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同股不同權的搜尋結果,共166

  • 大股東搬倉 騰訊音樂逾四成美股轉至港股

    上周三(21日)才以介紹形式在香港第二上市的騰訊音樂,根據香港聯交所中央結算系統(CCASS)數據顯示,已有逾四成騰訊音樂美股ADR轉換為港股,市場認為主要大股東騰訊與串流音樂平台Spotify都有相關部署,兩者合計擁有騰訊音樂61.5%股權。騰訊音樂港股26日收跌2.03%,報港幣(下同)16.4元。

  • 名創優品 返港第二上市

     又一檔在美中概股準備赴香港第二上市,名創優品集團在3月31日美股盤前申請返港上市,並表示將解除同股不同權架構。目前該公司ADR價格已較高點時跌約八成。

  • 《港股》港股收紅 汽車股走強

    市場持續關注烏克蘭情勢,以及美方的制裁措施,指數上午漲跌反覆。然午後市場重拾風險偏好,汽車股帶頭領漲。

  • 港交所放寬第二上市 1月1日生效

    港交所放寬第二上市 1月1日生效

     受到大陸政府在第三季整治互聯網平台的影響,香港新股IPO集資額被上海證交所超前,落居全球第四位。為扳回局面,香港交易所宣布,決定放寬第二上市制度,希望藉此吸引更多海外企業赴港IPO,維繫其亞洲金融市場地位。新規將自2022年1月1日起生效。

  • 微博通過在港上市聆訊 傳募10億美元

    在美股上市的大陸互聯網公司微博,以保密形式提交在香港二次上市的申請。港交所官網18日顯示,微博已上載聆訊後資料集,意味著其已通過在港上市聆訊。市場消息指出,微博可能集資約10億美元。

  • 兆豐銀搶進線上港股交易

    兆豐銀搶進線上港股交易

     繼美股之後,兆豐銀財管業務將進軍港股線上下單,兆豐銀副總陳昭蓉指出,兆豐銀現在已有超過400檔的美股及港股商品,未來還會再續增,其中港股已上架30檔,未來將超過70檔,將挑選市值港幣150億元以上、且有一定日均成交量的恆生指數或國企指數成分股,後續也將推出具潛力及行業發展性較大的IPO新股。

  • 港股今年IPO集資額 上看逾4,000億港元

    港股今年IPO集資額 上看逾4,000億港元

     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德勤(Deloitte,台灣稱勤業眾信)最新報告指出,2021年上半年,港股IPO集資金額為2,097億港元,位列全球主要交易所第三名,估計2021年全年,港股新股總集資額有望超過4千億港元。

  • 中資企業赴美上市 再掀狂潮

    中資企業赴美上市 再掀狂潮

     雖然中美貿易戰持續,不過中國企業到美國上市再掀熱潮,彭博資料顯示,今年以來中企在美透過首次公開募股(IPO)已籌集66億美元,是2020年同期的8倍。德勤中國資料也顯示,今年第1季共有20家中企在美國上市,較去年同期的6家增長233%。如果按照目前速度,中企赴美IPO數量在今年有望突破70家,有望創下歷年新高紀錄。

  • 騰訊音樂 計畫赴港第二上市

     騰訊參與投資的快手科技5日在港股掛牌上市表現驚豔,騰訊旗下的騰訊音樂則傳出也將赴香港第二上市的消息。據傳騰訊音樂已委聘摩根士丹利與摩根大通進行輔導,有望於2021年完成上市。

  • 騰訊音樂擬赴港第二上市

     大陸互聯網巨頭騰訊旗下的騰訊音樂,傳將在2021年於香港第二上市,計畫籌資最多35億美元,可能成為香港第一檔採用企業同股不同權(Weighted Voting Rights,WVR)架構的股票。

  • 新機助攻 小米股價漲6%

     大陸品牌手機業者小米在28日發表新旗艦手機「小米11」後,在港股上市的小米29日開盤後股價強勢,漲幅一度逾6%至33.15港元,收報32.8港元,漲幅5.3%,股價連日來持續創下新高。

  • 知乎啟動IPO 美港股二選一

     騰訊參與投資的大陸線上問答平台知乎,傳出正在撰寫IPO報告及上市申請書,目前已確定三家承銷投行為高盛、摩根士丹利和瑞信,上市地點可能選在美國或香港。

  • 快手登港股 估值3,900億港元

    快手登港股 估值3,900億港元

     大陸短影音平台快手22日傳出,已於11月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將在2021年2月5日上市,集資額約390億港元,有望領先同業字節跳動登陸港股。陸媒引述承銷商透露,快手的目標估值約3,900億港元。

  • 陸IPO件數金額騰飛 明年受疫情、中美關係牽動

    陸IPO件數金額騰飛 明年受疫情、中美關係牽動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21日發布《安永大中華區首次公開募股(IPO)市場調查報告》,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2020年大陸A股市場預計共395家公司申請上市,募資額4707億元人民幣、創2010年以來新高。而IPO家數與募資額更分別較去年增加97%、86%。展望明年大陸資本市場與IPO表現,安永預期將受多項因素影響,其中疫情仍是最大變數,同時中美關係走向、大陸全面推行註冊制與「十四五」規劃支持直接融資等。

  • 陸企IPO總額創高

    陸企IPO總額創高

     在全球最大IPO中芯國際回歸A股上市的助攻下,大陸企業2020年首發和增發融資總額高達1,290億美元創新高。此外,2020年全球IPO總額中,在陸港和美股上市的陸企,占比高達36.8%,創2009年(占比41%)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新高。

  • 港新股籌資全球第二 滬第三

    港新股籌資全球第二 滬第三

     畢馬威(KPMG)10日發表《中國內地和香港IPO市場2020年回顧》報告,今年香港新股募資金額達503億美元(約3923億港元),年增率24.5%,在全球市場排名第2,僅次於美國那斯達克,並預料明年募資金額上看4000億港元,公司上市家數預估介於130至150家之間。畢馬威中國資本市場諮詢組合夥人劉大昌更指出,明年中概股將會是香港IPO資本市場焦點之一。

  • 大規模集資 小米股價卻急跌

     香港首檔同股不同權股票小米,宣布將進行IPO以來首次大規模集資,透過發行可轉換債以及配股,合計集資約40億美元,創下港股最大「先舊後新」配股案例,不過小米2日午後復牌股價急跌,收盤跌逾7%。

  • 符合三要件 港交所允同股不同權第二上市

     近年不斷修改上市規則以吸納新經濟業者前來上市的港交所,2020年5月完成諮詢企業「同股不同權」(俗稱企業版WVR)的諮詢總結,近日決定設立新豁免安排,採用企業「同股不同權」架構的中概股,今後也可申請來港第二上市,但須要符合三大條件。

  • 港交所修改上市規則 前十月IPO集資額大增66%

     在港交所修改上市規則、大陸政府支持企業上市融資,以及中概股回歸下,2020年港交所迅速在全球資本市場坐大。

  • 百度傳年底前赴港上市

    百度傳年底前赴港上市

     當前的在美中概股返港潮,將為香港市場再帶來另一隻網路巨獸,21日陸港市場傳出,大陸互聯網巨頭百度擬於2020年底前赴港第二上市的消息。這意謂著大陸網路傳統三強BAT,以及京東、網易、美團等新經濟企業,將正式在港股「會師」。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