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國族認同的搜尋結果,共394

  • 奔騰思潮》行政院空轉一大圈,大陸人民依然適用國賠(廖元豪)

    奔騰思潮》行政院空轉一大圈,大陸人民依然適用國賠(廖元豪)

    為了不讓大陸人適用國賠,行政院最近發了一個函釋,大張旗鼓說「大陸人民不是中華民國國民」。但結果一點兒也沒有改變法律的規定:大陸人民還是適用國家賠償法!行政院這個函釋,語焉不詳又有違法嫌疑,目的似乎只是為了宣傳兩國論,讓支持「一邊一國」的人爽一下。問題是,這些開心的人,恐怕都被詐騙了。

  • 黃仁勳台大演講的省思

    黃仁勳台大演講的省思

     台灣大學日前舉行畢業典禮,校方邀請有AI教父之稱的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做為致詞貴賓,受到媒體極大的關注,以閩南語開場,亦博得學生們的喝采,黃仁勳的原意必然是想鼓勵台大畢業生,要具備愈挫愈奮,且不能被時代淘汰的精神。

  • 李家超:破壞香港形象 不容再發生

    李家超:破壞香港形象 不容再發生

     國泰航空歧視不諳英語和粵語旅客事件持續延燒,香港官員相繼出面表態滅火。香港特首李家超24日表示,對事件「感到痛心」,並嚴正表態,強調類似情況不容再次發生。

  • 國泰空姐歧視「菜英文」炸鍋了 陸官媒出手:應重拳整頓

    國泰空姐歧視「菜英文」炸鍋了 陸官媒出手:應重拳整頓

    香港國泰航空空服員被指歧視非英語乘客,事件即時發酵,不但被大陸網友狠批,連官媒《人民日報》海外版、《北京日報》等紛紛發文批評,認為國泰不能單單道歉了事,應該重拳整頓。

  • 國戰會論壇》兩岸宗教交流共源與和平紅利(柳金財)

    國戰會論壇》兩岸宗教交流共源與和平紅利(柳金財)

    近月來大陸積極推廣兩岸各項宗教文化交流,儘管新冠疫情期間無法進行實體交流,但在「後新冠疫情」開始兩岸宗教交流日益趨熱。這呈現台灣社會多元宗教之本源係來自大陸,無論是推動湖北省道教、廣東省佛教、福建省客家永定佛,或老子、王爺、關公、濟公、媽祖、文昌等諸天神聖及仙佛交流,基本上體現出「宗教中國化」的發展方向。

  • 賴清德與和平保台背道而馳

    賴清德與和平保台背道而馳

     最近副總統、民進黨主席賴清德抨擊國民黨的國族認同陷入「精神分裂」,然而台灣人無論是從民族血緣、歷史文化或國家認同,皆具有強烈中國認同,患「思覺失調症」的是賴清德自己。

  • 逾8成星國人不贊同在中美間選邊

    逾8成星國人不贊同在中美間選邊

     新加坡國家發展部兼外交部高級政務部長沈穎日前透露,通訊及新聞部於2022年7月的一項調查顯示,86%的新加坡人認為政府應依據國家利益行事,避免在中、美兩國之間選邊站。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提醒國民必須意識到國際形勢的嚴峻程度。

  • 國戰會論壇》賴清德對兩岸關係認知 出現思覺失調?(柳金財)

    國戰會論壇》賴清德對兩岸關係認知 出現思覺失調?(柳金財)

    最近副總統、民進黨主席賴清德抨擊國民黨的國族認同陷入「精神分裂」(編註:2014年衛福部已經改稱思覺失調症),對照之前其所論「台灣不是中國一部分」、「務實台獨」及民進黨官網宣稱「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如與前總統馬英九公開宣稱「兩岸中國人」、「憲法一中」、「一中原則」、「一中各表」、「九二共識」相對照,顯然台灣人無論是從民族血緣、歷史文化或國家認同,皆具有強烈中國認同。

  • 馬英九在南京

    馬英九在南京

     看見馬英九率團拜謁中山陵,不是不感慨的。馬英九到中山陵,向中山先生獻花,向靈柩鞠躬時,會想到什麼?中山陵我去了許多次。一級一級拾級而上,俯瞰南京市。再看到被日軍砲火集中的銅鼎,看到民族、民權、民生六個字。不知道馬英九,會想到什麼?到了南京的總統府,看到中山先生跟蔣先生的辦公室,又會有怎樣的感受?

  • 邱國正部長之怒

    邱國正部長之怒

     日本經濟新聞2月28日以「台灣未知的真面目」為題,連載系列專題,首篇報導以台灣軍方消息人士指出,高達9成國軍退役軍官提供對岸情報。對此,國防部第一時間發稿回擊日方。不只如此,依據菱傳媒報導,3月6日國防部長邱國正親身接受媒體聯訪,表示他已要求情報部門向日本交流協會嚴正抗議,更讓人玩味的是,邱部長「向蔡總統報告,請蔡總統下令外交部嚴正對外抗議。」

  • 國戰會論壇》不能離島又離心?金門民眾的國家認同變遷及影響(柳金財)

    國戰會論壇》不能離島又離心?金門民眾的國家認同變遷及影響(柳金財)

    近年來有關金門地區國家認同及身份認同變遷,引發諸多爭論及探討,尤其地方一直倡議全面重啟小三通、新四通及興建金廈大橋、金馬非軍事區及兩岸和平發展實驗區,試圖建構金門成為兩岸和平發展平台及緩衝地帶。金門民眾身分認同是以中華文化為依歸的中國人,但在政治制度上卻認同擁有自由民主政體的中華民國,具有強烈中華民國認同。金門已然形成經濟需要大陸,政治上則向台灣靠攏之依存結構。

  • 綜合性平等法莫將自由當歧視

    綜合性平等法莫將自由當歧視

     行政院在「國家人權行動計畫」中,將「制定綜合性平等法」列為項目之一。而在今年成立的人權及轉型正義處亦將研擬綜合性之平等法,列為重要工作項目。再加上兩公約國際審查委員也大力呼籲我國制定此等法案,相信這將會是政府努力的方向。

  • 台東「支架大洋舟」赴新加坡初試啼聲 獲2銀1銅佳績

    台東「支架大洋舟」赴新加坡初試啼聲 獲2銀1銅佳績

    台東縣政府去年引進南島語族往來重要的交通工具「支架大洋舟」(Outrigger Canoe) ,今年9月完成支架大洋舟在首次長距離航行,並組台灣第1支「南島台東隊」,12月3、4日赴新加坡參與「支架大洋舟海洋盃」賽事,奪得2銀1銅,成績亮眼。

  • 海納百川》藍營勝選 還沒找到勝利方程式(武之璋)

    海納百川》藍營勝選 還沒找到勝利方程式(武之璋)

    九合一大選結束了,看到藍、綠陣營及專家們的分析,這些分析偏重現象而沒有深入到台灣社會變遷的因果關係。其實今天選舉呈現的都是「果」,「因」在民進黨的文化、教育政策。

  • 台灣扎根英國頂端學術圈  與牛津大學展開研究合作

    台灣扎根英國頂端學術圈 與牛津大學展開研究合作

    教育部與英國牛津大學28日簽署合作備忘錄,校方當天正式啟動「台灣研究計畫」並舉行學術研討會。校方表示,相關研究與教學主題預計涵蓋經濟、科技、政治、社會等多元領域。

  • 對原住民來說 曹興誠也是中國

    對原住民來說 曹興誠也是中國

     民進黨與曹興誠們高喊「謀和不可能」、「兩岸必將一戰」,拜登卻藉G20峰會與習近平舉行場邊會晤,老美與中共的「謀和」,打了曹興誠一巴掌。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