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喘鳴的搜尋結果,共55筆
一名40歲的陳先生,確診新冠後咳嗽2周遲遲未癒,以為是長新冠,直到有天胸腔發出咻咻聲、夜咳不止,才被診斷是氣喘。根據統計,台灣成人氣喘盛行率約10%,但診斷率偏低。專家提醒民眾,如出現久咳不癒、咳嗽咻咻聲、胸口緊、反覆出現感冒症狀,就應當心是否為氣喘上門,須及早就醫。
疫情解封,腸病毒也即將大反撲!除了易引發重症的腸病毒71型之外,今年更要提防新殺手D68型,初期症狀和感冒一樣難以預防,且病情會急遽惡化,再加上無疫苗、無藥物,甚至連青少年都會感染,因此專家認為比71型更恐怖,也點名「氣喘病史」、「曾發生喘鳴」、「肥胖」3族群要嚴陣以待,一有疑似症狀就要趕緊就醫。
台中市21歲張姓男子日前駕駛小客車闖紅燈,警方立刻上前攔查,張男搖下車窗焦急說,車上載有70歲祖母,因在家中突氣喘發作,他才會違規趕著就醫,警方一聽趕緊協助鳴笛開道,讓原本近8分鐘車程縮短至2分鐘,迅速抵達醫院。
林口警分局文化所警員翁百宏5日晚間22時許,在派出所前整理巡邏車輛時,突然一名高姓男子(60年次)靠近求救,男子表情痛苦、呼吸急促,以微弱聲音向員警表示自己「肺阻塞」發作,呼吸困難,請員警協助,翁員見男子已經快喘不過氣將昏厥,立即請所內備勤同仁馮詩翰以巡邏車載送高民就醫。
70歲的陳姓老翁有數10年氣喘的病史,到醫院檢查才知是嚴重的過敏性氣喘,經過醫師嚴重的過敏性氣喘,陳老才有所改善。大千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陳信如也建議,近日疫情擴散,對氣喘病人更是一大威脅,議患者盡速施打完整疫苗,才能降低重症住院及死亡率。
天氣寒冷或季節交替時,經常是感冒的好發期,一般感冒平均3至5天會好,但若咳不停、帶有喘鳴聲、甚至感到喘,該怎麼辦呢?
冷氣團接連報到天氣溼冷,桃園市有民眾頂著風雨騎機車而咳嗽不止,咳到深夜無法入睡且呼吸急促幾乎喘不過氣,到醫院急診醫師檢查後發現是氣喘發作,合併黴漿菌感染,住院治療才獲得改善。醫師也呼籲,很多人得了氣喘卻不自知,常被誤認是感冒,如果民眾咳嗽超過2周以上,建議到醫院做氣喘檢查。
10歲的曾小妹,從小固定接受氣喘和過敏性鼻炎的藥物治療,最近晚上因為鼻塞和咳嗽而睡得不好,早上起床一臉倦容的她,打完噴嚏後,鼻水更是流個不停。
66歲許先生,近年來一動就喘的症狀越來越明顯,有一次喘到昏迷送醫,檢查發現其肺功能已經出現呼氣氣流受限及肺功能受損。雖經過半年多以吸入型類固醇為基礎的藥物控制其氣喘, 均無法改善症狀,在後由中榮胸腔內科醫師跟健保署申請通過生物製劑治療其嚴重型氣喘,逐漸改善氣喘症狀,成立多專科氣喘治療團隊,將經驗發表於國際期刊。
一名四十多歲女性患者,十年前開始出現久咳、胸悶、喘鳴聲等氣喘症狀,期間使用支氣管擴張劑,但仍無法穩定控制氣喘症狀,直至兩年前至彰化基督教醫院,透過抽血檢查,發現免疫球蛋白E指數明顯上升,屬於嚴重過敏型氣喘,經由施打抗免疫球蛋白E生物製劑,氣喘症狀已明顯控制,久咳及喘鳴聲症狀也獲得良好控制!
昱厚生技(6709)向衛福部(TFDA)申請開發中新藥AD17002用於治療鼻病毒引起的氣喘二期人體臨床試驗。昱厚表示,獲准執行後,將有助取得較具規模的人體臨床試驗數據,進行下階段的相關臨床試驗,並證明黏膜免疫治療藥物具有「一藥多應適症」的經濟價值。
台灣每十人中就有一個人有氣喘,氣喘患者隨手一罐吸入劑,沒事就吸一口。不過成大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廖信閔指出,這種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已於2019年全球氣喘治療指引建議不要再單獨使用,因可能增加氣喘急性發作的風險,過於依賴急救藥品,反而顯示氣喘控制不佳,應該尋求醫師評估調整控制型用藥,切勿過度排斥吸入性類固醇。健保也有給付生物製劑用於嚴重型氣喘患者,規律用藥才能避免氣喘急性惡化。
5歲的小偉,本身有皮膚過敏病史,常常流鼻水,某次感冒咳了3、4個禮拜,只要一停藥就開始咳嗽,晚上睡覺容易咳醒,吃飯有時甚至咳到吐。就醫後發現,小威呼吸有明顯喘氣鳴聲,但沒有肺炎,也沒有發燒,研判是氣喘發作。空汙是氣喘的誘發因子,今日西半部不少地區AQI指標西達到「紅色等級」,醫師提醒外出的時候應配戴外科口罩,若發現孩子出現感冒症狀,特別是久咳不癒時,應就醫鑑別診斷是否是氣喘。
小安(化名)是一名就讀國小的小女生,被診斷出氣喘已有3、4年,且病況不穩定,平均每年住院多達3次以上。某次氣喘發作嚴重,甚至需插管,入住加護病房觀察。
一名一歲半女嬰,發燒、咳嗽、流鼻水多日,因活動力變差被媽媽緊急抱到醫院就診,經症狀判斷主要是細支氣管發炎所造成,住院治療3天後病情受到控制,未料卻開始有呼吸急促和喘鳴現象,血氧濃度也降低;病毒培養結果出爐,竟是呼吸道融合病毒在作怪。
許多民眾每逢換季便咳嗽、噴嚏不斷,然而這些常被誤認是季節性過敏或感冒的症狀,其實也可能是成人氣喘所致。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暨重症加護醫學中心主任許超群醫師表示,若民眾咳嗽症狀久治不癒,就要當心恐為氣喘所引起。
咖啡已經成為許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網友提倡「喝咖啡改善氣喘過敏」一說,不過,台中榮總胸腔內科主任許正園指出,咖啡成分與治療氣喘的乙型交感神經刺激劑雖然屬於同一類型,但有人喝咖啡後出現手抖心悸,如有氣喘疾病,應由醫師評估用藥,而非自己當醫師。
入冬之後陰雨綿綿和日夜溫差,都是讓氣喘患者容易發病的誘因。網傳「喝咖啡可以治氣喘」,理由是咖啡因(caffeine)有氣管擴張的效果,與氣喘使用的緩解型藥物作用相當。對此,食品藥物管理署指出,急性氣喘發作不宜使用,因為單是喝咖啡,藥效不僅太弱且藥效太慢,通常在服用後2至4小時才會出現效果。
55歲吳小姐有蕁麻疹及氣喘病史,她卻菸不離手,直到察覺爬梯或快走時會胸悶、呼吸費力,去求診才發現罹患「慢性肺阻塞性肺病併塵螨過敏」,她還鐵齒不回診服藥,日前天氣轉涼,她相關症狀加劇被送進加護病房,險些須插管。亞大附醫醫師林育生表示,氣喘與慢性阻塞性肺病患,接受治療外,需減少接觸過敏原、戒菸,且勿自行停藥。
咳嗽、氣喘、痰多,疫情期間常戴口罩呼吸更受限。喘咳痰看似普通感冒的症狀,但若久咳不癒,很可能是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又簡稱肺阻塞(COPD),據統計全球每年約有300萬人因肺阻塞死亡,且患者多為中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