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古典名著的搜尋結果,共10筆
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秦春華日前表示,「三國演義」、「西遊記」等古典名著不適合孩子看,引發許多討論。昨天他強調,至少要到中學階段,具備一些批判性思考能力後再讀較合適。
張冰玉(見圖)、張天賜,或者是台灣二○年代知名女歌手林氏好等人,都不約而同在遙遠的「滿洲國」留下他們的身影,並各自以導、演、唱的方式呈現台灣人無奈的心聲。
網友「Rabbit兒爺」在微博中發了一個倒寫《西遊記》的小段子,不料一石激起千層浪,該微博短短幾天時間,就擁有2萬餘次的轉發量和4800多條評論。一些家喻戶曉的故事被網友逆時空重新演繹。「今天你倒寫了嗎?」瞬時在微博上掀起了「倒寫體」風潮。
連雲港市旅遊局長王芬表示,連雲港四季分明,將打造成「春踏青、夏海濱、秋摘果、冬溫泉」的四季皆可遊旅遊城市。
半世紀前台灣流行的「白雪公主泡泡糖」雖是零嘴,卻因結合中國古典文學畫卡的發行,讓民眾在嚼泡泡糖的同時,還能「寓教於樂」、認識古典名著角色。吳枚發行畫卡的靈感,其實來自民國初年中國大陸流行的「煙畫」。
名列中國四大古典小說之一的《水滸傳》,人物形象鮮活,故事情節豐富,數百年來家喻戶曉,傳頌不絕;從近代進入現代,又經話本、戲曲,到電影、電視劇的不斷改編與演繹,可以想見,人人心中自有一個水滸天地,也各有喜好的英雄好漢。最近,大陸新拍的《新水滸傳》正在台灣電視頻道上熱播,也取得了不錯的收視率;但既是電視劇,而且還是號稱新版再拍,當然免不了一番品頭論足,毀譽參半。
在中國對外的文化交流中,「雜技」是少數不受語言、年齡、種族、宗教觀點等限制的表演形式之一。雜技在中國發展數千年,衍生迄今的項目不知凡幾;而中國雜技水準之高,也讓歐美觀眾領略不少:不僅各地區推出自家雜技團向國外輸出經典劇目,有的更與太陽馬戲團合作編導,希望透過符合國際趨勢的包裝,讓中國雜技「走出去」。
大陸這個冬季特別冷。江蘇連雲港花果山風景區雪淞如仙境、「美猴王」展現英姿,吸引遊客前來領略美景。此山集奇石、海景、古蹟、神話於一身,具有很高的觀賞、遊覽和歷史科學研究價值。
(文接B2版)
今年是中國大陸的文學影視年,以雄厚的實力,將傳統經典名著一一拍攝完成。在這一系列鉅作當中以《孔子》打頭陣,過年後《紅樓》、《三國》、《西遊》、《水滸》將陸續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