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國銀大陸分行的搜尋結果,共288筆
大環境氛圍不對,國銀對大陸曝險連十降,金額與曝險淨值比雙雙探新低。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16日公布,9月底國銀對大陸曝險金額再降至1兆85億元,從2021年3月底的1兆5,145億元起,已連十季下降,共少掉5,059億元,占決算淨值比也從39%降至23.8%,雙雙創下2013年有統計數字以來新低。
兩岸氣氛影響金融機構西進速度。據金管會公布,上一次核准國銀赴大陸設據點是2018年8月,至今逾五年沒有國銀再申請赴陸設點,另有三家國銀早在2014年到2017年間就獲金管會核准增設大陸據點,但至今亦未向大陸官方提出申請。
「拜習會」正進行,市場關注國銀對大陸曝險狀況,國銀對大陸曝險連十降,金額與曝險淨值比雙雙探新低。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16日公布,截至今年9月底,國銀對大陸曝險金額再降至1兆85億元,從2021年3月的1兆5,145億元起已連十季下降、曝險少了5,059億元,曝險金額占結算淨值比也從39%降至23.8%,雙雙創下2013年有統計數字以來的新低。
大陸大型房產集團頻傳財務危機,對陸曝險最高的中信銀行成市場殺多標的,中信金控總經理陳佳文18日提出三大理由請外界「不必擔心,一是大陸外匯存底達3兆美元,經濟運作正常;二是中信銀對陸曝險雖最大,但也「賺最大」,去年國銀大陸分行全年賺新台幣24億元,中信銀就賺17億元,占七成;三是中信銀對碧桂園、中植系「零曝險」。
國銀對大陸曝險再探新低,金管會9日公布今年第一季國銀對大陸曝險金額,總曝險值再下探,從上季的1兆757億元,再減至1兆634億元,曝險占淨值比重降至25.6%,不只連八季下滑,也創2013年有統計數字以來新低,顯示國銀西進發展持續停滯。
國銀布局大陸持續保守、對陸曝險再創新低。金管會銀行局2月最新公布,去年第四季底國銀對陸曝險金額為1兆757億元,曝險占淨值比重降至26%,雙雙創下2013年有統計以來新低。
新南向國家中的新加坡向來是國銀海外獲利小金雞。除了疫情期間2020年新加坡雷聲隆隆,國銀踩雷不斷,罕見呈現虧損,掉到第24名,但2021年排名名第六,今年前九月的獲利更衝到第三名。金管會指出,目前國銀累計在新加坡據點共有14個,近期金管會也核准了合庫銀行向新加坡主管機關申請設立新加坡分行。
國銀海外分支機構最新獲利出爐!金管會銀行局公布,2022年前三季國銀海外獲利稅前盈餘達516.5億元,較去年同期的427.9億元、成長了20.7%,創疫情以來新高紀錄,前三大獲利金雞母為香港240.6億元、美國82.3億元、新加坡39.9億元。其中,新加坡獲利暴衝至39.9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72%擠下大陸的38.5億元,搶進前三。
AI822「對大陸地區之授信、投資及資金拆存總額度計算表」為國內多數金融業採用的大陸市場控管參考,國銀在大陸今年多仍保守謹慎為主,在封城措施下,預估今年台灣銀行業在大陸分行的獲利情況不樂觀;反之,民營租賃業並不受AI822管控影響,繼續在大陸市場擴張。
大陸爛尾樓停貸風暴延燒,雖然國銀大陸分行或子行都沒有爛尾樓授信的曝險,但因大陸控管如科技、補教特定產業,爛尾樓逾放等造成金融體系風險升高,整體金融業也降低對大陸曝險金額,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19日表示,整體合計,銀行、保險、證券期貨業及國人投資的基金,至今年5月對大陸總曝險額為新台幣1兆8,380億元,跌破2兆元大關,比去年5月少逾5,447億元,減幅22.54%。
1月股市波動大,投資人逢低進場搶便宜。銀行局3日公布今年1月國銀存放款變動情況,1月底存款餘額48.62兆元,單月減少逾250億元,是2019年9月之後、即28個月來首見銀行存款減少,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表示,主要是公司戶發年終獎金、壽險公司及企業資金調度,及證券市場波動大,銀行進出資金也變大。
「走出台灣是必然的路」,金管會主委黃天牧13日表示,國內銀行不能只是死守台灣2,300萬人的市場,一定要出走台灣去海外打天下,如日本銀行的獲利有一半以上來自海外據點,雖然拓展海外市場未必一開始就順利、可能要付出一些學習成本換取經驗,但黃天牧強調不能只看一、二年,走出台灣是「必須要作的選擇」。
國銀2021年前十月獲利亮眼!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30日公布最新國銀獲利狀況,截至2021年10月底國銀獲利達2957.9億元、年增率達8.5%,其中,海外分行獲利成長最多,前十月賺262.9億元、年增率48.3%,大陸分行獲利衰退最大,前十月獲利僅31億,年減33.2%。
金管會統計,到今年6月底國銀對大陸曝險金額降到新台幣近1.47兆元,比去年6月底少近1,010億元,更比2018年9月曝險金額最高時少近3,537億元,銀行局主秘侯立洋表示,主要是放款少逾3,200億元,同業拆存亦少約800億元。
台灣錢淹到頭頂。金管會9月30日公布,到8月底國銀存款餘額近47.16兆元,單月淨增4,642億元,但同一月銀行放款僅增加2,442億元,放款餘額近33.07兆元,存款與放款間的差額、某種程度亦算「濫頭寸」首度突破14兆元,放存比降到70.12%的歷史新低,銀行放不出去的錢,拿去投資或其他應用若無法拉高收益,將成獲利包袱。
國銀對陸曝險持續降低。據金管會最新資料,截至2021年第二季,本國銀行大陸曝險比重及金額同步下滑,國銀大陸曝險淨值比重降至37%,再創歷史新低,大陸曝險金額則跌破1.5兆元到1.47兆元、創七年半來新低。其中,對大陸曝險占淨值比超過60%的只有三家,包括凱基銀、永豐銀和中信銀。
國銀大陸分行的人民幣聯貸案創下2.3倍的超額認購熱潮。兆豐銀行寧波分行統籌主辦的奇美漳州化工18億人民幣聯貸案,創下233%的超額認購熱潮,可說是國銀大陸分行的人民幣聯貸案超額認購倍數最高的一次,引起金融圈的高度矚目。
國銀對陸曝險持續低檔。金管會公布最新統計,2021年第一季底,國銀對大陸曝險占淨值比持續維持在歷史低檔的39%,若就曝險(投資、放款、資金拆存)總額來看,達1.514兆元,比上季多56.97億元,金額略增。
今年投資比放款獲利更快。金管會6日公布,本國銀行3月全行稅前獲利320.4億元,創14個月來新高,亦比去年3月多賺138.5億元,增幅76.1%,銀行局分析,主要是投資及其他淨收益比去年3月時增加142.5億元,利息淨收益則只比去年3月增14億元。
(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表示,資本市場佳,讓國銀3月投資獲利比去年好。圖/魏喬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