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唐獎漢學獎的搜尋結果,共93筆
唐奬教育基金會昨(21)日下午4時於國立臺灣大學舉辦唐奬第五屆大師論壇漢學場,邀請到本屆漢學獎得主潔西卡.羅森(Jessica Rawson)教授與海內外專家學者對談。羅森教授以「青銅、玉與金:『物的言語』及其脈絡」為題,由日常生活到墓葬習俗的物品出發,特別是從青銅、玉與金,三種東西方文化中的貴重材質切入說明,探討背後所反映社會脈絡及文化風俗,揭開東西文化交流的故事。羅森教授期許論壇中的初步討論能激起更多火花,透過解讀出土文物,對中國歷史有更深入的探索。
疫情爆發改變世界局勢,不僅生產供應鏈失調,再加上區域衝突導致糧食與能源價格上漲,全球正經歷近十幾年未見的通貨膨脹。唐獎近日頒發獎項給6名傑出學者,表彰其奠基提升人類文明與福祉的無私情懷,並在所屬領域展現卓越洞見與做出實質貢獻,為動盪紛亂世局帶來安定的力量。
自疫情爆發以來,全球COVID-19確診數已超過5億3千萬;疫情肆虐、生產供應鏈失調,加上因區域衝突而加劇之糧食與能源價格上漲,全球正經歷近十幾年未見的通貨膨漲,再加上國際政局因素,實無任一國家能置身事外。而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將於明(2023)年試行,美、日、英亦將跟進,全球在2050淨零碳排的壓力下,該如何因應?甫於6/18~6/21出爐的六位唐獎得主,均奠基提升人類文明與福祉的無私情懷,他們在獲獎領域的傑出具體貢獻與卓越洞見,能為動盪世局帶來新的契機與安定力量。
疫情爆發改變世界局勢,不僅生產供應鏈失調,再加上區域衝突而導致糧食與能源價格上漲,全球正經歷近十幾年未見的通貨膨漲。唐獎近日頒布獎項給6名傑出學者,其奠基提升人類文明與福祉的無私情懷,並在所屬領域的傑出貢獻與卓越洞見,為動盪世局帶來契機與安定的力量。
2022年唐獎昨公布漢學獎得主,由英國藝術史學家、牛津大學教授潔西卡‧羅森(Jessica Rawson)獲得,她精研中國藝術文物,賦予華夏古典嶄新意義。
2022年唐獎今天公布漢學獎得主,由英國藝術史學家、牛津大學教授潔西卡‧羅森(Jessica Rawson)獲得,她精研中國藝術文物,賦予華夏古典嶄新意義。
源自台灣的世界學術大獎「唐獎」,邁向十周年,每兩年頒發一次,今年6月將揭曉永續發展、醫藥生技、漢學、法治等四大獎項第五屆得主。唐獎是世界各學術大獎中,首個提撥部分獎金贊助得主教育研究計畫者,現有25個研究補助計畫進行中,成果受各界矚目。
唐獎第四屆頒獎典禮今(20)日線上舉辦,聚集分別位在美國、英國、日本、新加坡、孟加拉、哥倫比亞、黎巴嫩等7國的8位得主,接受來自全球觀眾的祝賀與掌聲,共同見證被視為時代先驅的8位得主卓越成就和影響力,尤其是三位唐獎生技醫藥獎得主的研究皆與發炎反應有關,他們的研究與發現都被應用於臨床試驗治療新冠肺炎患者。
第四屆唐獎線上頒獎典禮將於11月20日登場,唐獎教育基金會當天也會舉辦唐獎得獎人演講,聆聽大師們針對大陸未來走向、及人權、民主與社會正義等議題,提供獨到見解與剖析,多位得主們並將在演講中分享過往推動該領域工作時,如何正向面對挑戰、轉換心態和找尋解決方法的心路歷程。
中研院院士余英時為全球極具影響力的史學大師,在中國政治思想與文化史方面研究極具開創性,被西方學界推崇為21世紀中國史學泰斗。中研院昨(5)日表示,余英時8月1日晨間於美國寓所在睡夢中逝世,享耆壽91歲。
中研院院士余英時院士在8月1日晨間於美國寓所睡夢中逝世,享耆壽91歲。
2020年唐獎漢學獎出爐,由著名史學家王賡武(Wang Gungwu)獲得,以表彰其在中國的世界秩序、海外華人及華人移民變遷等領域,具開拓性且深入剖析。他透過細究中國歷史上與南方鄰國的複雜關係,以此獨特的視角理解中國,對華人世界地位詮釋,有著新穎重要的貢獻。
2020年唐獎漢學獎20日揭曉,頒給海外華人史學權威王賡武,表彰他在中國的世界秩序及海外華人、華人移民變遷等研究,提供從南方觀點理解中國的新觀點、新詮釋,填補了基於中國內在觀點或由西方視角觀看中國所遺留的缺口,使漢學研究更全面,學術價值提升。
2020年唐獎漢學獎今(20)日揭曉,由知名史學家、中國-東南亞關係專家王賡武獲得,表彰他在中國的世界秩序、海外華人及華人移民變遷等領域,具開拓性且深入的剖析,相較傳統上從中國內在觀點或由西方相對視角來觀看中國,他對華人世界地位的詮釋有新穎重要貢獻。
2020年唐獎漢學獎出爐,由著名史學家王賡武(Wang Gungwu)獲得,以表彰其在中國的世界秩序、海外華人及華人移民變遷等領域,具開拓性且深入的剖析。他透過細究中國歷史上與南方鄰國的複雜關係,以此獨特的視角理解中國,對華人世界地位詮釋,有著新穎重要的貢獻。
第三屆唐獎得獎人演講22日在台北舉行,法治獎、生技醫藥獎、永續發展獎及漢學獎8位得獎人及代理人輪番上陣,分享學思歷程,中研院院士、唐獎評選委員會總召集人錢煦表示,唐獎創辦精神在於造福人類,每個獎項的研究成果,都是為了受惠全人類,邀請得主來台演獎,讓民眾近距離與大師對話,親聞其卓越成就。
第三屆唐獎得獎人演講今日在台北舉行,上午依序是法治獎、生技醫藥獎,下午則是永續發展獎、漢學獎。4個獎項共8位得主或代表人將輪番上陣,向台灣民眾分享自己的學思歷程,並現場開放問答,讓民眾可以近距離和唐獎大師對話。
被譽為「東方諾貝爾獎」的唐獎今年邁入第3屆,從本周起依序揭曉永續發展獎、生技醫藥獎、漢學獎及法治獎得主,獲獎人皆來自海外,包含多名美國及日本學者,因研究成果、項目具有原創性,同時具有國際影響力,脫穎而出。
第3屆唐獎法治獎得主21日揭曉,由國際知名法律哲學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講座教授約瑟夫.拉茲(Joseph Raz)獲頒殊榮,有別於前兩屆的得獎者為法律實務工作者,拉茲是純粹的學者,為唐獎開創新方向。
唐獎在今年邁入第3屆,回顧歷年漢學得獎者,獲獎人皆為美國及日本漢學研究學者,兩岸三地學者尚未有人獲選,對此中研院副院長黃進興認為,各國各地的漢學研究各有千秋,但唐獎漢學獎著重跨領域研究成果,期盼遴選團隊持續努力,在兩岸三地發掘出更傑出的華人漢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