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可支配所得的搜尋結果,共123筆
據不完全統計,大陸已有超過20個省市近期公布2022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所得數據,其中以上海、北京的人均可支配所得雙雙接近8萬元(人民幣,下同)處於遙遙領先。統計上海去年人均可支配所得達7萬9610元、居全大陸首位,北京則位居第二的7萬7415元。對比台灣統計2021年透過每戶平均可支配所得換算每人37.7萬元新台幣(約8萬4500元人民幣)來看,仍略高於京滬。
多數人都關心貧富不均,然而不均該怎麼衡量?孔子雖然在西元前五世紀說:「不患寡而患不均」,然而他並沒有拿出統計,事實上,只要有家庭或個人所得統計,加以排序,再分成五等分或十等分,觀其頭尾變化,就可看出端倪。
房價節節攀升,薪水卻緩慢爬坡,兩者之間的漲幅形成鮮明對比,普通民眾的生存空間正不斷受到挑戰。東森房屋指出,從2011年到2021年十年間,全台所得收入者平均可支配所得僅從50.7萬元提升到56.82萬元,漲幅約為12.1%,而全台的平均房價卻從每坪19.47萬元飆漲到29.15萬元,漲幅接近五成。換句話說,2011年所得收入者的可支配所得還能換到2.6坪的房間面積,但到了2021年,卻只能換到1.9坪,顯見買房門檻愈來愈高。
全台房價瘋漲,薪水成長卻跟不上,根據591新建案統計六都、新竹縣市近3年的新建案房價所得比,發現全台平均要不吃不喝22.7年才能買房,相較3年前增幅高達61.4%;其中過往房價最親民的新竹縣,今年所得比便由6.9倍一口氣狂飆至14.9倍,成長幅度達114%,高居各縣市之冠;排行居次,增幅居次的高雄同樣驚人,不只房價3年大漲1100萬,所得比也從11.6翻倍至24.2倍,等於要多「不吃不喝」13年;其他新竹市、台南等地增幅亦超過100%,買房已從「難上加難」變成「直接躺平」。
選戰進入最後關頭,民進黨花蓮縣候選人Kolas Yotaka近期一連串檢視縣政議題,她抨擊縣府「不開放透明」,就連衛生局資料開放平台2017年後就沒更新、全縣每戶可支配所得排名全國倒數第三;縣府反駁,相關資料都依規定刊載並定期更新,要對手勿散布不實言論,雙方槓上!
時碩(4566)第三季合併營收首度突破13億元,創單季新高,美國升息致使家戶可支配所得減少,影響終端消費者購買消費財或永久財意願,大陸二十大後,經濟成長充滿變數,第四季審慎因應,期待維持今年前三季每季平均營收水準,全年營收及獲利挑戰史上新高。
民進黨嘉義市長參選人李俊俋6日再批黃敏惠市長自誇「家庭可支配所得全國排名為第7」,有3成來自外地子弟的所得,證明在地就業不易,黃敏惠回應表示,主計總處已說明新竹科學園區、臺北都會區及嘉義市跨縣市工作很普遍,顯示嘉義市生活機能好,跨區通勤上班很正常。
隨著通膨飆升,排擠了消費者可支配所得,並影響到消費,高盛經濟學家周一大幅下調英國經濟成長預測,並預計今年稍晚英國經濟開始步入衰退。
想要資產翻倍,靠薪資不如靠房子?台灣房屋集團根據主計總處最新的2021年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搭配聯徵中心平均鑑估值,比較各縣市近10年的所得與房價漲幅差距。20縣市中,南投縣2021年可支配所得為83.6萬元,僅比2012年微增0.5%,但10年來購屋總價卻從505.8萬元成長到837.9萬元,漲幅高達65.7%,所得漲幅與房價漲幅相差65.2個百分點,差距為全台之最!
想要資產翻倍,靠薪資不如靠房子?台灣房屋集團根據主計總處最新的2021年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搭配聯徵中心平均鑑估值,比較各縣市近10年的所得與房價漲幅差距。20縣市中,南投縣2021年可支配所得為83.6萬元,僅比2012年微增0.5%,但10年來購屋總價卻從505.8萬元成長到837.9萬元,漲幅高達65.7%,所得漲幅與房價漲幅相差65.2個百分點,差距為全台之最。
主計總處昨公布2021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依每戶可支配所得高低分為五組,最高20%家庭與最低20%家庭相比,差距擴大至6.15倍,較109年略增0.02倍,並創近10年來新高,我國貧富差距持續擴大。
貧富差距再擴大。行政院主計總處12日公布110年家庭收支調查,每戶5等分位所得差距6.15倍,比109年6.13倍再擴大,且是連四年擴大,並創下101年以來的近十年新高。
主計總處今天公布2021年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增至新台幣32.6萬元,牽動以此為調整基礎的納保法「基本生活費」,可望提高至19.6萬元,並於明年5月報稅適用,若以四口之家、適用稅率12%試算,將可省稅1920元。
主計總處公布,2021年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為32.6萬元,經計算,2022年度的基本生活費為19.6萬元,較前一年度的19.2萬元,多了4000元。
高房價時代,薪水跟不上漲幅速度,買房負擔也越來越重。根據內政部公布今年第1季全國房價所得比,持續升高至9.58倍,相當於民眾須超過9年不吃不喝,才買得起一間屬於自己的家,更創下統計以來單季最沉重紀錄。
社會新鮮人陸續投入職場,受惠我國去年經濟成長率6.57%,新鮮人平均起薪有31K水準;不過,今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各國物價增長壓力急速上升,迫使各國央行採取激進手段來打擊通膨,全球經濟已出現趨緩跡象,在企業獲利壓縮的情況下,社會新鮮人別寄望進入職場後,1、2年內有大幅加薪的機會。
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家庭收支調查結果顯示,109年台中市民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約108.3萬元、平均每人可支配所得高達36.2萬元,雙雙達到縣市合併升格以來最高水準。值得注意的是,代表「每人享有之經濟福利」的平均每人可支配所得,自100年以來持續攀升,十年間成長幅度高達36.47%,高居六都第二。
近年來國人所得成長停滯,國民黨今指出,國人2014年到2020年6年間「每人平均可支配所得」的總成長率,台北市、桃園市與新竹市在六都與竹竹共8個較都會化縣市中,排名倒數前3名,批評「綠白執政,無心市政」。
國民黨今召開記者會選擇性解讀桃園市、新竹市可支配所得資料,民進黨發言人黃世杰表示,把緊鄰首都、較早升格為直轄市,佔盡都市發展「天時地利」的新北市,拿來與較晚升格直轄市、非鄰接首都的桃園市、「非直轄市」的新竹市相比,根本是立基點不對等的錯誤類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