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古學家的搜尋結果,共158筆
考古學家在以色列死海沿岸附近的一個洞穴中,發現了4把羅馬劍,和1把羅馬重標槍(pilum),其歷史可追溯至 1900 年前的羅馬帝國初期。雖然標槍的木柄已經消失,但是5柄武器都還相當完整,甚至劍的木造劍柄也還存在。
大陸考古團隊針對西漢未央宮進行考古挖掘時,竟在皇后和皇太后寢宮的地底下發現一條長約25公尺的密道,關於密道的用途眾說紛紜,有人猜是為了方便後宮嬪妃偷情,也有人說是為了躲避火災,但考古學家研究後指出,這應該是漢高祖劉邦為了方便外戚進宮商議政事而建造的。
波蘭考古團隊近日又發現一具可追溯回17世紀,年齡介於5歲到7歲之間的「兒童吸血鬼」遺骸,他的一隻腳被三角形鎖頭上鎖,考古學家推測這可能象徵的生命的結束,同時也是為了防止他「死而復生」、傷害仍在世的人們。
大陸考古學家46年前在寧夏銀川賀蘭山腳下,發現古代陵園遺址「西夏王陵」,進去後驚覺墓室早被盜光,一名年輕考古學家非常沮喪,在地上隨便踢了一腳,竟滾出一件文物「鎏金銅牛」,讓眾人又驚又喜,而這件文物也被稱為「一腳踢出來的國寶」。
成語「杞人憂天」源於東周《列子.天端》中的一則故事,相傳一名杞國人每天都在擔心天會崩塌、地會陷落,經過旁人多次勸導後,才終於消除內心的害怕,後人便用「杞人憂天」來比喻缺乏根據且不必要的憂慮。不過有考古證據發現,杞國和魯國的邊境確實存在一個巨型隕石坑,經歷過天降隕石的杞國人會擔心也是正常的。
秘魯一處垃圾場驚現留有長髮的骷髏頭,考古團隊懷疑底下可能埋有古蹟,於是展開清除、挖掘行動,結果真的挖出一座U形神廟,以及木乃伊其他身體部位的骨骸,考古學家研究分析後,認為這具木乃伊距今約有3000年歷史,很可能在神廟建造時,被當作祭品獻祭。
南非考古團隊在約翰尼斯堡郊區一處位於地下30公尺深的洞穴中,發現一座由原始人「納萊迪人」挖掘的墓穴,年代可追溯到20萬年前,推測是迄今為止最古老的人類墓葬之一。
「木乃伊的詛咒」又稱「法老的詛咒」,是一種超自然現象,任何打擾到木乃伊的人都會導致厄運、疾病甚至死亡。1922年英國考古團隊打開了圖坦卡門法老的陵墓,之後有22名與其相關的人死於非命,加深眾人對「詛咒」的恐懼;近日埃及一名考古學家出面表示,他親身經歷過瀕死體驗,因此相信「木乃伊的詛咒」絕對是真的。
西班牙一名居民先前經過阿斯圖里亞斯附近洞穴時,意外發現一個獾窩,旁邊散落一堆硬幣,看起來歷史悠久,推測可能是古物,趕緊聯繫考古學家,一共找到209枚,經鑑定發現是羅馬時代晚期硬幣,有些時間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400年。
大陸湖南一座村莊近日進行修路工程,意外挖到一塊形似「龍爪」的石頭,表面還有「鱗片」紋路,被認為可能是化石,工人趕緊通報文物部門,此事曝光後,吸引不少民眾前往當地打卡,不過專家表示,研判龍爪並非化石,只是形狀像龍爪的石頭。
專家維護古蹟,偶爾需要加入一點創意!義大利龐貝古城的考古團隊為了避免古蹟遭到雜草入侵,最近就找來一群特別的「幫手」協助清理,意外成為話題。
埃及觀光暨古物部今天宣布,考古學家在哈托爾神廟附近挖出一尊獅身人面像,雕像「臉上掛著微笑,還有兩個酒窩」。哈托爾神廟一帶是保存最完善的埃及遺址之一。
考古學家30年前在英國挖到一根可追溯至2000年前、長約16公分、形狀類似男性陰莖的木製器具,當時學者將它歸類為紡織工具,不過如今學者推翻這項理論,認為這根棒狀物有可能是古羅馬人的性愛工具,而且原本尺寸「可能更大」。
考古學家近日在伊拉克古城拉格什(Lagash)進行挖掘,發現一座可追溯至公元前2700年的酒館,擁有5千多年的歷史,酒館由室內與露天用餐區組成,另外還出土長凳、烤箱及冰箱,甚至有裝食物的碗,此次發現也打破過去認知。
古埃及人認為,人死後可以復生,而復活的靈魂需要原先的身體,因此會將遺體做成木乃伊保存,以供死者來生所需。不過近日卻傳出,來自波蘭的考古學家在上埃及底比斯大墓地(Theban Necropolis)的2座古墓中,發現9顆擁有數千年歷史的鱷魚頭骨。
瑞典考古團隊近日挖掘出一座墓地,裡面有超過100座的火葬墓,此外還有可以追溯至維京時代的2座劍墓,墳墓上方被豎直地插了2把維京劍,這在當時是非常昂貴的物品,考古學家推測,這可能是一種為了幫助死者過渡到另一個世界的方法。
土耳其考古學家在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中,挖掘出1.1萬年前的浮雕作品,石壁上可以明顯看到一名手握生殖器的男子,身邊還有猛獸圍繞,儘管學者無法解讀出浮雕想表達的意思,但他們指出,這是目前全球已知最古老的「敘事場景」文物。
每個年代、世界各地都會存在著不同的宗教信仰,認為某些方法可以趨吉避凶,或是幫助自己重新輪迴轉世。最近考古團隊在古埃及墓地遺址,挖掘出幾具擁有「黃金舌頭」的木乃伊,考古學家推測,這可能和當時的信仰有關,認為有了黃金舌頭,死者就不會觸怒冥王並可以與其溝通。
今年諾貝爾生醫獎頒給德國萊比錫馬克思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所長,斯萬特.帕博(Svante Paabo)。他研究大約30萬年前首次出現在非洲的現代人,和更早遷出非洲的古人類族群之間的關係,他的發現使我們更能理解人類如何進化、以及我們的祖先智人在人類進化史中扮演的角色。此研究是使用基因組定序的方法,有趣的是,目前還沒有科學家因現代人類基因組定序而獲獎,反而是研究古人類基因組而獲獎,凸顯了這一成就的重要性,值得我們關注。
大陸湖北一座戰國楚墓遭盜墓賊侵擾而曝光,考古團隊前往現場進行搶救性挖掘,未料竟發現一具距今2300年,且並未腐敗的女濕屍,是大陸發現最早的濕屍,不但內臟保存良好,肌肉也仍具有彈性,四肢關節也能彎曲,讓考古學家驚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