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國際對沖基金的搜尋結果,共39

  • 看衰聯匯制 美基金空襲港元

    看衰聯匯制 美基金空襲港元

     基金巨頭宣告做空港元。著名對沖基金經理阿克曼(Bill Ackman)24日表示,已通過看跌期權持有大量做空港元倉位。他還認為,聯繫匯率對香港不再有意義,港元與美元脫鉤只是時間問題。

  • 股神買台積電 台股可望上攻

     受到通膨數據優於預期、巴菲特2022年第三季出手買進台積電等消息影響,台股近日反彈,11月以來至17日台灣加權指數上漲1,498.02點,漲幅達11.49%,讓投資人在2022年的尾聲迎來曙光。法人分析,預期2023年第一季會進入存貨調整,但隨著庫存調整完成、升息步調趨緩,資金有望回流台股,激勵行情走升。

  • 金研院看世界-資產管理業面對 「動物森友會」式的市場波動

     2022年注定是全球金融市場動盪的一年。新冠疫情正式進入第三年,對全球經濟負面影響已慢慢浮現,防疫措施及費用造成生產及運輸成本大幅提高,並推動最終商品價格節節攀高。

  • 工商社論》全面評估日圓劇烈貶值的風險

    工商社論》全面評估日圓劇烈貶值的風險

     美國聯準會即將宣布進一步的升息,但是日本銀行上周繼續在市場執行量化寬鬆政策,買進政府公債以維持十年期日本國債利率於0.25%之下,日銀的操作引發日圓匯率再次貶值,一舉突破130日圓兌1美元的關卡,創下2002年以來的新低價位。

  • 烏克蘭公債價格跌至新低

     儘管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IMF)及西方各國掛保證,承諾對烏克蘭提供金援,但隨著俄羅斯改變戰略、擴大戰爭規模,市場越來越擔心烏克蘭債務違約,使烏克蘭公債價格跌至新低。

  • 台灣資本市場加溫!外商私募業前進台灣

    私募股權(Private Equity PE)基金業在2021年獲得國發會的確認,估計今年中可望獲得經濟部的新增行業別登記,除了本地非金融業積極向國發會送/申新PE成立的審核,海外金主開始向台灣敲門,外資無極資本(Infini Capital)最新宣布成立台北辦事處,並公布最新募資計劃,目標邀請的投資者包括位於北美的退休基金、捐贈基金,以及位於 亞洲的家族辦公室等。

  • 港交所A股期貨 上市首日黯淡

     港交所旗下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美元)指數期貨18日掛牌上市,成為繼新加坡富時A50指數期貨後,境外市場第二款A股期貨產品。但首日表現不佳,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11月期貨,18日的日間時段以小跌21.2點作收,收在2,717點。

  • 目標日期策略 理財規劃新利器

    目標日期策略 理財規劃新利器

     樂活是一種生活方式,人人都想樂活過一生,為達成這個目標,你開始做準備了嗎?投資市場往往機會與風險並行,更怕黑天鵝來攪局,因此合適的投資方式能幫投資人省去煩惱。景順投信指出,要實現享樂活的人生,應慎選投資策略與工具,建議透過目標日期策略來達成不同人生階段的樂活目標。

  • 目標日期策略 退休理財主流

    目標日期策略 退休理財主流

     自從2015年日本社會學者藤田孝典的著作「下流老人」問世後,這四個字就成為無法安穩退休老人的代名詞,在台灣,退休年金議題在近幾年持續成為焦點,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民國108年國人平均壽命為80.9歲,或許也是意識到高齡社會已來臨的「威脅」,因此做好退休理財規劃已成為全民共識。

  • 《國際金融》Archegos案延燒 野村、瑞信警告鉅額虧損

    野村證券和瑞士信貸周一分別提出警告,一家美國對沖基金,據消息指稱為Archegos資本,其在追加保證金時出現違約,導致兩家銀行正面臨重大虧損。

  • 工商社論》迎接「多元化」的亞洲金融中心

    工商社論》迎接「多元化」的亞洲金融中心

     2021年將是香港金融中心角色轉變的關鍵年,經過去年的港版國安法正式推出,北京政府收緊對香港的政治管制,並且引發美國在去年7月撤銷《美國香港政策法》給予香港的關稅、引渡、敏感科技技術出口等特殊待遇,在11月後又以總統令與國防部的黑名單,祭出實質性的「金融脫鉤」,香港金融市場的角色又一次走到歷史轉折的關鍵點。

  • 人幣推進國際化 長線看漲

    人幣推進國際化 長線看漲

     近期中美雙方在疫情催化下,「經濟冷戰」恐成未來趨勢,從各面向衝擊下,最終仍會傳導到人民幣匯率表現。實際上近日人民幣匯率變化複雜,看到6月24日的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價報在7.0744;離岸匯價到6月29日零時左右在7.0858左右。雖有專家看好人民幣整體趨勢會在7元上下震盪,但因人幣資產受到市場配置,加上人民幣國際化推動,仍值得關注發展。

  • 《基金》行情震盪,主題式期信基金績效突出

    《基金》行情震盪,主題式期信基金績效突出

    美股道指6日重挫引發全球股災,在各類資產同步承受跌價損失時,康和證(6005)集團旗下康和期經的「康和多空成長期信基金」淨值卻逆勢續創新高。康和期經表示,盤勢越動盪,強調絕對報酬的主動式期信基金績效越容易被凸顯,是資產配置不可或缺的要角。

  • 國泰證 獲頒「2017年台灣區成長最快券商」

    國泰證券再傳捷報,獲英國專業財經網路媒體《Global Banking Finance Review》評選為「2017年台灣區成長最快券商」,以及《亞元雜誌》三項獎項,分別為「最佳本土券商第三名」、「最佳交易服務第三名」及「最佳業務員第二名」,受市場肯定。

  • 涉違銀行法吸金2億 「嘉欣宜富」負責人夫婦被起訴

    「嘉欣宜富」國際公司負責人朱豐鑫、張秀美夫婦,被控涉嫌對外兜售BCG對沖基金,佯稱投資10萬美金,每月保證獲利12%,吸引不少人捧著現金上門投資,吸金2億元,投資者求償無門。台北地檢署2日依違反《銀行法》起訴朱、張2人。

  • 美4基金大咖 Q2狂買阿里

    美4基金大咖 Q2狂買阿里

     中國最大電子商務企業、在美股上市的阿里巴巴,今年多頭氣勢旺盛,至日前的收盤新高價157.50美元(下同)止,累計漲幅近80%,而在第2季也受到國際基金的青睞,至少有4家對沖基金買進阿里巴巴股票,甚至知名的投資者索羅斯也軋上一腳,而助長漲勢。

  • 智能理財崛起 小資族也有私銀級服務

    智能理財崛起 小資族也有私銀級服務

     智能投顧(Robo-Advisor)、機器人理財目前在歐、美、大陸開始盛行,在國外較知名的已有Betterment、Wealthfront、Guide choice,2015年3月大陸首家做智能投顧的藍海智投也成立,透過網路,只要有1萬人民幣的小資族,就能享有華爾街著名的「耶魯模式」理財服務,目前中國招商銀行也已開始提供智能投顧服務。

  • 做空人幣不易 國際空頭僅賺0.2%

    做空人幣不易 國際空頭僅賺0.2%

     人民幣匯率在2016年經歷多次空頭的襲擊,期間也出現數波狂貶,但令人尷尬的是,國際空頭在人民幣匯市卻幾乎撈不到油水,部分知名對沖基金的全年報酬率甚至只有0.2%,業內人士指出,大陸監管層對做空者的嚴厲監控,加上人行對調控人民幣匯率的「主場優勢」,都讓做空者面臨很大的操作風險,因此,「做空人民幣沒有想像的那麼容易」。

  • 中投 盼美國審查別雙重標準

     大陸政府主權基金中投公司董事長丁學東昨(16)日表示,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承諾加大國內基礎建設,但需要8兆美元,美國資金遠遠不夠,這有利中投在美投資,未來投資重點會放在基礎設施、對沖基金、房地產和高科技等另類投資和併購。

  • 後歐巴馬時代 美元返鄉啟動 亞股快繫安全帶

    後歐巴馬時代 美元返鄉啟動 亞股快繫安全帶

     川普勝選,美國正式進入「後歐巴馬時代」,謝國忠等外資法人指出,考量到對沖基金年底作帳績效,以及美國擴大公共建設投資等資本支出等雙重因素,國際資金短期內將展開一波由新興亞洲市場流往美元資產的行動,亞股得要繫緊安全帶。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