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國際半導體協會的搜尋結果,共83筆
黑天鵝依舊存在,工研院預期明年製造業產業庫存將回歸正常,業者投資意願可望增強,加上今年比較基期低,2024年機械及工具機產業成長機率較高。看好電動車、再生能源、半導體,及附加AI功能的消費性電子產品等四大產業,將是明年台灣機械及工具機產業成長的主要動能。
台灣高科技廠房設施協會7日舉辦2023年「高科技廠房設施國際論壇」,以「如何運用AI提升高科技廠房設施ESG的成效」為主題,聚焦於探討如何運用人工智慧技術,有效提升高科技廠房的ESG成效,並深入討論台灣在實現淨零目標上的科學方法與策略。
櫃買中心表示,配合上櫃公司今年第二季財務報告陸續公告,為利投資人了解上櫃公司最新之財務及業務資訊,櫃買中心規劃一系列之「櫃買市場業績發表會」,日期分別為今年8月9日、11日、16日、18日、22日及9月6日,舉辦地點在櫃買中心11樓多功能資訊媒體區或南港展覽館1館5樓505c會議室。
北京政府宣布8月1日起對鎵、鍺等半導體材料實施出口管制。外媒披露,美中晶片大戰廝殺多年,由於陸方持續遭美國圍殺,業界人士擔憂,中國下一步祭出1戰略王牌「限制稀土出口」,若遭禁運制裁,恐引爆美中新一波科技大戰。
台灣淨零排放協會(ATNZE)日前舉辦「淨零轉型產業精進系列研討會」,邀請學者專家發表國際半導體、水泥、電信與金融標竿企業研究成果,同時邀會員企業共商討論,目標後續提供更符合國內產業需求的精進方案。
SEMI國際半導體協會最新一期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統計數據報告顯示,第三季全球半導體設備出貨額達287.5億美元,相較上一季增長9%,與去年同期相比也增長約7%。
無塵室系統工程與設備大廠帆宣(6196)今年在晶圓廠大舉擴產效應下,營運表現相當亮眼,對於後續展望,總經理林育業表示,今年在晶圓代工客戶大舉擴產效應下,訂單將持續看增,且明年除了有廠務工程訂單可望持續挹注之外,另外還有設備代工、廠務維修等業績加持,營運可望更上層樓。
美國參議院19日通過CHIPS Act晶片法案程序性表決,包括美國半導體協會(SIA)及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均發布聲明讚揚法案通過,不過美國參眾議院議員對法案看法分歧,後續國會表決通過前可能內容會有所修改,而且相較於中國及歐盟的補助方案,美國520億美元的補助,對於半導體廠助益並不大。
荷蘭在台辦事處(Netherlands Office Taipei)與荷蘭高科技協會(High Tech NL)、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及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合辦「台荷半導體對話-半導體永續性」線上研討會成功落幕。
近年美國制裁華為與海康視威,激勵當地國產零組件需求火爆,更推動大陸晶片產業迅速發展,超越全球任何其他地方。業界人士指出,北京政府的雄心是擺脫地緣政治對手,以及價值4300億美元進口晶片的依賴。
經濟部與美國在台協會(AIT)29日合作舉辦「臺美合作提升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韌性座談會」,探討如何結合臺美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互補優勢,合作提升全球供應鏈韌性。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台灣與各國的合作形成的國際生態鏈,是「現今最有效的生產模式」,台灣希望成為全球半導體先進製造的中心,讓半導體生態系更健全。「臺美合作提升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韌性座談會」是臺美在去年底建立科技貿易暨投資合作架構(TTIC),承諾雙邊將在半導體、5G、電動車等領域展開交流之後,所舉辦的第一場半導體產業活動。
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COP26)去年底倡議碳中和、以及淨零排放之後,國發會和金管會今年3月將公布「淨零排放路徑圖」和「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等企業淨零排碳的規範,由於攸關企業存活與競爭力,使得「永續發展」成為今年會展火紅議題,在3月的「2022亞太國際風力發電展」之後,8月到11月,全台接連還有四場相關會展和活動,各自爭取不同商機或展示永續成果。
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COP26)去年底倡議碳中和、以及淨零排放之後,國發會和金管會今年3月份將公佈「淨零排放路徑圖」和「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等企業淨零排碳的規範,由於攸關企業存活與競爭力,使得「永續發展」成為今年會展火紅議題,在3月的「2022亞太國際風力發電展」之後,8月到11月,全台接連還有4場相關會展和活動,各自爭取不同商機或展示永續成果。
歐盟8日公布《歐洲晶片法案》(EU Chips Act),計畫投資430億歐元確保晶片供應穩定,減少對亞洲的依賴,以避免潛在的地緣政治風險。歐盟負責內部市場業務的執行委員布勒東(Thierry Breton)9日舉台灣為例強調,如果台灣不再出口半導體,全世界的工廠會在3周內停止運作。
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指出,為因應太陽光電產業未來的挑戰與機會,從碳中和目標、再生能源發展環境與產業政策等面向,向政府提出五大建言,包括加速訂定中長期再生能源發展路徑,來提升再生能源佔比、增加綠電供應,並且完善我國碳定價機制,以完善能源轉型所需的誘因機制與因應國際碳邊境稅的趨勢與衝擊。
新竹市長林智堅8日拜會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林智堅表示,因美中貿易戰、疫情影響,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重組,目前竹科位在兩縣市轄區,導致行政效率不佳,若大新竹合併,不僅政府效能提升,更可完善交通系統,給予竹科更好的舞台。
半導體產業近年成為各國政府注意焦點,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 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昨在玉山科技協會大會表示,台灣半導體產業正面臨國家主義興起等挑戰。過去台灣半導體產業群聚是個優勢,但現在被別人強迫破解,要求到外國投資,人才、管理、和生態系輸出,雖然帶著供應鏈去,但成本壓得下來壓不下來,是個問題。
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理事長許文憲表示,工具機產業朝向智慧化升級發展、提升附加價值,要賺智慧財,不要賺勞力財;不僅賣機台還要賣know-how。工具機公會發表首本工具機產業白皮書,希望各界認識工具機產業的重要性,對政府提出加速興建台中國際會展中心等六大建言,讓政府做為產業的後盾。
隨著半導體晶片供應的缺貨,各國除了競相投資晶圓廠外,也紛紛要求台灣積體電路公司前往美國、日本、歐洲等地設廠投資。在各國政府的強力要求下,台積電面臨騎虎難下的局面,前往海外投資雖然可以鞏固海外市場,和各國政府、廠商建立良好的關係,但也會增加不少建廠、人才召募、土地取得的成本,以及上下游供應商等產業鏈群聚的配合等問題。但如果不去,則可能會得罪各國政府,加深市場進入的困難,以及各國競相發展半導體產業,加速籌建晶圓廠,導致排擠效果擴大等負面影響。但這些壓力似乎只由廠商獨自承受,並未見到政府出面,整合部會資源來協助台積電因應各項國際壓力。
台版的永續分類標準中,最具有高度挑戰性且獨特的就是半導體產業,相關人士指出,歐盟的永續分類規則依其地區的產業特性,並未訂定電子產業的標準,對高耗能的半導體產業,金管會將由金融研訓院進一步的參考日本、韓國的經驗,綜合評估台、日、韓的現況與作法,並向國際半導體協會取得相關資料來訂定半導體、電子產業的永續分類標準,屆時亦有可能以每片晶圓生產過程所產生的碳排,作為計算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