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地緣政治風險的搜尋結果,共326筆
2023年1月國際市場金融資產幾乎全面走揚,股匯債波動度明顯下滑,巿場投資氛圍大幅改善,資金回流非美資產,美元避險需求同步降低。美元指數從高點105回測102,繼2022年11月4日跌破50日均線支撐後,2023年1月9日與200日均線呈現死亡交叉,技術面進入偏弱勢格局。
產險業去年理賠防疫保單賠逾2,000億元,產險業者去年底陸續調整保費時引起市場議論,公平會年前也展開調查產險,了解保費調整的原因,主管機關查案後並沒有發現異樣,確認和防疫險理賠無關。
台股2022年大跌4,081.15點,除通膨升溫導致各國央行暴力式升息外,「地緣政治風險升級」意外成為另一元凶,外資對兩岸局勢悲觀看待,操作也「保守再保守」,導致資金大舉撤離。
產險業去年理賠防疫保單賠了逾2,000億元,產險業者在去年年底陸續調整保費時即引起市場議論,公平會在年前也展開調查產險保費調整原因,主管機關查案後沒有發現異樣,確認和防疫險理賠無關。
經濟數據持續顯示相對悲觀的景象,牛津經濟研究院29日公布《2023年第一季風險認知》調查結果,49%受訪企業近一個月變得更加積極,是18個月以來最大比例,顯示企業對全球經濟前景轉為樂觀,認為不再有更深層的衰退。此外,與全球金融危機期間規模相比,企業認為今年經齊負成長的可能性不到二分之一。
經過去年股債重挫,公股銀行建議2023年財富管理規畫重點方向,以強化穩健防禦為重,基金、保險都會精選合適商品,希望讓民眾有更多的選擇。
走過開高走低的2022年,在「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順利在立法院初審後,房市景氣猶如三溫暖一般,景氣將迅速從房價末升段,進入空頭,多頭掰了!邁向「黑天鵝滿天飛」的2023年,「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一如預期,火速三讀,房市正面臨六大結構性反轉的考驗。
美國聯準會(Fed)官方利率藍圖顯示,2023年再升息2碼後,利率峰值將會維持在5%一段時間、觀察數據反應,惟華爾街投行卻持降息論點,認為高利率會導致經濟衰退,Fed今年下半年可能被迫降息以挽救經濟,等於直接對賭Fed。
去年全球金融市場多空反轉,華爾街對2023年展望也普遍悲觀,主因是2022年美國聯準會(Fed)升息7次共17碼,這種激烈升息,衝擊了消費與投資,還有利率也直接影響的房地產市場,就連華爾街期望Fed預防性降息以避免經濟衰退的建議也遭拒。
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BERI)公布2022年第3次「投資環境風險評估報告」,受到去年中國大陸軍演等地緣政治風險等因素影響,讓台灣整體投資環境風險較前次評比滑落8名,降至全球第14名。
地緣政治風險讓半導體在地化成為各國新顯學,近來世界各國都向台灣半導體業界進行招商,晶圓代工廠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11日出席台灣先進車用技術發展協會召開的產業觀察及建言發表記者會中首度表示,力積電將與印度政府簽訂合作協議,透過先前與中國大陸合資設廠經驗,協助印度及當地的大企業設廠及培育人才。
西方與中國進行經濟「脫鉤斷練」的聲浪不斷,外界擔憂世界正面臨「去全球化」的時代。美國哈佛大學知名公共政策與經濟學教授羅格夫(Kenneth Rogoff)對此認為,地緣政治風險加劇之下,中國的作用將下降,日韓等亞洲國家的存在感將獲得提升。
受美國制裁中國大陸半導體及中國大陸內需消費不振衝擊,中華徵信所預期,2023年台灣對中國出口恐較2022年衰退5%至8%,拖累台灣今年全年整體出口值下滑至4350億美元至4525億美元間,年減5%至9.1%,衰退幅度遠大於主計總處預估的衰退0.22%。中華徵信所呼籲,產官學界應儘早提出減少出口衰退的因應對策。
以「企業家奧林匹克」之名享譽全球的《安永企業家獎》日前公布2022年得獎名單,環球晶圓董事長徐秀蘭榮獲年度大獎及〈鴻圖擘建企業家獎〉,將於2023年6月代表台灣與世界各國的年度得主共同角逐《安永世界企業家大獎》殊榮。
外媒報導指出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可能赴德國設廠,明年初將派團隊前往德國討論相關事宜。事實上,有關台積電將到德國設廠消息,2021年下半年就已傳開,至今仍然是「只聞樓梯響」,台積電則回應指出,不排除任何可能性,但目前沒有具體計畫。
台積電會不會變成「美積電」?台灣半導體產業是否會「去台化」?已成為綠藍兩個政治同溫層相互攻擊的口水話題,民進黨政府乘勢把這種憂心定位為中共的「認知戰」,一概否定其正當性。就事論事,「美積電」與「去台化」的論點確有過度衍伸之處,但不能否定台積電帶領周邊產業到美國設廠,是全球化逆轉與台灣地緣政治處境惡化的結果,是台灣40年來所未有的大變局,歷史性的挑戰需要歷史性的眼光研判與決斷。
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日發表《2022台灣CEO前瞻大調查》根據調查結果,超過8成(82%)台灣CEO面對未來三年國家景氣發展具有信心。
KPMG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13日發表《2022台灣CEO前瞻大調查》,調查結果發現影響台灣企業的五大風險有:監管法規風險、環境氣候變遷、新興/顛覆性科技風險、數位網路安全、屬地主義風險,而其中「監管法規風險」由去年第六名躍升為今年台灣CEO第一大風險。
總經與市場觀察: 聯準會主席鮑爾最新的談話中明確指出,雖然強調控制通膨的重點,但本次已納入2023年通膨預期將看到可信服的下滑,放緩升息步伐將是明智,最快可能在12月的會期時看到。市場預期12月升息2碼的機率已來到8成,且隨著核心PCE後續放緩,本波升息的高點也並未有再度攀升的情況,目前仍預估落在5%上下。另對應到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也由先前超過4%回落到目前的3.5%左右,帶動股市評價回升。
九合一選舉剛結束,執政的民進黨大敗,雖是地方性的選舉,但中央整體施政的結果,也是影響選票的重要原因之一。選後蔡總統於日前召集財經高層會議,會中決議確保房價、物價、與金融的穩定,並維繫台灣經濟成長動能與協助受衝擊產業與個人。近幾年來全球外在環境丕變,小型開放經濟體如台灣受高度的影響,短期的波動固應力求穩定外,確保長期的發展動能與產業的核心利益尤其重要。護國山群的半導體產業首當其衝,長期的影響實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