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國語文教育的搜尋結果,共26筆
世新大學中文系傳出將從114學年起停招,各界議論紛紛。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祕書長段心儀分析,問題核心還是在於少子化,當科大轉型成大學的學校開始招不到學生,且即將停招後,接下來敲響招生警鐘的就是老牌私校「不熱門的科系」,文學院相關科系均岌岌可危。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前主任委員李鍌26日過世,享年97歲。教育部長攀文今天在個人臉書發文表示,李鍌作育英才無數,對國語文教育貢獻良多,他要感謝李鍌無私無我的奉獻精神,也會延續李教授的精神,持續讓努力讓華語文發揚光大。
蔡政府追求去中國化,不只在高中國文課調降文言文比例,國考也將廢考公文,引起諸多批評。台灣師範大學調查國人對國語文課程看法,超過9成民眾認同學好國文有助於人際關係與職場表現。學者認為,調查結果顯示國語文教育攸關學子的適應力與競爭力,不該淪為政治犧牲品。
蔡政府執意追求去中國化,不只在高中國文課調降文言文比例,過去引發軒然大波,近日更傳出國考也即將廢考公文,同樣引起諸多批評。台灣師範大學近期調查國人對國語文課程看法,超過9成民眾認同學好國文有助於人際關係與職場表現。學者認為,調查結果顯示國語文教育攸關學子的適應力與競爭力,不該淪為政治犧牲品。
據聞為響應教育部所推動的「二○三○雙語教育」,爭奪教育大餅,所以不少高校也如火如荼的配合,執臺灣國文教育體系牛耳的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竟然也想來個「東施效顰」,準備未來在系裡開設出18個學分的全英文授課課程。但面對來自教育界與社會的質疑,該系的老師徐國能特別強調,中文作品多是模仿,借鏡歐美作品思想與技巧,所以「想理解白先勇的《台北人》,不能不讀喬伊斯的《都柏林人》;要讀楊牧,也要從葉慈、艾略特等人著手。」全英語課程目標是希望國文系學生也能熟讀西方文學,並和中文作品比較、參照,讓學生理解創作的方法和原則。
【愛傳媒程富陽專欄】在虎年的小年夜,友人傳來中國大陸一些網路節目,推出不少中小學生在教室討論中國春節的傳統文化,及專屬單元對歷史傑出人物及作品的著說新解,內容精闢豐富,讓您在幾十分鐘內聽了其深入的解說,恍若速讀了幾本好書,令人如臨其境,同與神遊,有著潛移默化般的延伸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正面效果,與台灣當下泰半網路內容,皆屬政治文宣操作及商品銷售直播的介面,可說大異其趣。
作者/廖玉蕙出版社/三民書局
台中市清水區大楊國小歷經4次遷校,28日舉行100週年校慶大會,邀請在地耆老及退休老師,回憶當年生活與學習點滴,逐年完成校史繪本「頂三庄上的小學」。市長盧秀燕表示,大楊國小歷經4次遷校洗鍊,創下搬遷最多次紀錄,不論多少挑戰,大楊人都發揮不屈不饒精神。
教育部106年認定國語日報社屬政府捐助的財團法人,國語日報不服提起行政訴訟。台北高等行政院法日前審結,認為國語日報成立時財產未超過一半來自政府,非政府捐助的財團法人,判國語日報社勝訴,全案仍可上訴。
「現在要『做』點餐了嗎」、「有局部性大雨『發生的機率』」、「『針對』自動販賣機『進行』衛生稽查」……全球華人早已使用白話文,台灣甚至衍生出外星文、語言癌等龐雜表達方式;但事實上百多年前華人還在使用古文,直到1919年五四運動,白話文才真正抬頭。今年是五四運動百年,也是白話文運動百年,台灣在語文教學的明顯缺失,顯示中文教育有必要「返古」。
教育部國教署最近發函至各直轄市政府教育局及各縣市政府、國立高中,因應12年國教國語文課綱強化台灣文學教育,辦理國文科教師甄選,命題範圍應納入台灣文學及相關題目。
大陸教育部昨宣布,高中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自14篇增至72篇,目的在於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台灣的高中國文老師表示,就在台灣調降高中國文文言文比例時,大陸卻增加古典詩詞的課量,所呈現的是兩岸國語文教學此消彼長,大陸學子的國學底蘊已超越台灣青年,台灣恐邁向知識貧乏的時代。
呼應本報報導,藍綠立委關切台灣學生英語能力!有立委建議英語成為第二官方語文,「過去國語能,現在英語為何不能?」要求教育部像過去主導國語推行委員會、目前主導本土語言推動委員會一樣,用官方力量推動英語。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若有政策推動,會全力以赴」。
108高中國文課綱審議結果於23日出爐,確定文言文比例減至35至45%,由6名中研院院士發起的連署,26日再度對外出聲明,「呼籲謹慎審議課綱」,強調12年國教的國語文教育改革,癥結不在文白比例多寡,而在於如何透過語文教育,強化學子認識台灣人文精神,進而能展現新的現代意涵;所有參與連署者都願意相信,臺灣的人文傳統有容乃大,可長可久,無需在一時一地的政治型態影響下,對歷史、文學、語言與思想上畫地自限。
108高中國語文課綱文白比例將於10日審議,由學者專家組成的「國語文是我們的屋宇」發表聲明,連署已突破5萬人大關,期望教育部能慎審國文課綱,平息意識形態對立。
最近,教育部所屬的「課程審議會」分組審議會,提案要減少高中國文的文言文「選文」篇數,同時還以「網路投票」的方式選出了10篇文章,推薦作為將來高中國文教材。一時之間,對於「文言文有沒有用」、「文言文要多少篇才夠」的議題吵得不可開交。
我一直奇怪,為什麼沒有人質疑高中英文要學習到7000個單字,而國中只要學習1200個單字?為什麼沒有人質疑高中數學要解三角函數、微積分,國中只要解三角形的內角、外角?卻有人一直在質疑高中文言文比例太高?從國中小到高中,哪一科教材不都在加深加廣?這本是教育進階的歷程,國文豈能例外?
●陸釋善意 國台辦交流局長率團來訪!黃文濤會晤柯P
教育部昨召開12年國教課綱課審大會,普通高中分組提出國文科必讀古文由20篇降為10或15篇,並將嫖妓、歧視原住民的文章列為新增候選名單中。對於國語文教育,教育部沒有自己立場,若放任各分組恣意而為,將釀成「國文浩劫」。
苗栗縣政府23日在國際會議廳,表揚獲師鐸獎的建功國小校長江增雄及建國國小組長江怡臻,還有致力教育20至40年的資深優良教師和導護志工23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