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國家利益中心的搜尋結果,共47筆
2022年,全美已有伊利諾伊州、新澤西州、加州等7個州要求K-12(幼兒園最後一年至12年級)教學中必須涵蓋亞裔文化的相關內容。在此之前,美國中小學歷史和社會學課程指導大綱標準中,已列出有關中國歷史文化的知識點,但其準確性和全面程度不盡人意,導致學生對中國的認知可能出現偏差。
台積電在美移機典禮,拜登喜出望外,高呼「美國製造」回來了。本應歡天喜地,表彰供應鏈民主化成就,但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致詞時,卻說出「27年過去了,半導體產業見證了世界大幅的地緣政治局勢轉變,全球化幾乎已死,自由貿易幾乎已死…」的讖語。
蔡英文政府執政至今,因兩岸政策未獲得北京當局信任,兩岸關係降至冰點,各種各樣關於兩岸開戰的消息鋪天蓋地而來。在陳前總統任內,當時也有國外學者認為2005年、2009年、2012年解放軍將武力犯台。解放軍不但沒有在陳前總統任內進行武力犯台,也未在馬前總統任內提升對台嚇阻。
義大利25日將舉行國會大選,選前最新民調顯示,由「義大利兄弟黨」(Fratelli d’Italia)主導的中間偏右聯盟,支持度領先主要對手中間偏左聯盟多達19個百分點,義國政局料將「向右轉」。兄弟黨可望取得最多席次,黨魁梅洛尼(Giorgia Meloni)將成為義國史上首位女性總理。
美國總統拜登5月亞洲行期間,宣布啟動「印太經濟架構」(IPEF),加強美國與與印太區域國家的經濟連結,以制衡中國對地區日增的影響。IPEF含美在內14成員國涵蓋全球GDP約4成,首場實體部長級會議當地時間8、9日(台北時間9日、10日)在洛杉磯召開,就架構所含4大支柱進行討論;從貿易、供應鏈、減碳到稅收和反貪腐,成員國可只參與部分領域的協商。
8月24日,是中韓建交30週年的紀念日。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前後,美國提出要組建包括韓國在內的「晶片四方聯盟」(Chip4)以對抗中國大陸,中韓關係如何保持健康穩定發展,是各界非常關注的話題。
《華爾街日報》披露,北京政府放緩批准「復必泰」(BioNTech)新冠疫苗,因為擔心該疫苗獲批會導致公眾對中國國產疫苗的懷疑,可能擾亂疫苗接種計畫。北京希望利用國產疫苗在年底前實現疫苗接種目標,而推遲批准亦可讓國內企業有更多時間研發自己的mRNA疫苗。
保羅.希爾(Paul Heer)是美國國家利益中心資深研究員,也擔任麻省理工學院國際研究中心研究員,以及喬治華盛頓大學伊利亞德國際事務學院研究中心的客座教授,主要研究中國和東亞問題。2007年至2015年期間擔任東亞國家情報官員。
保羅希爾(Paul Heer )是美國國家利益中心資深研究員,也擔任麻省理工學院國際研究中心研究員,以及喬治華盛頓大學伊利亞德國際事務學院研究中心的客座教授,主要研究中國和東亞問題。2007年至2015年期間擔任東亞國家情報官員。
拜登總統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事務主任杜如松(Rush Doshi),日前出版新書,全面勾勒美國對華政策的思維邏輯與戰略全貌。他在書中指出,中共領導人從鄧小平的「韜光養晦」到習近平的「百年未見之大變局」,30多年來試圖削弱美國實力,並逐漸取代美國領導地位,美國必須認清雙方在很多地方都是「 零和遊戲」,因此與中國將是一種全面競爭的戰略。
新冠肺炎疫苗研製成全球競賽,更被視為地緣政治利器。美國政府智庫北韓專家卡吉亞尼斯(Harry Kazianis)引述兩名未具名的日本情報來源表示,中國已向北韓領袖金正恩及他的家人,提供一款實驗性的新冠肺炎疫苗。
近期「不開第一槍」成為中美南海武裝衝突或台海戰爭最熱門的話題,大陸鷹派媒體《環球時報》鼓吹此一原則,卻受到不少大陸專家的批評。美方軍事與安全專家指出,中共一方面聲稱「不排除武力統一台灣」,一方面又鼓吹「不開第一槍」,這種矛盾是因為存在美國是否介入台海戰爭的變數。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周三再度對北京開炮,批評大陸隱匿疫情,還銷毀新冠肺炎病毒樣本,又趁著各國忙於防疫之際,作出種種「挑釁行為」,包括侵蝕香港自治權、對台灣施加軍事壓力,並在南海脅迫鄰國;美方強烈反對大陸的欺凌行為,希望其他國家追究陸方責任。大陸外交部則回批,美方個別人士企圖顛倒黑白、挑撥離間,其圖謀不會得逞。
最近國際上質疑病毒來源,並要求調查中國大陸對新冠病毒疫情處理詳情,美國甚至準備就此提出追責與賠償,許多人懷疑美方手上或已掌握相當資訊。分析人士的指出,美情報機構可能早已對武漢病毒實驗室進行了秘密監控,他們希望慢慢來,將案子查個滴水不漏。
推動美國與中共建交的美前總統尼克森創立的保守派智庫「國家利益中心」(Center for the National Interest),在目前緊繃的美中關係下,又反過來建議華盛頓與台灣建交。目前美國保守派勢力高張,該中心防務研究主任卡齊亞尼斯(Harry Kazianis)建議,華盛頓在應對中國大陸掩飾疫情作為時可以考慮5個步驟,其中包括抵制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以及與台灣官方建立外交關係。
為報復美軍狙殺伊朗軍事將領蘇雷曼尼(Qassem Soleimani),伊朗8日對美軍位於伊拉克的基地展開飛彈攻擊。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並矢言將進一步升高報復行動。中東安全事務專家法坦卡(Alex Vatanka)警告,由於伊朗反擊「太快也太過猛烈」,美伊衝突恐將面臨失控危機。
美國共和黨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透過其發言人確認,他正擬訂一個新法案,允許台灣外交和軍事人員在美國從事官方工作時,可以展示(佩戴)他們的旗幟或穿著軍服等具有主權象徵意義的作為。此一法案的主要目的是解除2015年美國國務院製訂的機密文件「與台灣關係指導方針」(Guidelines on the Relationship with Taiwan)備忘錄的做法,提高台灣在美國的外交待遇。
美國可能在對台外交與軍事關係上改變自1979年美中建交後的一貫做法,在日前派遣國防部副助理部長密訪台北後,美共和黨參議員克魯茲亦將在國會提出一項名為《台灣主權象徵法》的法案,逐步取消過去由其「一個中國政策」所衍生對台外交的歧視性待遇。
華府智庫台美研究中心執行長、前總統府發言人陳以信與該中心研究員唐欣瑜在美東時間 9月28日,在美國著名外交政策期刊「國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上發表專文,其中指出若華府不願繼續看到台灣的邦交國轉投北京,美需加強介入力度。但華府可能會觸發與北京進一步衝突。他並認為應讓台灣與美中衝突保持距離,台灣才能守住剩餘邦交國。
美國總統川普在處理北韓、伊朗、阿富汗與俄羅斯等外交政策挑戰上與強硬派幕僚不合,今天宣布開除國安顧問波頓。國務卿蓬佩奧提醒,全球領袖不應假設美國政策將有重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