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台灣牌的搜尋結果,共1,063筆
最近美國通過「外國軍事融資計畫」(FMF),批准向台灣提供價值8000萬美元的軍事援助。FMF專案的對象通常是主權國家。歷史顯示,美國唯一一次以FMF方式提供的「非國家物件」,是非洲聯盟。而「非盟」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多國集團。可見,FMF是被美國用來「打擦邊球」的。
最近,美國通過「外國軍事融資計畫」(FMF),批准向台灣提供價值8000萬美元的軍事援助。這是美國首次對台灣提供「軍事融資」。
2024年台灣的總統大選幾乎是「末代總統」的選舉。總統參選人在競選時也不時露出「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不切實際的論調,應該要眼光放得更遠,對兩岸統一後進行預先規畫,才是對台灣人民最負責任的政見。
2024年台灣的總統大選幾乎是「末代總統」的選舉。「末代總統」還需要如此競選,應該都是想對台灣揩完最後的油水。總統候選人在競選時也不時露出「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不切實際的論調,應該要眼光放得更遠,對兩岸統一後進行預先規劃,才是對台灣人民最負責任的政見。
當前,拜登政府對華政策呈現「護欄」和「小院高牆」模式的推進,給人的印象似乎「不是很明確」。這種效果與拜登政府為局部緩和中美緊張關係所做的努力,如「中美經貿不脫鉤」、美國財長雷蒙多訪華、中美成立聯合工作小組等相關。似乎再次驗證了歷史的顯示:中美關係緩和,往往對美國對台政策產生「修正」的作用。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特聘教授劉國深今天在一場研討會中表示,兩岸關係的主導權、主動權牢牢掌握在中國大陸手中,展望明年的總統大選,「台灣誰當選,其實都沒有太大的意義,而是對於台灣社會的繁榮穩定發展,到底有多大幫助的問題,是繁榮與衰敗的問題。」
這次出訪巴拉圭,給賴清德提供了兩次過境美國的機會。以「務實台獨工作者」自封的「台獨金孫」,是否完成了他的規定動作呢?
賴清德作為蔡英文總統特使前往巴拉圭訪問,從目前行程來看美國政府對其可以說是「冷遇」;而大陸也一如既往沒有給他好臉色,國台辦指稱賴清德是「麻煩製造者」,最終將台灣推向兵凶戰危險境。
美國總統拜登近日簽署《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議實施法案》。這是拜登政府一連串強化台海政策佈局與策略運用的組成部分。從中可以看出,近些年美國的台海政策越來越走向泛安全化,美國一些戰略界和政策界人士將台灣問題逐漸簡單化為軍事競爭與應對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汪曙申今天在《環球時報》撰文,要美國別迷信在台海「增強威懾」。
北京發生嚴重水災,居民生命財產損失慘重,蔡英文總統第一時間表示關心與慰問,期盼受災地區早日脫離洪害,回復正常生活,副總統賴清德與陸委會也表達慰問關懷之意。兩岸兵凶戰危,民進黨政府高層主動對大陸表示善意,雖然只是口惠,但仍值得肯定。畢竟兩岸一水相隔,沒有解不開的仇,只要大家有同理心,多積累善意,台海不應戰雲密布。
北京發生嚴重水災,居民生命財產損失慘重,蔡英文總統第一時間表示關心與慰問,期盼受災地區早日脫離洪害,回復正常生活,副總統賴清德與陸委會也表達慰問關懷之意。兩岸兵凶戰危,民進黨政府高層主動對大陸表示善意,雖然只是口惠,但仍值得肯定。畢竟兩岸一水相隔,沒有解不開的仇,只要大家有同理心,多積累善意,台海不應戰雲密布。
前彰化縣長卓伯源7月31日在南韓議會發表「和平談話」,倡議台灣和韓國如何在維護亞洲和平的態度下與西方對話,他表示,台韓過往曾歷經多次政治動盪,應從文化與文明的切入,用相同的文明脈絡促進融合,「讓台海和平,亞洲和平,世界就能和平」。
日本防衛副大臣井野俊朗日前在接受英國媒體採訪時表示:如果中國大陸對台動武,日本將向台灣提供某種援助。曾任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信息所所長,專注日本政治和外交的陳鴻斌今天在觀察者網撰文稱,這是日本高層再次在台灣問題上大放厥詞,他說,日本的「台灣情結」不會自我了結」,除非讓它「無牌可打」。
曾經,在冷戰時期,美國為台灣發展提供了大力援助,卻也讓親美反共的意識型態深值台灣社會。所以,關於美國的一切都被視為所謂的「普世價值」,也局限了台灣人民對事物的認知。自二戰結束以來,美國向來奉行的就是以鄰為壑的霸權主義,其自稱「世界警察」維持國際秩序,無非是得益於世界各地的動亂,將自己的利益建立在別人的紛爭之上。
曾經,在冷戰時期,美國為台灣發展提供了大力援助,卻也讓親美反共的意識型態深值台灣社會。所以,關於美國的一切都被視為所謂的「普世價值」,也局限了台灣人民對事物的認知。自二戰結束以來,美國向來奉行的就是以鄰為壑的霸權主義,其自稱「世界警察」維持國際秩序,無非是得益於世界各地的動亂,將自己的利益建立在別人的紛爭之上。
7月25日美國眾議院通過《台灣國際團結法案》(簡稱團結法),此法案係植基2020年3月生效《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簡稱台北法)條文進行增修,主張「1971年的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無涉台灣」。毋庸置疑,自第2758號決議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在聯合國的「唯一代表」,中華民國政府被迫退出聯合國後,中共便運用此決議,作為建構國際社會「一中體制」的正當性及合理性基礎,致台灣國際空間越趨於萎縮。
副總統、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8月將訪友邦巴拉圭,期間過境美國行程成為注目焦點。媒體人唐湘龍13日透露,美方只承諾給賴清德一場僑界晚宴,而且不得公開,此外美方無任何官員與賴會面。前立委郭正亮18日在《頭條開講》節目提到,拜登想促成美中高峰會,希望選舉前出現成果,沒有理由去踩中國大陸的紅線。蔡英文上次訪紐約跟洛杉磯,賴清德可能去回程只能各選一個點,能不能去AIT總部?北京會仔細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