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國信證的搜尋結果,共325筆
國泰證券持續展現證券商營運穩定力,獲中華信評調升評等至「twAA」。中華信評指出,國泰證券因業務結構改善而使穩定性提升,營運狀況相對以往強健,展望處於「穩定」狀態。
台股的高股息ETF因頻繁動率平準金,驚動金管會介入,到底什麼是平準金,影響層面為何?國泰投信總經理張雍川表示,為了化解投資人對平準金的猜測及猜疑,已經規劃設立ETF投資人教育專區中推出「秒懂平準金」,以圖像化方式讓投資人瞭解。
TikTok首席執行長周受資應美國眾院要求,進行了一場近5個小時的聽證會。透過這場聽證會,外界看到中國科技崛起、美國失去自信,甚至對自身「大國衰落」的強烈不安。一夫當關的周受資,面對超過50名議員輪番轟擊,雖難以化解議員們的成見,但美國議員的錯繆與周受資的沉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CNN直言,這場聽證會是「醜陋的政治劇場」。
TikTok首席執行長周受資應美國眾院要求,進行了一場近5個小時的聽證會。透過這場聽證會,外界看到中國科技崛起、美國失去自信,甚至對自身「大國衰落」的強烈不安。一夫當關的周受資,面對超過50名議員輪番轟擊,雖難以化解議員們的成見,但美國議員的錯繆與周受資的沉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CNN直言,這場聽證會是「醜陋的政治劇場」。
華南永昌證券為提升受託買賣有價證券業務規模,規畫以受讓方式取得小型專業經紀商豐農證券經紀業務及財產,申請案或金管會核准,成為2018年以來第8件券商合併或受讓業務整併案,預計今年底完成受讓後,全台專營券商家數將降至66家。
藝人林瑞陽和張庭夫婦在大陸經營的美妝品牌「TST庭秘密」,日前遭到指控涉嫌網路傳銷而遭到當局扣押約20億人民幣(約新台幣89億元)的財產,4日早上9點他們也在河北省石家莊召開聽證會,直到7日晚間才結束。而聽證會上,張庭夫婦請來了約30位律師出席,案情有可能出現極大的逆轉,張庭本人也在聽證會後首次發聲,再次引發熱烈討論。
共信-KY(6617)26日表示,隨著抗肺癌新藥PTS302的藥證已進入倒數計時,海外授權也將加速布局,目前董事會已決議將新加坡/馬來西亞、動物用新藥GWA301在澳洲/紐西蘭的授權項目,委託經營團隊進行商業談判。
共信-KY(6617)26日表示,隨著抗肺癌新藥PTS302的藥證已進入倒數計時,海外授權也將加速布局,目前董事會已決議將新加坡/馬來西亞、動物用新藥GWA301在澳洲/紐西蘭的授權項目,委託經營團隊進行商業談判。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周四首次向推特全體員工發表談話,但除了提出他認為推特需要裁員的觀點之外,對以440億美元收購該社群媒體相關的新細節卻著墨甚少。
台股加權指數2021年一整年多頭氣勢暢旺,累計漲幅將近3,500點,全年收在「萬八」高檔之上,為2021年劃下完美句點。
寶雅(5904)逐步走出疫情陰霾,中信投顧指出,隨國內疫苗覆蓋率逐步提升,有助增強民眾外出購物意願,且寶雅維持展店規畫,看好基本面無虞,近日將投資評等調升至「買進」,推測合理股價545元。寶雅股價2021年底下410元低位後,目前出現初步止穩跡象。
鋼鐵龍頭廠中鋼(2002)22日開出平低盤價,連二月走跌,23日股價小跌0.42%,收在35.5元。
聯電(2303)11月合併營收創新高,挾著產能仍供不應求及漲價,市場估計12月營收仍可維持190~195億元,整體第四季合併營收將季增達3.9%,有望達到聯電在法說會推出的高標水準。2022年在產能供給吃緊及長約保護的暢旺趨勢延續,全年營運成長態勢不變。
磊晶廠嘉晶(3016)2021年營運逐季轉好,受惠矽晶圓下半年產能供不應求,加上價格調漲,第三季營收以13.48億元創歷史新高,稅後淨利1.28億元,每股盈餘(EPS)0.46元;法人指出,嘉晶持續獲功率半導體、碳化矽(SiC)、氮化鎵(GaN)等第三代半導體等相關訂單,第四季產能滿載,訂單能見度已見到2022年。
負責調查今年1月6日美國國會大廈遇襲事件的國會議員今天表決一致通過,將對前總統川普的首席策士巴農提出刑事藐視罪控訴,理由是巴農拒絕在國會作證。
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廠漢磊(3707)營運頻創高的利多題材眾多,包括國際IDM廠擴大委外、MOSFET、二極體等功率半導體晶圓代工訂單強勁以及碳化矽(SiC)與氮化鎵(GaN)等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進入成長期。
昇佳電子(6732)股價於5日止跌,終場小漲1.62%,收566元,終結連日下跌情況。中信投顧指出,在旺季帶動下,第三季營收挑戰大幅季增,高感光度新產品已進入量產,將昇佳電子投資評等調高為「增加持股」,合理股價預期是655元。
台股1日重挫,盤面一片「綠油油」,惟跌深股似乎卻在危機中尋獲生機,前段期間利空不斷的面板股群創(3481),股價1日終場僅小跌0.88%,表現遠優於大盤,低檔月線提供強勁支撐,三大法人1日也逆勢齊買3.89萬張。
微控制器(MCU)廠新唐(4919)受惠漲價行情與併購效應,今年前8個月營收高達274.31億元,年增2.69倍,且公司9月調漲代工廠報價,第三季營收有機會與上季持平,隨投信結帳賣壓過去,16日起轉買,技術面出現止跌轉折訊號。
拜電力線纜、銅材及不鏽鋼銷售量增加,反映國際銅與鎳價相對2020年大漲,華新(1605)調漲8月不鏽鋼、電力線纜及銅材報價。隨8月銷量穩定增長,華新8月營收達134.2億元,大幅年增51.63%,2021年前八月營收達959.22億元,年增35.33%,單月及今年來累積營收雙創近三年同期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