指出,由於疫情趨穩,商業活動恢復,10月受僱人數續增3.1萬人,呈連續四個月回升,與疫情前的差距,僅一步之遙。
爭取海外理財商機,金管會再送投信投顧利多。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蔡麗玲2日宣布,為吸引國內外機構法人的資金全權委託國內業者操作,擴大國內資產管理規模,已修法開放「高淨值投資法人」海外全委資產可不用先移回國內保管,再申請匯出投資海外,可大幅節省法人客戶的流程及費用,有利投信顧爭取外資法人新商機。
爭取海外理財商機,金管會再送投信投顧利多。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蔡麗玲2日宣布,為吸引國內外機構法人的資金全權委託國內業者操作,擴大國內資產管理規模,已修法開放「高淨值投資法人」海外全委資產可不用先移回國內保管,再申請匯出投資海外,可大幅節省法人客戶的流程及費用,有利投信顧爭取外資法人新商機。
主計總處10日公布受僱人員調查指出,隨著疫情趨穩,商業活動恢復,內需型服務業受僱人數、經常性薪資雙雙成長,使得9月底我國全體受僱人數逼近812萬人,年增6千人,為疫情三級警戒以來首度正成長,顯示勞動市場逐漸改善,研判第四季會更好。
國際原油供應吃緊,下周國內汽柴油擬調漲每公升0.5、0.6元,95無鉛汽油也漲破3年來新高至30.7元,物價、油價齊漲讓許多上班族吃不消,據調查顯示,有逾4成的上半族透露,目前每個月薪水幾近花光,若以「全體受僱業者」來推估,潛在的「月底吃土族」恐怕高達401萬人。
主計總處13日公布最新統計指出,隨著疫情趨穩,商業活動恢復,8月受僱人數、經常性薪資及總工時等三項指標,呈連續第二個月回升,研判9月將續呈改善,這反映勞動市場已慢慢走出疫情的低潮,不過,還未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