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司法高官的搜尋結果,共24筆
蔡英文執政的這7年來,民進黨實現了徹底的「完全執政」,不僅同時掌握行政與立法兩大部門的主導權,而且影響力更穿透到司法系統,籠罩了媒體與網路,使得民主體制原應具備的正常監督制衡功能極盡退化、萎縮且扭曲。當年民進黨批判嘲諷威權年代國民黨的那些弊端,如今不但沒有隨著時代進步而消除,反而因為民進黨追逐權力的無限膨脹,從貪婪掠奪、箝制異議、雙標操弄到民粹動員,從政黨到政府再到整個社會,不斷進行著各種更不正義的轉型與升級。
憲法法庭作成司法史上首件裁判憲法審查,主筆大法官呂太郎就是當年受蔡英文總統之命,負責協調組織司改國是會議的人。但呂昨日在憲法判決書內,大力批判普通法院的審判及制度,卻忘記自己曾負責司法改革,「今日的大法官打臉昨日的司法高官」。
檢察官陳隆翔在偵辦民進黨前立委段宜康的「吞曲棍球」案件時,因為根據事實而沒有做出讓段宜康和民進黨滿意的處分,緊接著,一審、二審、三審和再審的法院判決中,法官做出的判決也與陳隆翔無異,導致段宜康必須賠償甚至實踐他「吞曲棍球」的宣示。於是,陳隆翔成為綠營的眾矢之的,遭到政治追殺。
檢察官陳隆翔在偵辦民進黨前立委段宜康的「吞曲棍球」案件時,因為根據事實而沒有做出讓段宜康和民進黨滿意的處分,緊接著,一審、二審、三審和再審的法院判決中,法官做出的判決也與陳隆翔無異,導致段宜康必須賠償甚至實踐他「吞曲棍球」的宣示。於是,陳隆翔成為綠營的眾矢之的,遭到政治追殺。
最高法院刑事大法庭27日裁定,累犯須由檢察官負舉證責任,檢改團體「劍青檢改」28日批評大法庭勿胡亂下指導棋,自行造法,最高法院回應,累犯廢除聲浪從未間斷,應由主管刑法修正之權責機關妥為因應,對劍青檢改的聲明深感不妥與遺憾。但劍青檢改晚間再嗆最高法院心態傲慢,令人作噁,對最高法院已經心死,毫無期待。
台灣司法最令人垢病的過往,就是法官裁判書要放在「箱子」送給院長核閱,1995年基層法官們發起改革後,這種陋規遭廢除,但當年這些改革派法官,如今成了司法權貴,卻又要院長去抽閱裁判書,恐讓純淨的審判空間再染塵埃。
司法院院長許宗力以提升裁判品質為由,要求各級法院院長落實監督權,每月抽閱所屬每位法官一篇判決書,消息傳出後,「法官論壇」炸鍋,並出現十多年來全國法官同仇敵愾的罕見情況,論壇中大家怒批司法院政策將左右法官升遷,間接影響審判獨立,成為整肅異己的手段,更有法官痛罵「可恥」、法官審判無形中受到司法行政「監視」。
2016年蔡英文總統就職後,原訂接任司法院長的謝文定因司改團體抗爭,改由許宗力「再任」大法官接棒,後來爆發的富商翁茂鍾案,讓陳年的司法醜聞被揭露,卻也遭法界質疑是「司法宮鬥」,如今連遭偷拍的女法官都哭訴遭司法霸凌,身為正義最後一道防線的法官都受迫害,遑論一般民眾,要如何對小英的司法改革有所期待。
真的沒有話說,就是要給時力好好地按一個讚啦。
近日司法界爆發前公懲會委員長石木欽及多位司法人員涉嫌接受富商翁茂鍾招待醜聞,時力立委邱顯智、陳椒華、王婉諭今日召開記者會表示,司法院的「533原則」,已淪為法界笑柄,時力認為應全面清查涉案司法人員財產,也將凍結法務部及司法院預算,要求啟動調查並在一個月內公布報告。
富商的筆記本如同照妖鏡讓百官現形,司法院及行政院完成調查報告後,將送交監察院,如果通過彈劾將由懲戒法院審理,涉案的司法官最嚴重恐遭免職;已退休者將被追回退休金,若涉刑事可告發,由檢方立案偵辦。
監察委員要求行政、司法2院清查「石木欽案」的佳和集團董事長翁茂鍾與現、退役司法檢調人員的法界關係網,法務部長蔡清祥6日表示,行政調查正進行最後彙整,有多少檢調人員涉入,他還沒有看到最後報告,未來將呈行政院處理。
公懲會前委員長石木欽被控與富商翁茂鍾不當飲宴,及買股票賺進逾2千萬,去年9月請辭,司法院人審會將此案移送監察院議處,經監委調查發現,石木欽確實有損法官獨立、公正、中立、廉潔、正直形象,違失事正明確,情節重大,今通過彈劾石木欽。監委高涌誠直言,雖然此案已經過了懲戒時效,但若未公諸於世,那市井傳聞的「有錢判生、無錢判死」將繼續發生。
從魏揚攻占行政院逆轉改判有罪,到殺警案無罪判決,行政首長對裁判結果不滿,表態支持上訴,連蔡英文總統也呼應;法界痛批,行政權嚴重干預司法,卻不見司法院長許宗力出面捍衛審判獨立,讓法官們相當心寒,只能無助地繼續忍受網路霸凌。
過去曾偵辦過白曉燕案的前新莊分局刑事組長羅明村,11年前因違背職務收受賄賂罪遭判刑13年,羅家屬持續喊冤,而此案也被民間司改會認定為冤案,司改會今開記者會進一步揭露檢察官的陋習,質疑因為這項陋習而造成普通人民跟檢察官「武器不對等」,並呼籲監察院調查司法陋習下的錯誤。
對於監察院彈劾檢察官陳隆翔,台南高分檢檢察官陳建弘臉書公開發文質疑「還要忍受某司改團體對司法踐踏多久」?文中所指的「某司改團體」,就是民間司改會,昔日檢改先驅檢察官陳瑞仁曾多次發文,公開批判民間司改會建立司法霸權,讓司改方向錯亂以致寸步難行,甚至直接要求司改會訂出解散日期。這些昔日的「司改健將」紛紛轉公職、任高官,更為了特定政黨與目的司改,成為台灣司法亂源。
國民黨前屏東縣黨部主委張雅屏,被控於103年縣長及縣議員選舉中違反《選舉罷免法》散布謠言罪,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10個月重刑。這不但是史上最重謠言罪罪刑,而民進黨立委段宜康以同一罪名剛剛獲高院改判無罪、民進黨籍前交通部長郭瑤琪貪汙案確判決確定,也獲得檢察總長以「奇特」的理由提起非常上訴,讓人心生司法差別對待藍綠,重判藍營黨幹部、寬待綠營高官的疑慮。
大陸預計在四中全會以後,可能將異地審判高官腐敗案件的司法慣例,進行隱形「制度化」,以防止司法人員與當地政府及勢力狼狽為奸。
王柯司法關說無罪,但揭發此案的特偵組檢察總長黃世銘,卻可能有身陷囹圄之虞。這是昨天台北地檢署傳遞給全台民眾的訊息,告訴大家,此後高官權貴及各級民代都可受託司法關說,哪個檢調警敢多管閒事,就可以欲加之罪何患無詞,想方設法讓他們吃上「洩密罪」和妨害「通訊監察保障法」。
中國新聞社今天報導,中國共產黨廣東省紀律檢查委員會披露,廣東省司法廳前黨委副書記、巡視員王承魁因多次收受賄賂,嚴重違紀,被開除被黨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