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國際聯貸案的搜尋結果,共57筆
響應政府新南向政策,台塑河靜(開曼)15億美元聯貸案21日完成簽約,由第一銀行、華南銀行、玉山銀行及日商三菱日聯銀行(MUFG Bank)共同統籌主辦,一銀及玉山銀擔任額度管理行、華銀及MUFG Bank擔任文件管理行,原預計募集12億美元,但在國銀及外銀踴躍參與下,最終獲18.8億美元額度,達目標的1.57倍。
2022年的英鎊貶值之勢可能尚未停歇。根據大型金控內部評估,2022年英國在經濟及金融面向的各種問題,將一路持續到2023年,目前英國不但有經濟成長危機、貿易赤字危機,更有財政赤字危機,而英鎊匯率持續貶值的壓力,將使英國的經濟及金融有更多變數,使金融業今年在海外布局時:「以倫敦為中心的歐洲布局,仍要非常小心。」
歐洲最大療養院集團歐葆庭(Orpea S.A.)傳出債務重整,6家銀行踩雷近46億元全是公股且都是「無擔保」授信。針對外界質疑,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10日提出說明,主要重點包括:國銀在歐洲只有這6家銀行有設點、6家皆為獨立參與、6家參貸金額占歐葆庭總金融負債僅1.5%、金檢局去倫敦金檢無事證顯示有重大缺失,及借戶繳息正常且6家銀行相關備抵皆提足。
和潤企業(6592)與旗下大陸子公司和運國際租賃有限公司於7月底完成總額新台幣100億元聯貸案。
汽車金融龍頭和潤企業(6592)29日宣布,與大陸子公司-和運國際租賃於7月底完成聯貸案,總額達新台幣100億元,為兩岸事業推進添銀彈。
和潤企業(6592)與旗下大陸子公司-和運國際租賃有限公司於7月底完成總額新台幣100億元聯貸案。和潤企業於日本境內當地銀行籌組日圓聯貸案,全案最終以日圓250億元(折合新台幣約56億元)結案,同時子公司和運國際租賃亦完成人民幣9.8億元(折合新台幣約44億元)聯貸案簽約,此兩檔聯貸案籌組均委由日商瑞穗銀行統籌主辦,分別締下201%、204%高超額認購率。
由兆豐銀行統籌主辦並擔任管理銀行之聯強國際新臺幣144億元聯貸案,圓滿籌組並於23日完成簽約。本案除由兆豐銀行統籌主辦外,尚有臺灣銀行、合作金庫、華南銀行、台北富邦銀行等共9家銀行參貸。
聯強國際(2347)啟動新台幣144億元聯貸案,並於6月23日完成簽約。聯強表示,聯貸案除由兆豐銀行統籌主辦外,尚有臺灣銀行、合作金庫、華南銀行、台北富邦銀行等共9家銀行參貸。
對於美國分行的營運,各大行庫今年可說有志一同的開出三大目標,除了持續爭取參與國際聯貸案,和掌握赴美國設廠生產與日俱增的台商供應鏈移轉商機之外,另一大目標則是對當地不動產授信管理要更提高警覺。
中華信評最新公布第二季台灣銀行業信用趨勢分析,中華信評分析師藍于涵指出,由於銀行業滿手資金,將會運用海外利差放大的機會,大作外幣放款商機,估計外幣放款今、明年成長可望分別達5.6%、5%,一反過去三年的負成長。
國泰金(2882)旗下國泰世華銀行2005年於越南廣南省設置的茱萊分行,今日喬遷至地理位置更佳的胡志明市,並更名為「國泰世華銀行胡志明市分行」。該行耕耘越南16年,2021年來自越南據點的稅後淨利年增超過40%,為海外據點之冠,除了提供台商進駐越南或擴廠資金需求外,也協助客戶於國際市場進行籌資,成功為越南多家企業及金融機構提供融資解決方案。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公告出售二筆不良債權。
隨各國疫情控制得宜,但通膨升溫,公股銀行指出,接下來外匯業務將規劃進出口業務搭配遠匯業務,協助客戶規避匯率風險為重點方向。另外,公股銀的海外分行將著重區域特色的發展與管理,聚焦於成長力道較佳的美澳及東南亞地區國際聯貸案件,以提高獲利能力。
全球升息聲聲催,銀行最擔心兩類型企業。國際市場黑天鵝不斷,通膨預期,以及愈來愈多的指標顯示物價正在上漲,更成為多國央行被迫不得不升息的壓力源,對此銀行業者已在「超前部署」,對於某些類型的企業提高警覺,其中兩類型企業客戶最令銀行憂心,一是財務槓桿偏高,二是短期債務偏多,是銀行最怕的兩個「雷區」。
星展集團及台北富邦銀行統籌主辦富樂國際6.6億美元聯貸案簽約,獲得20家銀行踴躍參貸,超額認購率達1.75倍,成為2021年不動產開發商在台募集規模最大美元聯貸案。
台灣汽車分期龍頭和潤企業啟動今年第四度籌資計畫,昨日完成3年期300億日圓聯貸案簽約,創造兩項紀錄,一是日本當地銀行跨境貸予台資企業最大金額,二是最多日本當地銀行共同參與之跨境聯貸案,這些當地銀行鮮少參與國際聯貸案,顯見和潤籌資實力強勁。
和潤企業為發展綠能新事業與揮軍東南亞分期租賃市場,廣備銀彈厚積實力,9日與日商瑞穗銀行簽下三年期300億日圓聯貸案,寫下最多日本銀行參貸,及日本銀行跨境貸予台資企業最大金額兩大紀錄,凸顯和潤強勁籌資實力。
兆豐銀前三季海外獲利告捷。根據兆豐銀截至8月底的最新統計,海外分行獲利成長年增率達73%,倘若合計國際金融分行在內的全體海外業務獲利則成長47%。兆豐銀統計,前八月獲利最多的海外分行,依序為香港、金邊、洛杉磯、矽谷以及雪梨分行。
香港市場雷聲四起,引起各大行庫高度警覺,尤其是放款萎縮首當其衝。根據八大行庫內部最新統計,除了華銀在今年上半年的香港放款仍有成長,其他七家行庫放款量均較去年衰退,最多甚至衰退超過三成,幅度劇烈可說前所未見。
海外雷聲不斷,不僅傷到香港分行,也影響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知情人士透露,國銀的香港分行在今年上半年第一、二季都各有聯貸「爆雷」案,先是事業布局與大陸密切關聯的港企冠華紡織,之後又是陸企新海能源,兩者都是在港交所掛牌的上市公司,讓國銀香港分行甚至OBU都不敢再接陸企或「類陸企」聯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