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國關中心的搜尋結果,共69筆
拜習會對美中關係與台海局勢的影響備受關注。學者分析,美方說法與中方提出的「五根支柱」在戰略上相呼應,兩國雖有合作空間,但雙方在台灣問題與科技管制等兩項議題上沒有共識,競爭格局不變。台灣必須考慮如何從中展現「靈活性」,並在明年大選後創造有利於我方安全跟發展的態勢。
拜習會剛落幕,政大東亞所特聘教授王信賢以「各取所需,止跌回穩,鬥而不破,改善難度高」形容,指出雙方雖有共識,但在台灣問題與科技管制等兩項議題上各執一詞。短期內兩國關係會稍微和緩,但這是去風險而非改善,日韓澳等中小型國家已對此展現靈活性,台灣需要思考。
拜習會對中美關係的影響如何,政大國關中心研究員劉復國今指出,拜習會沒有全面翻轉中美關係,而是希望不要再爆發更大的危機跟衝突,但美方說法與中方提出的5根支柱雖在戰略上已相互呼應,拜習會也讓我們看到中美之間仍有合作的空間,如氣候變遷等。
兩岸關係持續低迷,政治大學國關中心「跨界創新與前瞻論壇」夏令研習營已連續舉辦18年,在兩岸青年交流的成績有目共睹,但是因為主客觀環境的變化,今年參加夏令營的陸港澳學生數僅剩個位數,不復過去200多人的盛況。長期主持夏令營的國關中心研究員陳德昇感嘆道,今年是最後一屆,將正式畫上休止符。
兩岸關係持續低迷,連帶對青年交流活動造成影響。政治大學國關中心「跨界創新與前瞻論壇」夏令研習營已連續舉辦18年,在兩岸青年交流的成績有目共睹,但是因為主客觀環境的變化,今年參加夏令營的陸港澳學生僅剩個位數,已不復過去200多人的盛況。長期主持夏令營的國關中心研究員陳德昇感嘆道,今年是最後一屆,將正式畫上休止符。
專研中美關係的學者表示,隨著美國民眾對海外事務愈發無感,加上美中經貿往來考量,美國政策正在轉變為「抗中不代表完全與中國脫鉤」,仍想辦法與北京打交道。他認為,面對局勢變化,台灣除軍事準備,還應與大陸建立溝通機制,創造「緩和衝突升級」(De-escalation)的條件,來化解當前兩岸的緊張氣氛。
美中台局勢悄然改變,學者翁履中表示,俄烏戰爭爆發後,美國民眾對海外事務日益無感,加上美中雙邊貿易額攀升,美國政府正重新定義威脅,即抗中不代表完全與中國大陸脫鉤,並想辦法與北京打交道。面對局勢改變,他認為,台灣除軍事準備外,還可以建立溝通的機制,創造「緩和衝突升級」的條件,化解兩岸當前的緊張氣氛。
雙英出訪在台灣引起兩岸關係大辯論,政大國關中心研究員劉復國指出,蔡總統訪美沒有明顯的重大突破或外交進展,反遭致大陸圍台軍演;馬英九訪陸則適時緩和兩岸緊張關係,疏通兩岸人民與社會的情感。他更直言,台灣明年總統大選也將再次面臨「親美」還是「和中」路線的選擇。
大陸宣布對台進行貿易壁壘調查,首次透過WTO管道通知台灣,政大國關中心研究員陳德昇指出,大陸若對台灣產品做出新規範或制裁,或對台灣產業造成衝擊。台大政治系副教授蔡季廷表示,中共的法律戰越來越完備,利用其市場的強大力量掌握更多主控權,與美國有越來越多法律上的競爭,「已非吳下阿蒙」。
大陸宣布對台進行貿易壁壘制裁,首次透過WTO管道通知台灣。政大國關中心研究員陳德昇指出,大陸若對台灣產品做出新規範或制裁,或對台灣產業及中下階層造成衝擊。台大政治系副教授蔡季廷則認為,從此可以看出中國的法律戰越來越全面完備,北京利用其市場的強大力量掌握更多主控權,與美國有越來越多法律上的解釋競爭,「已非吳下阿蒙」。
前總統馬英九與蔡英文總統日前分別訪問大陸與美國,政大國關中心研究員劉復國18日指出,雙英出訪引起台灣內部大辯論,下一任總統不僅要以中華民國的國家利益為優先,同時也要照顧到美國國家利益,台灣明年總統大選也再次面臨「親美」還是「和中」的選擇。
總統蔡英文出訪中美洲,並過境美國,但蔡英文過境簡報,卻突然取消,前國務卿蓬佩奧則未出席「哈德遜研究所」頒獎典禮。政治大學國關中心研究員湯紹成表示,前陣子,美國猛打台灣牌;現在似乎出現很大的轉變 ;比如在「哈德遜研究所」這種頒獎場合,蓬佩奧為什麼未出現?還有為何不在「哈德遜研究所」總部所在的華府頒獎給蔡英文?
總統蔡英文上月29日出訪中美洲友邦瓜地馬拉、貝里斯,並過境美國紐約和洛杉磯,預計在洛杉磯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公開會面。針對「蔡麥會」,政治大學國關中心研究員湯紹成表示,美國可能陷入一個左右為難的困境當中。
大陸全國兩會日前落幕,學者分析,成立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下簡稱金監總局)意味將加強金融監管力道,也是「強國家」的展現,而近期出現的「潤學」,反映經濟問題恐反撲到社會問題上。
2022年台海局勢兵凶戰危,今年兩岸情勢何去何從備受關注。國立政治大學國關中心助研究員曾偉峰研判,2023年兩岸關係將是「安而不穩」,許多不穩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兩岸關係國際化、中美戰略競爭、中共常態性軍機艦擾台等問題,都有可能讓兩岸衝突忽然升級。
2022年台海局勢兵凶戰危,今年兩岸情勢何去何從備受關注。國立政治大學國關中心助研究員曾偉峯研判,2023年兩岸關係將是「安而不穩」,許多不穩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兩岸關係國際化、中美戰略競爭、中共常態性軍機艦擾台等問題,都有可能讓兩岸衝突忽然升級。
驚聞前駐美大使沈呂巡在年初過世,儘管知道他這一、兩年來身體違和,最近見面時也感覺到他的健康大不如前,但消息傳來還是相當難以接受,因為他可能是我在學術生涯中,見過最有才氣的中華民國外交官。
驚聞前駐美大使沈呂巡在年初過世,儘管知道他這一、兩年來身體違和,最近見面時也感覺到他的健康大不如前,但消息傳來還是相當難以接受,因為他可能是我在學術生涯中,見過最有才氣的中華民國外交官。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8月訪台,隨後發生「第四次台海危機」,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副主任張國城認為,中共發動台海危機,是要測試美國的「戰略清晰」,並希望防止美國從事有利於台灣的「變更現狀」;同時北京也藉此促統,而不是反獨。
兩岸關係持續冰凍,外界關注未來中共對台政策可能走向。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今(8)日表示,中共現在要建立對台統一聯合戰線,未來五年將是「促統和反促統的鬥爭」,大陸會以「促和、促談、促統」來實現兩岸完全統一,過程採「軟硬兩手」,但是今後「軟的不會更軟,硬的可能更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