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可可脂的搜尋結果,共28筆
現代人重視健康,在飲食攝取方面,從精緻糖、澱粉到油脂的量都嚴格控管,甚至視脂肪為萬惡根源而不吃。對此,營養師王證瑋表示,補充好油脂更是維持健康的關鍵,並特別推薦6種富含好油的食物,包括酪梨、黑巧克力、雞蛋、高脂魚類、堅果及奇亞籽。不僅能預防心血管疾病、肥胖問題,對大腦神經維持也有很好的助益。
消費者情報資料庫「尼爾森愛科」(NielsenIQ)數據顯示,巧克力價格過去1年上漲14%。據部分市場觀察人士說法,受到主原料可可供不應求影響,巧克力價格恐再飆漲。
埔里鎮Cona's 妮娜巧克力夢想城堡,每年在縣內各鄉鎮市,舉辦讓南投「一起過,更好」兒童節公益活動,今年結合采棉居等企業進入校園,將食農教育及手作體驗落實在生活中,讓孩子實踐環保愛地球理念。
情人節這天不管有沒有伴侶可以放閃,跟家人、朋友待在一起也是再幸福不過的時刻,相信你也曾陷入苦惱不知道該送什麼禮物,巧克力雖不足為奇,卻是給另一半製造小確幸的狠角色。
【旅遊經 編輯部報導】
屏東縣可可樹的種植面積,已經超過200公頃,不僅成為全臺可可最大的種植縣市,還孕育出超過30個巧克力莊園品牌,剛結束的屏東可可臺灣巧克力節吸引許多民眾到可可園區,看表演、聽音樂以及體驗和品嚐巧克力,現屏東縣政府已推動「食安五環」政策,透過相關單位的協調合作,建立全方位食品安全網絡,提升屏東可可品質,然國民黨屏東縣長參選人蘇清泉表示,先前親訪可可小農,發現仍有許多可可小農還是面臨了不少困境,尚未解決,並承諾若當選縣長將從根本解決提升屏東可可的源頭問題,並致力於將屏東可可提升至國際精品化。
浪漫七夕的到來,許多情侶喜歡選擇巧克力表達情意,然而巧克力成分中的高脂肪、高糖份和高熱量卻可能造成健康的負擔。面對種類繁多的巧克力應該如何選擇呢?在成分的標示中,選擇可可純度高、含糖量較低的巧克力產品,加上少量吃、分享吃的食用方式,在享受情人節的氣氛中,同時也能兼顧健康。
浪漫七夕到來,許多情侶喜歡選擇巧克力表達情意,然而巧克力成分中的高脂肪、高糖份和高熱量卻可能造成健康的負擔。國民健康署提醒,1個長條狀或4顆球狀巧克力的熱量,等同於一碗白飯,應把握3個挑選要訣,也別忘了和另一半分享著吃,享受浪漫氣氛之餘還能兼顧健康。
巧克力吃多會變胖,不過巧克力其實有益健康。營養師林雨薇表示,氣溫變冷且溫差大,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患者不適送醫,其實平時可以吃黑巧克力降低血壓,且研究發現,每週吃5次黑巧克力與沒吃者相比,可降低57%罹患心臟病的風險。
巧克力的基本原料為可可豆,可可豆經壓榨、去除部分可可脂後,再經過磨碎就成為可可粉。因為可可粉具苦味,所以通常會將不同配方的可可粉、可可脂,再加上糖及脂肪,調製出各種風味的巧克力。
天氣變冷了,不少人會喝熱飲暖身,例如薑茶、燒仙草、熱可可等,但每種熱飲營養素和熱量都不同,飲用時也要注意糖分。營養師楊斯涵在臉書粉專「楊斯涵營養師的美味生活」分享6類冬季熱飲的小提醒,若是喝沒有加牛乳的熱可可,不僅沒有暖身的效果,反而會使手腳更冰冷。
你經常覺得壓力很大嗎?壓力似乎已成為現代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當壓力大時,會加速心率、血壓,造成血管內皮損傷,恐危害心血管,不過近期一項研究發現,當精神壓力大時,喝濃度高的可可有助保護心血管。
許多人喜歡吃甜食,巧克力就是其中之一,不僅吃起來可口,還能替人體補充能量,而一些巧克力片會做出凹槽設計,讓吃的人能一塊一塊掰下來吃;但其實這些凹槽最初設計根本不是要方便食用者,存在真相更科學!
嘉義縣梅山鄉40年來種植柑橘類水果,由於長期使用慣行農法,導致柑橘容易罹患黃龍病、褐根病等,產量不如以往,因此有些農民從屏東、南投引進可可樹苗試種,產出新型態作物,並能涵養土地,甚至有農民已開始進行後續加工,自製巧克力販賣,期盼在百家爭鳴的巧克力市場,能取得一席之地。
消基會去年調查雙北地區市售巧克力,結果發現14件樣品中,有1件未檢出可可脂,卻未依規定標示「代可可脂」,依法可罰4~400萬元罰鍰。消基會提醒消費者,選購巧克力時先檢視內容物成分,若有氫化棕櫚仁油,其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可能較高,應儘量避免。
~樂活有方,健康快樂N次方~
檳榔身價不再,農民思考轉型,屏東六堆客家庄6、7年前開始推廣在檳榔樹下間植可可樹,迄今屏東已有超過300公頃的可可園,也有農民自創巧克力品牌,因口味和外國進口不同,吸引一群忠實粉絲,讓屏東成為台灣的巧克力王國。
攤開世界地圖標出可可產區,如非洲象牙海岸、南美洲巴西等地,會發現生長帶集中在南北緯20度之間,這裡氣候炎熱、多雨是培育可可豆的理想環境。
可可不但可以做成巧克力,還能製成化妝品!可可目前已成為屏東六堆地區的「新黑金」,屏東第一個將可可成功製作成本土巧克力的內埔農民邱銘松,和學者合作花了6年時間,將可可研發出7種保養美妝產品,大大提升可可產品附加價值。
因為近年來有許多不肖業者在食品中參混其他原料冒充出售,例如用便宜大麥混充薏仁,或明明是便宜的圓鱈卻標示鱈魚,食藥署為此展開一連串食品「正名」政策。衛福部食藥署今日表示,從明年元旦開始,要為許多食物正名,像是若是可可脂含量不足,就不得稱為「巧克力」,特定魚種才可叫做「鱈魚」,大麥、太白粉等食物,也都必須要依新規定命名,違者最重將會開罰4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