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商銀不良貸款的搜尋結果,共12筆
大陸六大國有銀行2023年第一季財報28日全數出爐,淨利與2022年同期相比均增長。其中以工商銀行賺最多,第一季淨利年增0.02%至人民幣(下同)901.6億元,期內營收年減3.52%至2,184.61億元。
為化解不良貸款規模不斷上升的風險,大陸擴大不良資產證券化(NPAS)商品的試點範圍,渣打銀行成為首家被納入的外資銀行,四大國有資管(AMC)公司亦入圍。
銀監會2017年盯上銀行7大風險。大陸銀監會10日召開2017年全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據《證券日報》報導,會議中點出今年工作重點。在風險控管上,除將嚴控不良貸款、過度放貸風險,也鎖定銀行流動性、交叉性金融、地方融資平台貸款、網路金融與非法集資等7大風險進一步防範,並以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為底線。
據中國銀監會網站公告,截至2016年12月底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餘額226.3兆元人民幣,叫去年同期成長15.8%;截至2016年12月底,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81%,創下近7年最高。
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7月9日就「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發表「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年中報告」指出,大陸銀行體系不良貸款比例,正快速上升,2016年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將至少上升1.2%。報告指出,目前大陸煤炭、鋼鐵業,在去產能目標已明確,將分別去掉其2015年產量的8.4%和5.5%。根據該課題組估算,六大過剩產能產業,在2016年將使中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將增加0.3%至0.9%,對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上升的貢獻平均而言,將超過四分之一。而非過剩產能產業,在經濟衰退壓力擴大的情況下,其貸款品質也將進一步惡化。
為了支援實體經濟,大陸擬針對銀行的不良貸款進行鬆綁。消息人士指出,大陸可能會在近期出台相關文件,允許商業銀行在處理不良貸款時可以實施「債轉股」機制,據了解,該份文件將由大陸國務院以「特批」的方式來突破現行法令對商業銀行法規的限制,市場人士則認為,一旦此事獲得落實,將有利增加銀行及企業對抗不景氣。
據華爾街見聞援引路透報導,大陸將允許商業銀行將企業的不良貸款置換爲股權。
路透報導,大陸將允許商業銀行把企業的不良貸款置換為股權。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已在起草相關銀行債轉股文件,允許商業銀行處置一些不良債權時,將銀行與企業間的債權債務關係轉變為持股關係,意在幫助銀行抑制正在上升的不良資產率;擬頒布的文件將明確對債轉股的允許期限和處置手段
中國大陸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今天公布最新統計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大陸的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比去今年初增加人民幣1024億元(新台幣約5000億元),達6944億元,連續11季上升。
昨日晚間,大陸招商銀行公告2013年年度報告,稅後盈餘年增率,較2012年的25.3%衰退至14.30%,創下該公司自2010年以來的新低,而不良貸款則暴增57%。稅後盈餘年增率大跌至20%以下、不良貸款與不良率雙雙提高、存款流失跡象明顯。
中國銀監會昨(14)日公布,今年上半年,大陸整體商業銀行的稅後盈餘為7,531億元人民幣(下同),年增13.83%。截至第2季底止,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為5,395億元,總額創下自2009年第2季以來,17個單季新高,其中,不良貸款以浙江、江蘇、山東占比最高,合計高達45%。
中國銀監會昨(15)日公布最新統計,今年第1季大陸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餘額達5,265億元人民幣(下同),創近4年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