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土地城鎮化的搜尋結果,共75

  • 工商社論》「數字經濟」將帶領大陸經濟結構轉型

    工商社論》「數字經濟」將帶領大陸經濟結構轉型

     中國召開歷史性的二十大全國兩會,國家領導團隊的換屆當然是重中之重,但是我們也注意到,新的領導班子已經針對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歷史任務,提出了具體的方針。除了即將卸任的總理李克強在他最後一份政府工作報告中,設定今年經濟增長目標為5%左右,更重要的是,新任總理李強無縫接軌,布局以「數字經濟」(數位經濟)帶領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重大方向。

  • 兩岸新時代》中國縣城內核 一座野蠻生長的精神堡壘

    兩岸新時代》中國縣城內核 一座野蠻生長的精神堡壘

    在我的童年裡,第一次關於時間和空間的交錯體驗是同時發生的,當我隨著整個世界的步伐邁入千禧年之時,我所在的縣城也在此時撤縣為區,那個古老的,從五代就開始使用的縣城名字變成了另一個名字,而在行政概念上,它從相對而言獨立生長的一塊土地進一步向城市的城鎮化發展靠攏,好像只有在城市的歷史記載裡,以及那條永遠在堵車的鄞縣大道記下了它曾經的名字。

  • 陸土地政策改革 深圳帶頭探路

    陸土地政策改革 深圳帶頭探路

     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之際,再迎來擴大改革的利好,11日大陸中央針對深圳發布的試點方案當中,有關「支持在土地管理制度上深化探索」內容備受關注。大陸專家認為,如今大陸面對國內土地改革較謹慎,但在「雙循環」背景下推進新型城鎮化,更需有新的土地政策配套,如果深圳能夠做出一些成績,可能為其他地區探路、盤活大局。

  • 陸土改推深圳帶頭 探路盤活大局

    陸土改推深圳帶頭 探路盤活大局

    深圳特區在成立40周年再迎擴大改革利好,11日大陸中央發布《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當中有關「支持在土地管理制度上深化探索」內容備受關注。大陸專家認為,如今大陸面對國內土地改革較謹慎,但在「雙循環」背景下推進新型城鎮化,更需有新的土地政策配套,如果深圳能夠做出一些成績,可能為其他地區探路、盤活大局。

  • 陸修土管法 農民盼拿實際好處

    陸修土管法 農民盼拿實際好處

     大陸新《土地管理法》於2020年元旦正式實施,未來只要符合規畫和用途管制,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將可出讓租賃、入股,對於有工業用地需求的業者將是一大利多;同時,該法也保護農業用地、保障農民居住權益,並讓農民有更多的收入來源,以促進農村經濟繁榮。

  • 試行5年 海滄台助計畫升級3.0版

    試行5年 海滄台助計畫升級3.0版

     廈門市海滄官方23日上午宣布,將探索學習台灣建築與城鄉發展研究模式,邀集兩岸學者專家共同成立城鄉發展研究基金會,以顧問團隊+執行團隊+項目運作,將台籍社區主任助理的社區總體營造計畫,升級到3.0版。未來再將研究成果提供給全大陸各省市參考。

  • 海滄放大絕 台助計畫升級3.0版

    廈門市海滄官方23日上午宣布,將探索學習台灣建築與城鄉發展研究模式,邀集兩岸學者專家共同成立城鄉發展研究基金會,以顧問團隊+執行團隊+項目運作,將台籍社區主任助理的社區總體營造計畫,升級到3.0版。未來再將研究成果提供給全國各省市參考。

  • 陸房地產還有10年上升期

     城市是房地產市場生長的基礎,城鎮化為房地產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認識和理解房地產業,需要從城鎮化角度切入。當前,大陸城鎮化率已接近60%,城鎮化進入關鍵發展階段,由此引發的一系列效應傳導使房地產領域呈現出諸多不同於以往的新特徵和新趨勢。具體而言,可從城鎮化發展空間、增量人口的分布、民眾財富增長變化、城市土地供應4個方面來進行考量。

  • 兩岸新視界:巴曙松》陸房地產還有10年上升期

      城市是房地產市場生長的基礎,城鎮化為房地產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從長期內認識和理解房地產業,需要從城鎮化角度切入。當前,大陸城鎮化率已接近60%,城鎮化進入關鍵發展階段,由此引發的一系列效應傳導使房地產領域呈現出諸多不同於以往的新特徵和新趨勢,對房地產政策和市場各方提出了新挑戰,也提供了新機遇,需要審慎地加以應對、適應和優化。具體而言,可從城鎮化發展空間、增量人口的分佈、民眾財富增長變化、城市土地供應四個方面來進行考量。

  • 中國瞭望-從激情逐步回歸理性的大陸房市

     在資金潮、資產荒和財富效應的共振之下,2016年大陸房地產行業風險加速集聚,況且二線城市投資過熱、三四線城市庫存壓力難解、資金面寬鬆導致拿地槓桿率攀升等,更為大陸房地產開發經營業者營運埋下隱憂。

  • 陸房市新策 小城鎮化退出舞台

    陸房市新策 小城鎮化退出舞台

     大陸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在日前閉幕,但會議中釋出的訊息仍在各界持續發酵。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會議最受矚目的是,大陸領導層不僅提前為2017年持續打房進行表態,亦表明將會針對房價壓力大的城市提出對策,亦即大城市圈的戰略日漸清晰,而小城鎮化戰略或將就此退出歷史舞台。

  • 陸房價瘋漲 須從土地供給下手

     這幾年大陸房價居高不下,帶動房租大幅走揚,許多工薪族感嘆現在是「買不起也租不起」。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認為,大陸房價瘋狂上漲,除了不利中產階級進一步擴大,更成為新型城鎮化的最大障礙,必須從土地供給側改革下手,降低土地供給成本和提高供給效率。

  • 農地解禁 陸拋兆級財富原子彈

    農地解禁 陸拋兆級財富原子彈

     一開年就股匯雙殺,中國大陸經濟持續放緩,外界普遍看淡今年景氣,然而大陸似乎還有隱藏版的「財富原子彈」未啟動!人行官網提到,將推出「兩權抵押貸款試點」,也就是活化農村土地資產,讓農村土地可以拿來換現金,有評論認為,這等於一下子給中國活化了10兆(人民幣,下同)量級的財富。

  • 陸引世行力推PPP 加快城鎮化

    陸引世行力推PPP 加快城鎮化

     大陸財政部首度透露,推動城鎮化資金需求達42兆元(人民幣,下同)之多,為因應大陸政府未來在基礎建設的財政需求,根據財政部規畫,該部正引進包括世行、亞行等國際金融組織,在上海、哈爾濱等地探索以PPP(公私合作夥伴關係)模式推動城鎮化建設的可能性,一旦該模式可行,將可有效化解地方債務風險。

  • 陸城鎮化 砸159兆台幣搞基建

    陸城鎮化 砸159兆台幣搞基建

     大陸新型城鎮化起跑,外界憂心經濟減速將延緩城鎮化進度;不過,世界銀行(WB)高層評估,因應城鎮化所需,預期大陸在未來15年投入5.3兆(美元,下同),約合新台幣159兆元,從事相關基礎建設;同時世銀與大陸國發中心聯合發布報告,指大陸官方應擴大地方財政收入,解決錢從哪裡來的問題。

  • 城鎮化財源 市場機制解決

    關於大陸城鎮化的資源配置,大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和世銀25日聯合發布「中國:推進高效、包容、可持續的城鎮化」的報告指出,大陸城鎮化建設需要以市場為基礎配置土地、勞動力和資本,換句話說,官方須有效運用市場機制解決錢從哪裡來的問題。

  • 新城鎮化 6年投入42兆人幣

    新城鎮化 6年投入42兆人幣

     新型城鎮化為大陸首要改革,大陸財政部副部長王保安表示,預計2020年城鎮化率達到60%,投資需求約為42兆元(人民幣,下同),主要是來自社會投資。而另一方面,中國社科院報告也指出,每個人農民市民化的代價將平均多付出11.8萬以上的成本,但若是在北京,要付出的成本恐高達83萬。

  • 陸城鎮化 6年1億人進城落戶

     大陸「新型城鎮化規劃」終於出爐,預定6年內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實現1億農民工在城鎮落戶。

  • 不肖村官攪局 新型城鎮化蒙塵

     大陸全國兩會召開在即,預期「新型城鎮化」會是兩會期間的重頭戲。陸媒在會議前夕,特別呼籲中央要正視城鎮化中隱含人謀不臧的大問題,某些不肖地方村官上下其手變身「土地財神」,有的身家甚至上億人民幣,形成打著城鎮化旗號,行貪腐之實的歪風。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