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國家博物館的搜尋結果,共173筆
印尼首都周六(16日)晚間發生大火。位於雅加達市中心的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也稱大象博物館)在當地時間晚上大約8時冒出火焰,烈焰沖天。印尼媒體報導,當局出動至少8輛消防車、32名消防員搶救,然而火勢猛烈,一時難以控制。據傳起火原因可能是短路。
文化部長史哲12日展開訪歐行程,結束捷克訪問後, 14日到訪荷蘭。史哲表示,明年是台灣與荷蘭相遇的400年,台北國際書展特別安排由荷蘭擔任主題國,並將促成荷蘭國家博物館、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在台灣合作推出以台灣為名的「1624特展」,期待台荷在400年後,以出版及兩個國家級博物館的對話「再次相遇」。
由於發現多件可追溯到公元前15世紀的文物失蹤、被盜或損壞,位於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周三(16日)表示,館方已解僱一名工作人員,倫敦大都會警察局也已經展開調查。為此,館方還下令對安全進行獨立審查,並採取「強而有力的計畫」以找回失蹤的館藏品。
英國蘇格蘭一名男子近日打算在自家後院挖一座游泳池,未料才挖了80公分深,就看見一個形似鳥嘴的遺骨,男子仔細觀察後發現,這是海豚的頭顱和部分頸椎骨,當地國家博物館接手研究後,推測海豚應來自8000年前,且是一隻年長的雌性海豚。
有關「地底人」的都市傳說一直是科幻愛好者關注的話題,相傳「地底人」是居住於地下的民族,有些還具有超越人類的高科技文明,沒想到美國一處博物館外,近日竟被捕捉到有神秘黑影掀開人孔蓋,鑽進路面的影像,一度掀起熱議。不過當地警方表示,那是一名無家可歸的男子,平時就住在人行道的地底。
先前許多大陸研學機構推出第三方廠商講解服務且支持代訂票,受到家長歡迎。但日前大陸國家博物館發佈通知,從7月16日起,未經許可,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館內進行講解活動。甚至稍早像河南、遼寧、廣東等多個省級博物館也對進館講解進行管理,原則上都不允許社會人士在展廳從事講解活動。
據法國廣播電台報導,一艘在中國福州註冊、載有32名船員的船隻,因涉嫌在馬來西亞海域非法打撈二戰英國沉船而被扣押。馬來西亞當局上周在柔佛州一個碼頭搜查了另一艘載有二戰時期火炮和彈藥的船隻。英國國防部譴責對英國二戰海底墓地的「褻瀆」行為。
中國4大發明涵蓋造紙術、火藥、指南針和活字印刷術,其中印刷術的出現更是對人類文明發展產生重大影響,使大眾之教育與文化發展更加普及,經過時間推移印刷技術亦大幅升級,印刷不再侷限於書籍,產品更加多元。然而隨著科技日新月異,永續概念漸起,全球開始倡導紙本電子化,許多印刷廠亦面臨產業危機,而財政部印刷廠不願臺灣印刷工業就此被掩埋,決定以新的面向保留印刷文化,建立「台灣印刷探索館」,重書印刷技術新扉頁。
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2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表示,中方呼籲國際社會共同制止和打擊在武裝衝突中破壞文化遺產的行為。同時強調中方堅持對非法出境文物進行追索的權利,將繼續依照相關國際公約和中國法律規定,追索非法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
清朝作為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隨著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退位,晚清也宣告滅亡,愛新覺羅家族的皇室成員也紛紛隱居,低調過生活,不過身為乾隆七世孫的愛新覺羅·恒紹卻是例外,經常大張旗鼓表明自己的身分。某次他為了證明自己所言不假,拿出了聲稱是乾隆的貼身扳指,後來經專家鑑定確實價值不菲,還建議他將扳指上交國家博物館保存,不過他只憑6個字就讓專家不敢再提。
作為捷克塗鴉先驅的楊・克拉創作近30年,持續走在一條非傳統藝術家之路,從街頭塗鴉走入純白空間,《藍色地平線上》個展,抒發藝術家專注創作的當下,逐漸成為一種東方式禪學的內在寧靜。
中國在完成太空站並進入應用與發展階段後,下一步將實施載人太空船登月與建造月球科研站的壯舉。本月24日起在北京的中國國家博物館首次展出新一代載人登月太空船模型供民眾參觀,並同時介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30年發展與成就。
民進黨完全執政後,豢養網軍護身,呼風喚雨無往不利,其驕狂自大之氣已毫不遁形,「論文門」,執政黨悍然與台大對決;「疫苗門」,執政黨直接挑戰慈濟;強強相撞,九合一大選結果如何?大家都看到了民意的反彈!最近「蘭千門」也在文化圈掀起波瀾。故宮院長吳密察執意退回國寶級的「蘭千山館」寄存品,這場執政黨跟故宮價值的對決,已引發台灣首次民間搶救故宮國寶行動。執政黨的傲慢心態若還不知收斂,2024大選恐將失去更多中間選民。
文化部長李永得日前因空軍總部舊址用地,與台北市長柯文哲隔空駁火。台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今討論空總都市計畫變更研議案,文化部拋出變更軍事機關用地為文教用地及古蹟保存區,文教用地將作為國家博物館使用。都委會原則同意,並建議全區改為文教用地增加彈性,而此方案不需回饋,要求文化部通盤考量後年底前正式提案審議。
近期台北故宮庫房中發生的瓷器損壞事件引發人們對文物庫房安全的關注。大陸國家博物館前副館長陳履生今天(14日)在《環球時報》撰文稱,雖然博物館庫房中文物損毀事件時有發生,可是本次台北故宮文物損毀事件從文物保管的流程來看仍是匪夷所思的。陳履生直言,有嚴格的流程規範,還要很好地執行才能確保文物的安全。如果不嚴格執行規範的話,文物安全的問題隨時都可能發生。
故宮以庫房空間不足為由,在「蘭千山館」合約到期後主動不續約,引起文化界關注並憂心這批文物有可能四散海外。故宮院長吳密察表示,自然人長期寄存不是辦法,國外美術館多是以法人名義寄存。博物館學者則呼籲,不論私人或法人寄存,只要寄存品價值夠好,合約內容合宜,應鼓勵民間寄存,壯大公共資源。
中共總書記席習近平昨帶領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強、趙樂際、王滬寧、蔡奇、丁薛祥、李希,首次集體出巡,赴陝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紀念地。習近平說,「我在延安地區生活勞動了7年,有深厚的感情,我的父輩也是從這裡走出去的,我對這裡十分熟悉。」這次和政治局常委一起來,就是要宣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將繼承和弘揚延安精神。
縱橫了歷史數千年,中華文化以黃河流域中原地區發跡,經過長時間的演變、族群之間的衝突與融合,形成現今底蘊深厚的中華文化;對比整個世界文明史來看,中華民族所創造的文化具有其獨特的傳統、價值體系,以及高明的理念智慧,在遼闊的地域之中,連綿不斷的歷史故事在這片土地精彩上演,想要一窺其中的歷史知識奧妙,探遊博物館就成為了絕佳理解的旅遊方式,以下由海旅會推薦必遊的大陸博物館,可以先重點性的遊覽指標性必逛的博物館,館藏的珍稀鎮館之寶,絕對足夠讓遊客過目難忘。
布拉格國家電視台日前報導,捷克國家博物館館長盧卡其(Michal Lukes)表示,已和故宮博物院簽署合作備忘錄,故宮博物院的收藏品預計於2024年將在捷克展出。對此,故宮院長吳密察3日在立法院表示,確有此事,但須待捷克完成「司法免扣押」相關立法,確保故宮文物借展後能安全回台,一旦相關法律完成,故宮文物就可赴捷克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