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古名伸的搜尋結果,共13筆
才從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退休、領了國家文藝獎,舞蹈家古名伸一點也沒閒著。去年才和戲劇導演李小平聯手演出了《星圖》,北中南跳了一輪,今年4月才結束最後一場公演;一回頭,她年初又頂下經營7年、位於大稻埕尾端的老屋咖啡「走馬啡」,找了一群舞者進來兼職,煮咖啡、做甜點,也籌辦活動;二樓裝修成排練室,窗戶正對著大馬路,平日午後仍是一室靜謐,她取名為「跳舞蘭」。
大師傑出舞作重現!北藝大舞蹈學院規劃《經典再現》,重現編舞家林懷民1979年《星宿》、古名伸1993年《緘默之島》、羅曼菲1999年《破陣而出》等作,北藝大舞蹈系主任吳易珊表示,以當代眼光重新發掘經典內涵,在疫情中突破限制完成排練和首演,具有特別的時代意義。
要如何讓大眾願意走進市場,是所有藝術創作者的共同課題,古名伸認為,需要有觀眾共同參與的表演藝術,仍然需要與人溝通,「但這會有『語彙』差距,戲劇的語言對大眾而言仍是較為親近,現代舞的語彙,則是需要一點時間消化,去理解其中想表達的美感。」
表演藝術少不了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但在防疫年代,需要保持安全距離,科技讓表演藝術有更多的表現手法,在沒有現場演出的日子,線上直播、錄影轉播等方式,都縮短了觀眾和表演之間的距離,但科技有天能取代真人表演嗎?
當戲曲碰到現代舞,會迸出什麼火花?國家文藝獎得主、舞蹈家古名伸不想被歸類成只會跳即興舞蹈,另一位國家文藝獎得主李小平,也不想被戲曲既有的程式綑綁。這兩名資深表演藝術創作者,挑戰自我,今年首度嘗試同台演出,暫時把各自專長的即興舞蹈、戲曲放一旁,專心做一名舞者、演員,再次實驗身體的可能性,歸零再出發。
舞蹈家古名伸不想被定位成只能跳即興,京劇科班出身的導演李小平,則是要重拾演員表演,但不想讓人看見戲曲表演的痕跡,兩位國家文藝獎得主,首次攜手合作,同台演出新作《星圖》,李小平強調,「這就像『自廢武功』一樣,我們一起尋找創作的可能。」
第21屆國家文藝獎30日於淡水雲門劇場舉行頒獎典禮,高齡95歲的建築師王秋華,親臨現場接受蔡英文總統頒獎,王秋華表示,「做房子並不是了不起的事,要想問題在哪,想辦法解決,建築整件事都辛苦,但能做得好,會覺得很高興。」蔡英文致詞時表示,「藝文創作的力量撫慰了情緒緊繃的台灣社會」而台灣創作的多元除了仰賴自由的環境,「更有賴前輩藝文工作者長期的耕耘。」
「沒有你們,我一定不能做到現在的我」,第21屆國家舞蹈類文藝獎得主古名伸從她的啟蒙老師手中接到講座時,兩人踏著舞步相擁而泣,並說了這段話,她總透過教學,不段的反省,總不段地精進拿出最好的傳承給自己的學生。
近期忙拍攝八點檔《多情城市》的高欣欣、兵家綺過去有舞蹈底子,24日和林千鈺一同受邀參加本土設計師春夏服裝秀,也是3人第一次戶外走秀。高欣欣透露,以前拍戲會把便當飯吃光留下一堆菜,但為了走秀她刻意控制澱粉攝取,這2天只吃3分之1的飯量,也持續鍛鍊國標舞,增加運動量及強度,事前還不斷想像自己走秀畫面,自虧「真是超自戀」。
國家兩廳院2016「1+1雙舞作」,邀請兩位國內優秀的編舞家古名伸與布拉瑞揚,共同推出他們的精彩作品,由古名伸帶來《沙度》,而布拉瑞揚則帶來《阿棲睞》,這兩齣精彩的舞碼即將於5月14日至15日於國家戲劇院舞台登場。古名伸與布拉瑞揚長期在台灣舞蹈圈創作耕耘,古名伸是台灣接觸即興舞蹈第一把交椅,布拉瑞揚的作品則充滿感情並蘊含台灣東部人文風景,他們在舞蹈領域各有所長,也各自累積許多精彩作品,本次透過國家兩廳院在企畫概念上的整合,共同推出作品,被視為舞蹈圈一大盛事。
現代人的壓力重重,難以排解,舞蹈家古名伸新作《沙度》,將她長年從事內觀的經驗融入舞蹈,帶領觀眾一起探索壓力的真實面貌。
壓力、情緒因何而起?舞蹈家古名伸有感於現代人工作壓力繁重,她把長年內觀經驗編入舞蹈,推出一支用舞蹈講述壓力從何而來的作品《沙度》,5月中起在台北、台南演出。
長年耕耘於即興舞蹈的舞蹈家古名伸,把「紅衣小女孩」放到最新創作《沙度》,和舞蹈家布拉瑞揚講述排灣族故事的《阿棲睞》,兩人合力推出「1+1雙舞作」,於5月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