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國巨減資的搜尋結果,共165筆
國巨(2327)2022年每股盈餘為44.22元,國巨預估,今年第1季合併營收將季減高個位數,單季合併毛利率將季減3到4個百分點,營業淨利率約季減2個百分點以內,美系外資及亞系外資雖然調降國巨業績預估,但分別維持「買進」及「優於大盤表現」評等,國巨今天盤中股逆勢走弱。
被動元件龍頭國巨(2327)16日再創減資掛牌以來新天價,終場以575元作收,本益比仍不到十倍,龍頭股領頭大漲,二線被動元件股跟進上揚,除同集團的凱美(2375)強鎖漲停,華新科(2492)、信昌電(6173)、今展科(6432)也勁揚逾7%,同步展現補漲氣勢。
國巨新取得新台幣逾10億元設備,將用於高雄大發三廠,今年上半年逐漸進入試產階段,由於大發三廠鎖定車用、5G等高階MLCC產能,廠區試產、認證將同步進行,市場估計,大規模營收貢獻落在2024年。
華新科(2492)集團公告1月營收,受到長假前提前拉貨效應,月營收衰退暫時止步,達24.62億元,月增3.82%、年減28.24%,但同集團的信昌電(6173)、佳邦(6284)均年、月雙減。
在台灣富豪列傳中,今年67歲的國巨(2327)董事長陳泰銘人生與事業都精彩,38年前他創業生產陶瓷電容器及晶片電阻,靠著併購及減資,如今已是全球最大電阻廠及第二大電容廠,這位「併購大王」及「財務高手」也成了十大富商,且是狂熱的藝術品藏家,他和港星關之琳的一段戀情,更令人記憶猶新。
國巨9日公布2022年12月自結合併淨營收為90.01億元,單月營收較前月減少10%,寫2022年單月最低,但年增9.5%,無論是12月或是第四季營收均寫同期新高紀錄。累計國巨2022年營收二度飛越千億大關,以1,210.69億元連續第二年創下歷史新高紀錄。
國巨(2327)本益比低於二線被動元件廠,三大法人進入2023年以來,已經連續買超國巨四個交易日,外資累計買超2,614張,投信也買超734張,法人鎖碼效應,激勵國巨股價直逼減資掛牌以來新高價502元,6日上漲2.16%,收在496元,周K順利翻紅。
國巨(2327)合併歐洲感測元件廠已獲投審會核准,國外監管機構正進行審核,由於國巨與二家感測元件大廠的業務重疊性不高,市場預期今年第一季、第二季可望陸續通過國外監管單位的審查,並於第二季、第三季完整認列相關公司的營收,法人認為,若交割順利,國巨2023年營收將逐季成長。
國巨(2327)持續轉型、在逆轉產品分布之後,高階利基型比重攀升至75%,抵銷消費性電子的疲弱,走出大中華區、跨出被動元件的布局獲得投信法人認同。
隨著11月擺脫長假干擾,被動元件廠11月營收可望回溫,成為第四季營收基準最高的一個月份,龍頭廠國巨更受惠於本益比修正,股價創下減資掛牌以來新高紀錄,由於國巨75%產品屬於一至二年的長約,價格穩健,外資法人看好,國巨的稼動率可望於明年第一季後回升,2023年獲利上看6個股本。
美國經濟數據好壞參半,壓抑美股表現,亞股2日普遍拉回,台股也承壓,終場失守萬五大關,權值股普遍熄火,改由中小尖兵掌旗,包括中興電(1513)、國巨(2327)等15檔,股本小於50億元個股,獲內外資齊按讚,股價逆勢收紅、氣勢高。
國巨(2327)第三季財報亮眼,連續第三季交出獲利逾1個股本成績單,儘管國巨預估本季標準品稼動率持續探底,但營收僅微幅下滑,11日伴隨美股飆漲,國巨股價開高走高,終場大漲5.69%,以445.5元作收,股價續創減資掛牌以來新高價位,自恢復交易以來,國巨已大漲21.38%。
國巨(2327)公布第三季財報,單季獲利63.97億元,EPS達12.1元,以減資後股本計算,EPS衝上15.33元,累計前三季EPS飆44.5元(減資後股本計算),國巨預估本季標準品稼動率持續探底,但營收僅季減個位數,挾減資後股本輕盈優勢,國巨2022年EPS可望衝關50元(減資後股本計算)。
國巨公司(2327)公布前3季財報,其中第3季稅後盈餘為63.97億元,季增7.9%,以現金減資後股數4.173億計算,單季每股盈餘為15.33元,累計前3季每股盈餘為44.5元;展望第4季,國巨表示,利基型產品訂單維持穩健,但標準型產品存貨調整將比預期長,且工作天數減少,加上不確定性因素仍高,預估第4季合併營收將季減個位數,單季毛利率及營業淨利率均將季減2個百分點以內。
國巨(2327)10日召開財報法說會,公布財報前夕,公告10月營收,受十一長假工作天數減少影響,營收月增止步,降至98.05億元,月減3.7%,寫近八個月低點,但累計前十月營收成功突破千億大關,達1,020.65億元,年增14.1%。
國巨斥資238億元併購德、法公司的高階感測元件事業,國巨董事長陳泰銘3日表示,感測元件事業毛利率高於國巨的平均值,有助於國巨進入歐美日高階市場,以及汽車、工業等利基應用。除了每年帶來130億元的營收挹注之外,未來國巨集團逾五分之一的營收將會來自車用市場需求。
減資停牌的被動元件大廠國巨(2327)已在本周一(10月31日)重新復牌交易,受惠於收購感測事業部門的利多,國巨股價連兩日大漲,國巨將於11月3日舉行法說會,投信資金也提前卡位法說會題材,已連兩日買超。
國巨(2327)現金減資今天重新掛牌,國巨將於11月3日舉行法說會,由董事長陳泰銘親自主持,國巨日前宣布以現金收購法國施耐德高階工業感測器事業部Telemecanique Sensors,市場預期陳泰銘將親自說明感測器市場策略布局與展望,今天國巨掛牌首日股價強勢大漲,盤中一度大漲逾8%,站上360元。
台股加權指數31日開高在12,862.37點,權王台積電(2330)開高在386元,大型權值電子股包括聯電(2303)、聯發科(2454)等紛紛往上,減資復牌的國巨(2327)早盤漲幅逾2%,矽智財相關概念股及ABF載板三雄亦齊步向上,貨櫃三雄則因運價下跌,買盤呈現觀望,台股早盤指數反彈,上漲逾80點。
國巨將於3日舉行法說會,在接連收購二大感測事業部門之後,國巨將迎來第五大產品線-感測元件,由於法商施耐德電機高階工業感測器事業部的毛利率直逼50%,明年加入國巨集團後,可望動帶國巨產品組合再次升級,MLCC比重將驟減至2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