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台北商業大學的搜尋結果,共400筆
因應數位化時代企業徵才、國際移動需求擴大,對學位證書的確認需求增加,教育部今(4)日表示,截至111年,已有超過60所公私立大專院校加入「大專院校數位證書試辦計畫」,預估未來每年將會有超過15萬名學生可取得數位學位證書,占全國年度畢業生總數55%。
台北商業大學商業設計管理系林育如老師,指導學生畢業專題製作,今年以畢業專題作品「探蘚家」、「寄念品」角逐紅點設計「品牌暨傳達設計」獎項,榮獲「品牌與識別類」與「出版和媒體印刷-圖書類」兩項目獲獎。
「碩士在職專班」學生的論文抄襲或找人代寫狀況屢見,靜宜大學監察人陳振貴揭露,許多學校碩專班為了招生,動員校內祕書、助理、司機都來念,並伸向民意代表等政治人物,且在招生時就承諾「會幫他們解決論文問題」,再由教授找人幫忙代寫。
台大遴選校長,9位候選人都是台大校內自己人,不僅沒有國外的,連外校的都沒有,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警訊,國內外傑出人士對地位崇高的台大校長職位好像沒什麼興趣,何以致之?
台大遴選校長,9位候選人一字排開都是台大校內自己人,不僅沒有國外的,連外校的都沒有,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警訊,國內外傑出人士對地位崇高的台大校長職位好像沒什麼興趣,何以致之?
康和證券集團連續14年深耕校園人才培育,更強調理論實務並重!第14屆康和暑期產學合作,共有來自台大、銘傳、文大、政大、元智、世新、台北、台北商業大學等8所大學之22位同學參與,康和證券董事長鄭大宇期勉同學們,互相切磋、累積人脈,踴躍提問,重視創意與團隊合作。同時提供優渥獎金,鼓勵同學們認真向學。
民進黨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的台大國發所碩士論文抄襲事件持續延燒,國民黨智庫今召開「解剖林智堅論文門之五」網路直播,教文體育組召集人陳學聖以2012年當選匈牙利總統施密特為例,因陷入博士論文抄襲而下台,可見學校的肩膀有多硬,期許台大和中華大學不畏外界壓力嚴謹審查。
康和證(6016)深耕校園人才培育、重視理論實務並重,2022年連14年舉辦暑期產學合作,於11日舉行開幕式,此次共有來自台大、銘傳、文化、政大、元智、世新、台北、台北商業大學等8所大學、共22位同學參與。
新竹市前市長林智堅論文門事件持續延燒,依《中國時報》今(12日)報導,時任林智堅台大國發所指導教授的現任國安局長陳明通,過去曾一次指導過12個學生。對此,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今日發文表示,他聽到台大出身的教授級人物,互相討論竟出現「怎可要求一人指導十餘位學生的教授每本論文都看?」的說詞,讓他驚呼「連台大都這樣!」
康和證券集團深耕校園人才培育,更重視理論實務並重,第十四屆康和暑期產學合作7月11日舉行開幕式,共有來自台大、銘傳、文化、政大、元智、世新、台北、台北商業大學等8所大學之22位同學參與。
民進黨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在中華大學的指導教授賀力行,曾經1年指導30個學生,林在台大國發所的指導教授陳明通也1年指導過12個學生。學者表示,教授每年指導3至5個學生已是極限,若指導10人則「分身乏術」,1年指導30人必須「有分身才做得到」。
民進黨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在中華大學的指導教授賀力行30年來指導473位碩博士生,平均一年約16人,最高曾達30人。學者表示,教授每年指導3至5個學生已是極限,若指導10人則自己將面臨「分身乏術」,1年指導30人,那有分身才做得到。
111年國立大學招生陸續放榜,台中市清水區嘉陽高中應屆畢業生陳裕璋,一人錄取四所國立大學。校長賴昭呈今天指出,當年陳裕璋以4B的成績進入嘉陽飛修科就讀,經過學校師長三年認真指導與裕璋用心學習,今年傳來捷報,共計錄取四所國立大學,全體師生都為他感到驕傲與開心。
新竹市長林智堅在中華大學論文選擇公開,但在台大國發所碩士論文卻未公開電子檔,學者表示,現行規定學位論文以公開為原則,林智堅當初選擇不公開,可能因為他是政治人物,怕在選舉時被拿出來檢驗。至於涉嫌抄襲爭議,教育部表示,學校如接獲檢舉,應在收件次日起4個月內完成查處。
看準跨境電商成外貿新常態,北市府率全國之先成立「跨境電商產業發展中心」,並促成7所大專院校組建產學聯盟,在後疫情時代提供資源與指引協助推動企業轉型。
民眾黨立院黨團昨舉行「解決高教退場亂象,公私校應同步減招」記者會,立委張其祿批評,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造成高教M型化,因少子化10年後全台僅5、6所大型私校能生存,要求教育部平衡公私校資源、同步減招,才有利優質私校存續,並確切落實退場條例。
民眾黨立院黨團今(14日)舉行「解決高教退場亂象,公私校應同步減招」記者會,幹事長張其祿批評「邁向頂尖大學計畫」造成高教M型化,因少子化10年後全台僅5、6所大型私校能生存,要求教育部平衡公私校資源、同步減招以利優質私校存續,並確切落實退場條例。
國立台北商業大學11日晚間舉行畢業典禮,共有2255位畢業生拿到畢業證書。北商大校長告訴畢業生面對未來要「三不一要」,並強調「教育的目的是確保學生能辨別有人在胡說八道」,他相信學生在學校所學的知識能幫助做最佳判斷。
少子化嚴重衝擊高教,一方面不斷出現後段私校停辦、停招與併校消息,另一方面則是學生往公校移動,面對招生不足,私立大學校長疾呼,公私校同步減招、調降生師比,同時教育部放手讓學費自由化,各校能依所需調漲學費,才能維護辦學品質
私校退場的腳步越來越急了,有人順利和親,也有人搶親不成爆出爭議。5月11日總統公布了《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其中第21條規定學校法人解散清算後,其剩餘財產之歸屬,可以「依董事會決議,並報經學校法人主管機關核定,捐贈予本基金、中央機關或公立學校。」所以前一陣子有花蓮的台灣觀光學院贈予國立空中大學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