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國人飲食習慣的搜尋結果,共93筆
因應國家綠能加速推動需要大片土地,外界擔憂光電開發恐影響國內糧食生產,尤其是國人主食的稻米。根據農業部統計,稻米種植面積逐年下滑,不過稻米自給率仍高達100%,庫存也供應無虞。經濟部則說,有提醒光電業者土地要合法,否則「風險自負」。
近期國內爆發好市多冷凍A肝莓爭議,沉潛多時的食藥署長吳秀梅今親上火線回應,表示已收到好市多的調查報告,且資料內容將近900頁,可感受到好市多相當認真撰寫,但最後結果還是要由專家會議討論後決定。
根據最新統計發現,2021年成年人過重與肥胖盛行率男生58.8%、女性42.8%。營養師提醒,國人十大死因中,近五成都與飲食習慣有關,尤其國人超重與代謝症候群盛行率逐年增長,建議每日除了維生素應充足外,也應補充鈣、磷、鉀等可預防慢性病的食物。
中醫大新竹附設醫院配合縣府衛生局112年度整合性預防保健服務計畫,共同辦理成人健康檢查及整合性篩檢活動,4月22日和5月6日分別在關西太和宮和關西衛生所登場,免費替社區民眾健康把關,完成篩檢的民眾有好康,還可能獲贈精美獎品喲!
新光金(2888)子公司新光人壽以「餐桌上的安全,舌尖上的保險」為出發,推出創新設計的「新光人壽食在安心終身健康保險附加條款」(食在安心),針對消化系統疾病,強化疾病住院以及手術醫療保障,堪稱業界消化功能最佳的醫療保險。同時延續「新光一畝田幸福餐桌」公益理念,新壽宣布每張「食在安心」保單將捐贈100元予台灣食物銀行聯合會,並號召新光小農發揮綠愛心,投入食物銀行續食計畫。
硝酸鹽及亞硝酸鹽常用於香腸培根等加工肉品添加物,做為抑菌及保色之用,且被認為是致癌風險物質,不過,陽明交大研究發現,國人吃下最多硝酸鹽及亞硝酸鹽的食物來源並非加工肉品,反而是蔬菜與米飯 ,且國人在各年齡層每日飲食所攝入的硝酸鹽及亞硝酸鹽,可預防心血管疾病,打破國人對於硝酸鹽與亞硝酸鹽只會致癌的迷思。
香腸培根等加工肉品因含有硝酸鹽及亞硝酸鹽,普遍被認為可能致癌,但陽明交大食品安全及健康風險評估研究所副教授林怡君研究團隊發現,國人吃下最多硝酸鹽及亞硝酸鹽的食物來源並非加工肉品,反而是蔬菜與米飯。
近年國人飲食習慣有極大的改變,除考量食物價格、美味、安全及便利性外,同時也注重營養與健康。農委會台中區農業改良場27日指出,歷時9年育成低直鏈澱粉品系「中稉育13113號」,並經專家會議審查通過,正式命名為水稻「台中200號」,新品種除具有良好食味外,在低溫、常溫保存下亦能維持軟、黏、不易老化等特性。
國人飲食習慣從早期「吃得飽」,到現在更進一步追求「吃得好」、「吃得安心」,農委會台中區農改場歷時9年育成低直鏈澱粉品系水稻「台中200號」,除具有良好食味外,在低溫、常溫保存下亦能維持軟、黏、不易老化等特性,食味口感不易受氣候變化影響,即使經過4個月儲存也能維持原本的美味。
關於憲法法庭今針對萊劑零檢出案地方條例無效判決合憲,民進黨發言人林靜儀表示,此判決清楚說明,食品安全衛生的標準不僅具有法律統一性與全國一致性,更牽涉到國際貿易政策,是中央專屬事項,地方不能自行訂定標準。台灣人民在公投上已經表達支持公平互惠的國際貿易,期盼融入國際經貿的看法,請中國國民黨不要再繼續製造社會爭端。
針對開放福食進口,國民黨團今天提出「五要求、六主張」,要求政府至少比照韓國標準,對敏感項目維持禁止,且一旦驗出「銫137」即應加驗「鍶90」,強化為民把關。衛福部長陳時中強調,沒有所謂的零風險,若要在驗出銫137後加驗鍶90,恐怕會引發貿易障礙。
行政院宣布解禁日本福島核食引發食安疑慮,國民黨以俄羅斯等國輻射殘留標準比台灣嚴格打臉蔡政府,食藥署今表示,俄羅斯「地處核災區域」且「飲食習慣與台灣不同」,兩者無法比較。國民黨文傳會主委凌濤說,遺憾食藥署為政治護航放棄專業,呼籲食藥署若心口一致,何不參考飲食習慣、地緣關係較近的韓國,也要求日本提出「17項核種之檢驗證明」?
隨著國人飲食習慣西化,近來許多疾病都有「年輕化」的趨勢,除了眾所周知的癌症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愈來愈向年輕人靠攏外,就連心血管疾病從來也不「嫌」你年輕!2021年已進入倒數階段,時序進入冬季,正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小花平台溫馨提醒,千萬別仗著「自己還年輕」,就以為沒有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機了,還記得去(109)年台灣藝人黃鴻升(小鬼)的猝死意外,讓外界相當震驚,進一步追究其死因為「主動脈剝離阻塞心血管猝死」,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永遠停格在36歲……。
四大公投將於18日舉行投票,只剩倒數一周。正反方及藍綠營全拚了,全台極力宣講、催票。國民黨籲請民眾12月18日一定要出來投票,喊出「四個同意,台灣更美麗」。民進黨則是主打宣傳不同意的重要性,喊出「四個不同意,台灣更有力」口號,全力備戰公投案。到底四大公投在投什麼?沒過會怎樣?《中時新聞網》特別製作懶人包,用簡單易懂的概念,讓讀者了解。
國民黨婦女部主任林麗蟬昨代表反萊豬正方代表參加公投意見說明會,林當時說「知道我們(國民黨)會面臨艱難的挑戰」,卻遭部分媒體曲解成「知道台灣會面臨艱困挑戰」,文傳會痛批,民進黨最愛談「認知作戰」,結果現在民進黨團卻見獵心喜、使用該錯誤新聞標題召開記者會散播不實資訊,大打假新聞模糊戰誤導民眾視聽。如此開民主倒車的做法,應受社會檢視與譴責。
4大公投案包括反萊豬進口、珍愛藻礁、公投綁大選與重啟核四等,將在12月18日舉行投票、倒數僅剩27天,其中關於反萊豬案,據Yahoo新聞截至今(21)日晚間8時、逾1.4萬名網友投票,結果顯示有64.5%同意反萊豬進口,另有31.5%不同意。
四大公投12月18日舉行,包括重啟核四、反萊豬、公投綁大選、珍愛藻礁案將舉行投票,而公投意見會今日(13)下午1點起也陸續登場,其中第18案為「反萊豬」議題。《中時新聞網》特別整理出相關內容、正反意見、通過門檻等,讓讀者一次了解。
50出頭的姚太太月經週期經常不規律,加上還有熱潮紅、盜汗、失眠等生理跡象,都在告訴她已邁入更年期。其中,最讓她感到困擾的是肥胖問題,開始進入更年期後體重突然飆升了好幾公斤,腰圍也明顯大了幾吋,平日裡慣穿的衣服、褲子都明顯變得緊繃,平日走路也因肥胖開始變得緩慢,也因肥胖使她膝蓋、腿部肌肉容易感覺痠痛。
大腸癌已蟬聯多年十大癌症之首,過去大腸癌多發生在50歲後,但現代人飲食西化、生活飲食型態不佳,恐導致早發性大腸癌比例增加,如今最新研究指出,攝取足夠的維生素D,有助降低早發性大腸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