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台積的搜尋結果,共7,567筆
台股新春開盤三天來氣勢如虹、漲近500點,外資也回頭。素有「多頭總司令」之稱的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1日指出,外資過去二年撤出台股逾2兆元,今年以來才買超2,000多億元,只是「冰山一角」,預估上半年台股指數應在「萬四」至「萬六」,下半年隨景氣回升,可望上「萬七」甚至衝「萬八」。
艾司摩爾(ASML)2022年第四季淨銷售額大幅增長近30%,達約70億美元;2022年全年淨銷售總額更高達約230億美元,年增逾13%,雖然全年淨利下降超過4%,但2022年底的訂單滿載,推升半導體先進製程的需求展望,ASML2023全年淨銷售額可望再創高,預估年增25%。
農曆年後開紅盤,台股狂飆560.89點,其中鋒頭最健的當屬台積電,台積電30日大漲40元,不但是力拱台股大漲的主力,根據側面了解,也使國安基金最新的帳面未實現利得,累計已有至少超過百億元的水準。
農曆春節封關期間,美股費城半導體指數漲幅為四大指數之冠,帶動台積電(2330)、聯電(2303)30日股價激情演出,台積電股價大漲40元,漲幅7.95%,收在543元,聯電股價上漲2.85元,漲幅6.2%,收48.8元。
聯發科為強化留才力道與吸引優秀人才加入,預計在今年祭出「員工持股補助計畫」,這也是聯發科首度推出相關補助員工買股措施,跟進台積電、中華電等大公司員工福利。
盤勢分析: 國際股市在台股農曆年封關期間表現不俗,尤其是美國科技股呈現大漲,那斯達克累計漲幅4.9%、費半指數累計漲幅5.16%,台積電與聯電ADR更分別漲7.49%及4.53%,加上日股與港股也大漲,激勵台股兔年開出大紅盤。指數在台積電領軍的電子股大漲,配合傳產與金融助攻,呈現開高走高格局,收盤15,493點大漲560點,漲幅達3.76%。
隨著核二、核三廠的年限逐漸到期,台灣並沒有跟上其他國家「延役核電」的腳步,而是任憑核電廠走向除役,美國對台灣的缺電危機,表現出愈來愈明顯的擔心與警告。美國著名網路傳媒《哈芬登郵報》(Huffpost)刊登了一篇介紹台灣廢核歷史的長篇報導,特派員考夫曼(Alexander C. Kaufman)訪問了台灣各界的人物,包括支持核電者的意見,與反對核電的民進黨政府,作者在有意無意間,透露了對台灣執意反核的憂慮。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受到消費性晶片庫存調整影響,預期上半年美元營收將較去年同期下降5~9%,並呈現逐季下滑趨勢,但隨庫存調整在第二季下旬告一段落,客戶訂單逐步回溫,加上3奈米第三季起明顯貢獻營收,法人看好台積電今年營運將呈現V型反轉,下半年合併營收將逐季創新高。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新春報喜,開紅盤日成功帶領大盤完成金兔年首度跳躍,摩根士丹利證券指出,包含蘋果在內的眾多台積電主力客戶,經最新談判已全接受台積電調漲晶圓代工報價、最高幅度達7%,給予台積電「優於大盤」投資評等,推測合理股價上看700元。
小編今天(30)日精選5件不可不知的國內外財經大事。台股春節休市12天期間美國科技股大漲,費城半導體指數大漲5.16%,台積電ADR更狂飆7.49%。法人指出,隨庫存調整在第二季下旬告一段落,客戶訂單逐步回溫,加上3奈米第三季起明顯貢獻營收,看好台積電今年營運將呈現V型反轉,下半年合併營收將逐季創新高。
台積電資本支出在2022年削減至360億美元,低於最初預期的400~440億美元;並重估2023年資本支出可能進一步下降到320~360億美元。法國外貿銀行研究團隊非常關切此點,強調半導體行業是現代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這並不意味著半導體不存在週期性的逆風!台積電推遲投資,意味著半導體行業的增長速度勢必低於疫情以來的幾年。
「護國神山」台積電過年產線仍持續運作,因此部分工程師需加班工作,本應感到很悲傷,但有位工程師卻透露,很多人搶著要在春節上班,因為除了原本的薪水3倍外,還可領加班費和獎金,最多聽過有人單日領上萬元,這樣的高薪誘惑,對許多人來說根本難以拒絕,引起網友熱烈討論。
台積電積極赴美投資,先前宣布將砸400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蓋廠,甚至把製程從4奈米升級至3奈米,引發外界「淘空台灣半導體業」的質疑聲浪。不過外媒指出,台灣在開發和生產最先進的晶片方面,皆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而這是一張戰略王牌,只要中國和美國未達到晶片生產自主目標,台灣就會保留這張矽盾牌,並贏得更多的國際談判空間。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作風一向低調,卻在美國科技業年度盛會之一的2023消費性電子展(CES 2023)意外彰顯在晶片市場的統治力,從最先進的處理器到喇叭等都採用台積電晶片,成為其在晶圓代工市場地位的完美例證。
今年的春節連假足足有10天,但團圓時免不了被長輩的各種問題問到語塞,數據分析公司Modern Alpha主任任麗倩(Liqian Ren)除了整理出8項長輩題,還特別指出台灣人可能會多被問一道有關「護國神山」台積電的題目。
在晶片產業寒冬來襲之下,韓媒社論指出,全球排名第一的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去(2022)年營業利益率暴增73%,而在記憶體晶片稱霸的三星營業利益率卻下滑16%,三星企圖在代工領域超車台積電,差距卻不斷擴大。文中直言,晶片產業是推動韓國經濟成長的關鍵引擎,面對台積電業績火爆,韓企卻出現停滯,政府應該要有危機意識,端出緊急策略來應對,避免經濟受重創。
匯集了台積電與大立光法說,以及美國2022年12月CPI數據公布等重大多空訊息,1月13日台股開高走低,雖然收盤漲+92.49點,但幾乎收最低的實體中黑K棒,盤中14962高點沒能突破2022/12/1的15152前高點壓力,基於農曆春節在1月17日封關,收假後又面臨1月31日、2月1日的FOMC利率決策會議,觀望的氣氛不因台積電法說會並未釋出利空而消散,反而再一次重現台積電一個人的武林的「拉積盤」,上櫃指數領先跌破五日均線支撐,中小型股賣壓明顯。
日前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顯示台灣「疑美論」興起,尤其是年輕世代。雖然整體有5成3民眾不認為「美國軍援台灣會將台灣推向戰爭」,但20歲到24歲的年輕人卻有51.5%表示「非常同意」或「還算同意」。或許戰爭對年輕世代的影響超過年長者,因而畏懼或不願發生戰爭的傾向更為明顯。如果是這原因,那麼20歲以下的台灣人,或許將更懷疑美國對台灣別有用心。
媒體人韋安,近日在臉書上提出8個「關鍵因素」,認為中共「不可能全面武力攻台」。這究竟是美麗的謊言,還是麻醉人心的嗎啡?他提出的那些理由,根本似是而非、完全經不起考驗。
美國科技股上揚,尤其台積電ADR大漲2.52%,儘管台股17日已封關,但激勵17日仍交易至18日清晨5點的台指期大漲123點,收15,048點,領先收復近2個月未見的萬五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