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國家音樂學院的搜尋結果,共28筆
新冠疫情加劇,美國多所學校緊急關閉,包括北加州最大學區之一、沙加緬度南部的Elk Grove聯合校區宣布近6萬4000名學生將取消一周的課程;位於加州的史丹佛大學改為線上授課;哥倫比亞大學停課兩天;另普林斯頓大學、柏克萊音樂學院、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等也都受到影響。
朱宗慶打擊樂團首度受到北歐藝術院校聯盟「擊樂脈動藝術節」邀請,日前遠赴丹麥皇家音樂院演出專場音樂會,演出完畢,獲得全場觀眾二度起立鼓掌,展現台灣作為打擊樂發展重鎮之姿。
女高音與雙鋼琴對話,十分少見,旅居德國女高音李韻雪,11月底偕歐洲第一把鋼琴手美譽烏爾邦教授,接連在台南、台北兩地以「古典浪漫萊比錫」為名,演出3場雙鋼琴伴奏聲樂演唱會,女高音與雙鋼琴對話的演出方式,是世界首次公開發表演出,4日晚上在台南大學壓軸演出。
走過了臺中國家歌劇院,走過了屏東演藝廳之後,北市交將回到臺北,持續為臺北的樂迷帶來優質的音樂盛宴。5月起的亮點場次,歡迎市民熱情參與同樂。
2016適逢東方戲劇泰斗湯顯祖逝世400周年,大陸各地紛紛響應舉辦紀念活動,在剛迎來2017年之際,北京國家大劇院經典品牌「週末音樂會」,第一場也邀請到現代歌劇《夢臨湯顯祖》登台,除巧妙地描繪出湯顯祖創作「臨川四夢」心路歷程,提倡中華文化外,「週末音樂會」也將續推「惠民票價」刺激文化體驗。
台灣流行樂歌手到大陸發展,屢見不鮮,在古典樂界,也漸有越來越多台灣青年演奏家,到對岸闖蕩音樂路。大陸頂尖樂團之一的北京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當中就有6位團員來自台灣,除了空氣汙染問題需要適應外,因兩岸特殊的政治和歷史關係,演奏頌揚中共的「紅歌」時,他們的心情也格外糾結。
澎湖小孩,台灣之光!台灣青年指揮張宇安羅馬尼亞時間九月一日獲得第七屆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國際指揮大賽首獎。
來自古巴的Vocal Sampling(人聲取樣),受Vocal Asia邀請再度來台,舉辦兩場公益音樂會,為日前遭受尼伯特颱風重創的台東募款。
來自古巴人聲樂團「人聲取樣(Vocal Sampling)」受邀來台舉行公益音樂會,周六將為尼伯特風災重創台東募款,音樂會款項將捐助至台東基督教醫院與台東聖母醫院,幫助當地災後的重建與復原。
跟一般藝術家的行事作風大不同,鋼琴演奏家陳郁秀說,她不論做音樂、文創,都會列出目標、策略、方法,check有無進步,用科學方法呈現浪漫,在有節奏下去實現,「我的浪漫是有規矩的。」
與小提琴大師帕爾曼齊名、被列名為當代10大提琴家的小提琴家祖克曼,即將帶著他的三重奏來台,演出貝多芬經典的《大公》三重奏曲目。祖克曼被譽為20世紀後半期最優秀的小提琴大師之一,至今已出版超過100張以上的唱片,獲得2次葛萊美獎,現在則將演奏事業重心從獨奏轉到室內樂,繼續發揚提琴之美。
曾經是鋼琴神童,如今是享譽全球的鋼琴大師,俄國鋼琴家紀辛以精準無誤的琴技與全方位曲目稱霸樂壇。紀辛昨日第5度來台,將於4月4日於國家音樂廳為台灣樂迷獻奏舒伯特《第17號D大調奏鳴曲》,與史克里亞賓的《第2號奏鳴曲》、《練習曲》,展現豐富多變的音樂魔力。
柏林博物館整建工程令博物館區顯得吵雜,不過,週末不施工的時候,在環繞博物館區的運河橋頭卻會聽到清澈悅耳的樂音。用水晶杯演奏的塞吉,帶給路人最精緻的路邊音樂。
在美國音樂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紐約愛樂交響樂團,將由紐約愛樂樂團總監、知名指揮家艾倫.吉伯特(Alan Gilbert)領軍來台,於2月18、19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紐約愛樂這次在台灣的音樂會,推出充滿濃厚「紐約味」的曲目,包括美國作曲家伯恩斯坦以紐約曼哈頓作背景創作的《西城故事》,以及出身紐約的作曲家蓋希文,在流浪巴黎時遙想紐約的思鄉作品《一個美國人在巴黎》。
20世紀中葉,一批年輕猶太音樂家,成為世界舞台寵兒,身兼小提琴家、中提琴家和指揮的祖克曼,便是其中代表人物。這位出生以色列的音樂名家,目前擔任加拿大渥太華國家藝術中心管絃樂團音樂總監,同時任教於紐約曼哈頓音樂學院。他表示自己班上有不少優秀的中國學生,「我時常鼓勵他們,畢業後回鄉服務。」
小提琴大師祖克曼(Pinchas Zukerman)以堅實技巧、懾人氣魄的演出聞名,他率領他一手籌組的「祖克曼室內樂團」,廿七日晚間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演出貝多芬、舒曼及布拉姆斯作品。
十七歲的台灣小提琴家曾宇謙目前正在比利時參加伊麗莎白女王音樂大賽,主辦單位在台北時間十三日凌晨公布決賽名單中,曾宇謙確定晉級最後十二強,廿一日起展開為期一個禮拜的決賽賽程,結果將於廿六日揭曉,首獎得主可獲得兩萬五千歐元獎金。
作曲家梅特納(Nicolas Medtner)的作品以難纏聞名,台灣首位莫斯科音樂學院博士、目前任教於實踐大學音樂系的鋼琴家顏華容,今日在國家演奏廳演出梅特納的《夜風》、《悲劇》和《回憶》等三首奏鳴曲,《夜風》奏鳴曲還是台灣首演。
推廣歌劇藝術,化解語言隔閡,廈門愛樂日前在廈門藝術劇院做了新嘗試。在廈門愛樂指揮鄭小瑛的改編下,威爾第著名歌劇《茶花女》全本以中文演唱,看完演出,不少觀眾指出,即使不看字幕也能夠聽得懂歌劇,掃除了西方作品的「語言關」,拉近了與西方歌劇的距離。
上海歌劇院是大陸投注原創中文歌劇最使勁的單位,在院長兼藝術總監張國勇的推動下,近期每年以製作一檔原創歌劇的速度進行,今年重頭戲、由女高音黃英主演的《那時光開》5月27日上海大劇院首演。張國勇說中國歌劇要在世界舞台享有一席之地,只有拚原創,「你光是演普契尼、威爾第是不行的,必需要有自己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