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地宮文物的搜尋結果,共12筆
自古以來宗教與政治的關係就密不可分,兩者都需要信仰,也都牽涉重大的利益。在佛教盛行的亞洲,佛骨舍利雖說具有歷史的價值,也是宗教的重要象徵,但這些年兩岸經濟逐漸發達後,佛骨舍利反而成為政治與商業化炒作的標的,其間真假難以辨別,只宜當歷史文物看待, 涉入太深有害無益。
大陸陝西省文物局召開記者會公布了2022年度的重要考古發現,其中也包括廣受矚目的秦始皇陵也有重大的成果。這是耗時13年的秦始皇陵兵馬俑1號坑第3次發掘正式公布的成果,除了清理出陶俑、陶馬、戰車與兵器等千餘件埋藏數千年古物之外,還意外地發現兵馬俑1號俑坑甬道有被人挖開過,判斷應是當年建造的秦兵帶領項羽軍隊由入墓甬道進入兵馬俑坑,可以佐證史書上有關項羽發掘秦始皇陵的記載。
1993年6月,我方青年代表團要赴大陸參訪交流,海基會邱進益祕書長即派我與代表團一同前往大陸參訪。因為這是1993年「辜汪會談」之後第一次派副祕書長前往北京,在行前一星期,各方媒體皆報導了此一消息。
1993年4月29日「辜汪會談」,簽署了4項協議,其中一項是「兩會聯繫與會談制度」協議,規定了海基會副董事長與海協會常務副會長或兩會祕書長原則上每半年見面一次,就兩會會務進行協商。而兩會副祕書長每季度見面一次,就主管的業務擇地會商。
大陸陝西臨潼區一群村民進行燒磚及挖土工作時,意外挖到一座類似古墓的磚室,當地文物部門得知後,趕赴現場考察,無奈古文物早已被村民搶光,專家只能挨家挨戶勸說,最終才拿回部分文物,進一步研究發現,這座磚室其實是唐朝佛教地宮,裡面藏有佛祖舍利。
佛陀涅槃後,留下四顆牙齒不壞成為佛牙舍利,一顆由切利天帝迎至天庭,另外三顆舍利遺留人間。其中,一顆佛牙舍利近日在大陸安徽三祖寺出土,三祖寺是在重建大雄寶殿開挖殿基時,意外發現寺中藏有一個地宮佛牙舍利,宮內有一顆佛牙舍利。經有關文物部門初步認證,指舍利是宋仁宗時期皇室所賜。
素有「浙江第一塔」之稱的萬佛塔曾是浙江金華最重要的歷史地標之一,抗日戰爭時期,被迫拆毀。60年前,一次偶然的發現,被拆毀的萬佛塔舊址下面發現地宮,經考古發掘出土了180多件珍貴的佛教文物。
2007年南京重建大報恩寺,16日中華門外的大報恩寺遺址公園舉行開園儀式,17日起向民眾揭開神秘面紗。
北京明十三陵地宮出土的3000多件文物,包括絲織品、宮廷衣冠器物、喪葬儀器等,經歷8個多月的「搬家工程」,19日終於重回保存條件更好的地下庫房。可惜的是,其中一件萬曆皇帝穿過的龍袍,已經因為碳化嚴重碎裂發黑。
南方佛教千年經典文物首度跨海來台,「七寶瑞光–中國南方佛教藝術展」9月12日在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行開箱記者會,在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張譽騰、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與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策展人李天凱共同開箱,雷峰塔出土的千年古物–銀阿育王塔,榮耀展現在世人面前。
中華電信宣布,響應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地宮文物徵集活動」,共捐贈64件電信文物。
中華電信響應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地宮文物徵集活動」,捐贈64件具時代紀念價值電信文物,包括:磁石手搖式電話、投幣式公用電話、磁條電話卡、第一代類比式行動電話(黑金剛)、智慧型手機等,期望未來參訪民眾能一睹電信科技發展歷程,體會電信文物對於時代發展的影響。今由總經理石木標代表中華電信捐贈文物入地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