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台商資金的搜尋結果,共1,783筆
針對美台快速雙重稅收減免法案的落實,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皆認為,該案名目上不是租稅協定,但實質內容和精神都已符合租稅協定,重點是時效會比較快,且實務上可以協助赴美投資的台商,減輕被雙重課稅的壓力。
類似台灣一九九七、九八年的房地產危機,中國的房地產風暴正全面引爆,先前美元債還不出,碧桂園陷入危機,恆大也被迫公布財報,除了鉅額虧損,還有債可敵國的債務,房地產危機正讓中國經濟陷入「死亡螺旋」,稍不小心就會波及到金融體系,動搖股市。
景氣逐步開始復甦,新南向授信持續增溫。銀行局主秘侯立洋31日指出,國銀今年前七月承作新南向放款新增854億元,距今年新增放款目標600億元達標率為142%,年初國銀新南向放款原本呈現衰退,6月、7月持續增長原因,為「台商在新南向國家經貿活絡資金需求增、聯貸案增多」因而授信逐月成長。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部資深會計師徐曉婷表示,大股東透過投資公司持股,因兩岸稅負效果不同,可能使公司誤踩稅務雷區。
國際清算銀行(BIS)公布7月實質有效匯率指數(REER),新台幣REER下降至98.4,韓元REER續升至97.91,新台幣REER連27個月高於韓元REER,等於台灣出口價格競爭力自2021年5月起,兩年多來持續輸給韓國,但觀察差距縮小至0.49,8月以來新台幣續貶,台韓REER後續有機會反轉出現「黃金交叉」。
為了吸引台商、中小企海外資金回台,行政院2019年時推出《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以優惠稅率於2年間吸引3548億元回台,同時為鼓勵匯回資金中7成拿出來投資,又祭出稅率再減半優惠。不過專法落日2年後,根據經濟部最新統計,實質投資為1626億,僅占4成6,並未過半,成效不如預期。
大陸下半年持續追求經濟復甦、穩增長,並力拚全年GDP成長約5%官方目標,環境與政策脈絡下,對大陸台商有何影響?台灣學者認為,今年受限經濟局勢與中美關係,台商傳統外貿恐難以寄望,內需市場在大陸消費成長有限下,政策紅利給陸企可能都不夠分,難見對台商釋出特殊利多,坦言台商應正視「不再急速經濟崛起的中國」,不再可能輕鬆賺大錢,要在大陸耕耘只能一步一腳印。
公股行庫刻意調降大陸曝險,找上做台商生意的台資租賃業。日盛台駿大陸子公司最新聯貸人民幣23.3億元,出現超額認購逾2倍,因為提供資金的銀行團成員三分之二是公股行庫,且由華南銀行擔任管理行,嚴格管控任何可能發生的風險。
地緣政治威脅時起,讓布局亞洲的台商很緊張。據中央銀行統計至今年上半年,台商海外資金流向從三方面大幅轉進新加坡,包括透過DBU對新加坡直接投資淨匯出、透過DBU匯出三角貿易貨款比重、OBU來自新加坡客戶存款等比重均增或明顯上升,也使得在台外銀及國銀新加坡分行獲利明顯增加,頻創歷史新高。
據國際清算銀行(BIS)公布的6月實質有效匯率指數(REER),新台幣REER上升至100.06,韓元REER上升較多至97.32,使得差距大減為2.74,但新台幣REER已連續26個月高於韓元REER,代表台灣出口價格競爭力自2021年5月起一路輸給韓國,為協助出口競爭力,央行近期順勢放手新台幣貶值。
國際清算銀行(BIS)公布的6月實質有效匯率指數(REER),新台幣REER上升至100.06,韓元REER則上升較多至97.32,雙方差距雖略減為2.74,但新台幣REER已連26個月高於韓元REER,代表台灣出口價格競爭力自2021年5月起,逾兩年多來一路輸給韓國。
針對美國參、眾兩院財稅四位委員,共同發布美台跨境投資避免雙重徵稅法案的草案,安永會計師事務所指出,相關草案如果通過,有望降低跨國企業租稅負擔。
是留在加拿大,還是赴大陸接手父親的事業?「80後」台灣青年許凱翔選擇了後者。
蔡政府為選舉修訂《反滲透法》,去年九合一選舉檢調共已偵處3起《反滲透法》案,其中2案是里長候選人送陸製快篩試劑涉賄選,因《反滲透法》規定須加重其刑至1/2,因此光是里長選舉發送快篩,最重就可判刑15年,被譏為「大砲打小鳥」。
國銀拚富豪財管,尤其前二大的中信銀行、兆豐銀行龍爭虎鬥、各出奇招,為穩居龍頭寶座,中信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祭出三大差異化服務;兆豐銀針對億元以上的高端客戶,不只成立「MegaLux Club」理財會員俱樂部,更主動出擊解決台商資金匯回問題,設置專責團隊協助台商境外資金匯回專法,累計匯回金額達370億元以上。
台灣企業海外佈局已在自我實現「去中親美、抱東協」!CRIF分析經濟部投審會資料,近年來廠商的對外投資金額,中國大陸市場明顯減少,美國、新南向則分居第一、第二名,廠商投資中國大陸大陸以外的市場,今年前四月總金額激增至74.49億美元 ,相較上投資中國大陸的總金額9.04 億美元。廠商對中國大陸以外的市場進行投資,動作大、金額多到讓中國大陸看不到車尾燈。
國際經貿疲弱,兩岸近期公布的數據都顯示進出口總值大幅衰退。由於貿易占台灣GDP超過6成,進出口縮減意味著經濟成長力道疲弱,台灣今年第1季GDP為負2.87%,2023年的GDP增長率預估也只有2.04%。
由金管會證期局指導,證券期貨周邊單位共同主辦的「2023投資新趨勢系列講座」台南場10日登場,邀請證交所副理段宗志、華南永昌投信董事長黃昭棠分別以「如何正確運用證券市場資訊進行投資策略」,以及「全民理財時代-市場趨勢與投資策略」為主題進行演講,宣導理財新知。
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尤其台灣正好處於區域緊張中心,外界關心是否衝擊本土的開發商。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表示,區域緊張正好給予亞洲發展機會,尤其是台灣,由於特殊經濟地位,讓企業可兵分二路,一方面不放棄大陸的生產力與經濟市場,另一方面可將觸角延伸到東南亞、歐洲巿場,台灣的特殊地位,有被利用的價值與機會,對國內開發商而言,在本土、亞洲都有更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