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國族認同的搜尋結果,共339筆
俄烏戰爭已40多天了,原本和談看似露出曙光,但一場布查屠殺,一枚攻擊平民的導彈,再讓和談破局。一場戰爭全球動盪,也是東斯拉夫兄弟多年歷史恩怨的總結,牽動兩國未來歷史的走向。
對於現今俄烏的武裝衝突以及過去雙方的歷史情結,前民進黨立委、文化大學教授郭正亮突然提到,「不覺得台灣也是這樣?」他也直言,要怎樣在大國之間找到安身立命的定位,要有智慧。
2021年11月中旬和12月6日,國防部長邱國正兩度指稱當前局勢是「從軍40年來最嚴峻,一旦發生狀況就是生死存亡」,外交部長吳釗燮在接受瑞士媒體專訪時也指出,「兩岸情勢從未像現在如此緊張,必須就最壞的情況作好戰備防禦」。現在不是處於大選期間,政府高層不會亂拋芒果乾來震懾百姓贏取選票,若非收到真實緊急的國安情報和感受到迫切的危機,兩位高官不會做以上類似窮途末路的發言。
中國大陸以舉國體制的強大效率與韌性,朝向世界舞台的中央飛奔,傲視全球一個世紀的美國,願意再給中國10年發展機遇嗎?眼見台灣議題國際化趨勢日益明顯,台灣年輕世代的華夏國族認同逐漸崩解,中國大陸願意眼看此發展再走10年嗎?
中國大陸以舉國體制的強大效率與韌性,朝向世界舞台的中央飛奔,傲視全球一個世紀的美國,願意再給中國10年發展機遇嗎?眼見台灣議題國際化趨勢日益明顯,台灣年輕世代的華夏國族認同逐漸崩解,中國大陸願意眼看此發展再走10年嗎?
蔡總統日前投書美國《外交事務》雙月刊,文章署名卻內外有別,英文原版只見「台灣總統」,但總統府公布的中文翻譯版,消失的「中華民國」卻又出現,引發議論。今年的國慶主視覺「金陽雙十」,同樣也不見中華民國國號與國旗,只出現「Taiwan National Day 2021」字樣。蔡政府這些年來多次玩弄國名、國旗、國徽等,試圖「去中華民國化」。作為國家元首,這些都是蔡總統有義務效忠的對象,而不該拿來當成政治操作的工具。
法國實力派女星麥雯憑藉執導新片《摯愛之路》第三度入選第73屆坎城影展,並陸續至西班牙聖賽巴斯提安影展及台北金馬國際影展首映,更在爛蕃茄獲得近滿分,麥雯的每部作品皆為自編自導,甚至會客串一角於本身電影中,堪稱集編、導、演於一身的才女。《摯愛之路》靈感也是發想自本身的家族故事。
東京奧運漸進入尾聲,大陸穩居獲獎牌積分排名首位,中華隊創歷來最佳成績,香港隊也已拿下1金2銀,創隊史新紀錄。整體說來,中華兒女在本屆奧運都交出亮眼的成績單,證明我們吃苦耐勞、堅毅不拔的民族特質。
東京奧運漸進入尾聲,大陸穩居獲獎牌積分排名首位,中華隊創歷來最佳成績,香港隊也已拿下1金2銀,創隊史新紀錄。整體說來,中華兒女在本屆奧運都交出亮眼的成績單,證明我們吃苦耐勞、堅毅不拔的民族特質。
李智凱手扶鞍馬,準備上場的那一瞬,心中在想什麼?
李智凱手扶鞍馬,準備上場的那一瞬,心中在想什麼?
奧運是舉世矚目的世界大事,也是台灣有機會吸引國際目光的重要場合。礙於國際現實,我們的選手只能以「中華台北」的名義參加。今年因為日本NHK電視台在轉播開幕式時用「台灣」稱呼以「中華台北」引導牌入場的我國隊伍,小小一個動作引起兩岸之間及東亞歷史敏感的神經。台灣內部也為「中華隊」還是「台灣隊」吵成一團。無限上綱的國族主義情緒干擾了體育盛會,違背了奧運追求和平、包容的初心。
奧運是舉世矚目的世界大事,也是台灣有機會吸引國際目光的重要場合。礙於國際現實,我們的選手只能以「中華台北」的名義參加。今年因為日本NHK電視台在轉播開幕式時用「台灣」稱呼以「中華台北」引導牌入場的我國隊伍,小小一個動作引起兩岸之間及東亞歷史敏感的神經。台灣內部也為「中華隊」還是「台灣隊」吵成一團。無限上綱的國族主義情緒干擾了體育盛會,違背了奧運追求和平、包容的初心。
七七抗戰紀念日又到了,雖然在台灣已經沒有多少人在意,但是它所形成的國族意識,卻仍然左右著台灣的命運。
七七抗戰紀念日又到了,雖然在台灣已經沒有多少人在意,但是它所形成的國族意識,卻仍然左右著台灣的命運。
長期以來,大陸配偶(在台灣地區被簡稱為陸配)被視作難以影響台灣政治生態的「沉默的少數」。但近些年這一群體開始有意識地以「新住民」話語來克服「大陸間諜」「木馬屠城」等汙名構陷,並參與島內政治活動。那麼,陸配的身分變更及方向選擇將面臨政治坦途抑或制度陷阱,兩岸關係發展進程是否會受此影響?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既是對國家統一進程中社會基礎的呵護關懷,亦能增進對島內族群政治的批判性理解。基於此,這一學術努力在當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
1995年許信良寫了《新興民族》一書,當時許多朋友認為這只是獨派的一種想像,以漢文化在台灣的根深柢固,台灣社會又如何能成為一個所謂的新興民族,但曾幾何時,這些朋友現在一提到近年台灣的「去中國化」,就憂心忡忡,咸認如此下去,許信良的想像或成可能。
1995年許信良寫了《新興民族》一書,當時許多朋友認為這只是獨派的一種想像,以漢文化在台灣的根深柢固,台灣社會又如何能成為一個所謂的新興民族,但曾幾何時,這些朋友現在一提到近年台灣的「去中國化」,就憂心忡忡,咸認如此下去,許信良的想像或成可能。
最近公視播出了一部名為《弓蕉園的秘密》的電視電影,從內容的表現來看,可以說是繼《返校》之後,又一部具有「覺醒風格」的神劇。為什麼說這是一部可與大陸「抗日神劇」相提並論的「覺醒神劇」呢?因為這部電影很巧妙的把同性戀題材與白色恐怖、華僑政策還有僑生的國族認同議題通通綑綁在一起,試圖把戒嚴時代的國民黨形塑成一個反對性別平等、壓迫基本人權而且還強調血統主義的極右翼保守組織。畢竟,「中國國民黨與所有的進步價值為敵」是泛綠陣營一直以來試圖營造的螢幕形象,但這種想定,卻未必經得起當前政治現況與歷史事實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