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國家人權博物館的搜尋結果,共144筆
坐落於新北市新店區的粗坑發電廠,是台灣現役最古老的水力發電廠,配合一年一度的全國古蹟日,這周末(16日、17日)是今年僅有的兩天開放參觀日,新北市文化局歡迎民眾前往。
奧地利國會下議院今天由亞特勒-辛策麗議員率團訪台。這是疫情發生以來首個奧地利國會訪問團,預計將參訪國防安全研究院、聯華電子等我國文經建設,並就台奧雙邊政經發展等議題,與我國政府官員及專家交換意見。 外交部表示,訪團來訪是以實際行動表達對台海情勢的關切及捍衛民主自由社會的決心。
國家人權博物館「2023台灣國際人權影展」邁向第7年,持續以多元視角選片,引薦社會大眾認識人權,本次影展聚焦戰爭、科技與移民等議題,邀請國家文藝獎得主、導演黃明川擔任策展人,主影展精選國際11部電影,內容包括戰爭、科技與移民等議題。
國家人權博物館針對18歲至21歲之青年舉辦「不義之谷,人權廊道小旅行」活動,帶領青年學子踏查不義遺址,解謎白色恐怖歷史。
曾在火燒島度過10年牢獄的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楊國宇,在獄中客串戲劇、壁報寫作,並在康樂隊苦學小提琴,見證台灣威權統治時期政治受難者在綠島「新生訓導處」苦中作樂的生活點滴,以及難友間相互扶持的純真情誼,近期他把相伴70載的小提琴,捐給國家人權博物館。
以人權故事為主題,海島演劇每年推出劇作及巡演,今年推出《開在壁上的花》,以白色恐怖受難者楊國宇、簡國賢及林秋祥故事為主軸,談論台灣新劇的蓬勃與衰落及白色恐怖的無情。
國家人權博物館「2023人權故事車-自由路上」,邀請台灣語言學專家,同時是白色恐怖受難者洪惟仁,17日到台中一中,講述個人生命史,並分享戒嚴時代對語言的禁錮,所造成的台灣文化衝擊,讓青年學子認識時代的演進,如何從威權走向民主化,以及生活文化的重創與重建。
國家人權博物館「2023綠島人權藝術季」將於5月17日正式開展,預計有音樂藝術家王榆鈞舉辦聲音工作坊、越南藝術家阮芬林(NGUYEN Phuong Linh)與菲律賓藝術家利羅伊・紐(Leeroy NEW)的駐地創作,以藝術扎根綠島,並和在地居民一起創作。
榮獲第79屆威尼斯影展沉浸式內容競賽單元最佳體驗大獎的VR作品《無法離開的人》再傳捷報!一一年一度的法國新影像藝術節(NewImages Festival)今公布得獎名單,《無法離開的人》再獲攝影特別提及獎,導演陳芯宜得知獲獎後表示:「謝謝評審與NewImages影展!這是第一個VR攝影獎項,很新鮮!第一時間我立刻告訴攝影指導廖敬堯、技術總監全明遠、美術指導涂碩峰,VR攝影打造的是一整個空間,在他們與團隊的支撐下,才能如此挑戰360電影在攝影空間與敘事上的極限,希望《無法離開的人》能越走越遠,將台灣1950年代前輩們的精神帶到全世界。」
AIT處長孫曉雅日前接受資深媒體人范琪斐專訪,范琪斐問道,台灣現在有種聲音,美中之間正在競爭,但你們競爭你們的,為何要拖台灣下水,妳對此有何看法?AIT處長孫曉雅表示,美國從未視台灣為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是將台灣視為夥伴,我們真心認為,台灣是民主的典範和世界上正面的力量。
英國知名專欄作家特納應觀光局邀請,2月底首次前往台灣,今天在「泰晤士報」分享見聞。她提到,不同於許多英國人的想像,在台灣感受不到戰雲密布,且「現在沒有比台灣更迷人的地方」。
國家人權博物館日前於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舉辦「威權統治時期政治受難者追思紀念會」,包括國家人權委員會主委陳菊、文化部長史哲、政務次長王時思、國家人權博物館長洪世芳、人權運動者田孟淑、台灣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理事長陳中統、五十年代白色恐怖案件平反促進會理事長吳建東、台灣二二八關懷總會理事長王文宏、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總會長周弘奇及蔡焜霖、陳欽生前輩等約160位政治受難者及家屬一同出席。
德國國會人權委員會將由德國國會議員海特(Peter Heidt)率領,於10月23日至26日組團訪台,這是繼本月初德國國會友台小組成員訪台後,第二個德國國會官式訪團,外交部表達誠摯歡迎。
每年9月第3個周末為全國古蹟日,效仿法國文化部1984年率先舉辦的「古蹟開放日」,新北市十三行博物館、淡水古蹟博物館、黃金博物館、鶯歌陶瓷博物館等,還有文化局經管的林本源園邸、板橋放送所、五股守讓堂、空軍三重一村、坪林茶業博物館及斬龍山遺址文化公園等10處場館,17、18日享免門票入場優惠,邀請大家一次賞玩多元類型、特色的博物館及文化資產。
國家人權博物館支持拍攝、導演陳芯宜第二部VR作品「無法離開的人」,獲得威尼斯影展沉浸式競賽最佳體驗大獎。這也是繼2017年導演黃心健「沙中房間」後,台灣第2度獲沉浸式單元大獎。
台灣土產搖滾樂隊「拍謝少年」將於18日在舊空軍總司令部的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舉辦大型戶外演出,結合廟宇繞境文化、台味裝置車隊,加上搖滾聲響,打造一場別出心裁的音樂晚宴,同時踏上台灣民主鬥士的足跡,透過台式當代嘉年華會的形式,讓樂迷重新認識屬於台灣人的歷史記憶。
美國第三號政治人物、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南茜•裴洛西,在8月2日晚間抵達台北,進行「政治訪問」。在她抵達之前,中國大陸外交部、國防部就發表相關言論,指責裴洛西不顧中國大陸的警告和美國總統拜登及軍方的勸誡,一意孤行,肆意對台進行「訪問」。結果她19小時的台灣旋風之旅,卻帶來解放軍圍台軍演,可說是一趟百害無一利的訪問。
文化部長李永得7日到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訪視,對於園區曾經在戒嚴時期關押過的政治受難者表示不捨與沉痛。他表示,期許人權館作為推動轉型正義及人權教育平台,加速政治受難者口述歷史的蒐集與記錄,並進行空間的復原與再現,儘速將政治受難者的生命故事完整呈現於世人眼前。
寶島台灣,裴洛西到此一遊!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旋風式訪台,昨(2)日晚間10時44分抵台,然後於今(3)日下午5時許離台;她上午前往AIT早餐會,後陸續拜會立法院、總統蔡英文,召開媒體互動會,中午在台北賓館午宴,下午前往景美國家人權園區。裴洛西一路上也陸續記錄她的足跡所至,在她的臉書專頁上PO出各個行程的圖文,並在其中不斷地提到「民主」二字。
大陸國台辦今(3)日發布答記者問,就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3日在台灣前往「景美人權文化園區」並與人權、民運分子見面等行程,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這是裴洛西基於一貫反華、反共立場和意識形態偏見,在民進黨配合下,上演的又一齣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