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城鎮化政策的搜尋結果,共113筆
近幾年因為新冠疫情打亂了全球的經濟運行,今年中國經濟增長也因為清零政策而急劇放緩,過去一年來的的數據讓許多專家重新思考「中國何時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一些更悲觀的人甚至懷疑「中國是否真的會超過美國」。
大陸澎湃新聞《馬上評》專欄4日發表首席評論員署名文章指出,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修訂這個名稱冗長的司法解釋,就是為了徹底解決飽受詬病的城鄉二元制「同命不同價問題」。今後,在民事賠償中,無論當事人的戶籍情況,都可以適用基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計算的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同命同價」稱得上是紀念中國城鄉融合發展的里程碑,推動公民平等權的標竿性事件。
今年(2020年)的每一天註定將被寫進歷史,除了全球市場的劇烈波動,以及各國央行為遏制經濟崩坍所採取的史無前例的聯手行動,這一年的中國全國「兩會」自然也備受關注。在延期舉行的會議上,中國首度放棄設定2020年的經濟成長目標,反應出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以及外在環境的高度不確定性帶來巨大的整體面阻力。
大陸人口流動的趨勢在發生變化,有人形容過去是「孔雀東南飛」,人才和勞動力湧向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如今是「孔雀開屏」, 越來越多人願意在新一線城市聚集扎根,使得小學生返鄉,也帶動「媽媽回家熱」,這或許是大陸又一次大發展前兆。
多項數據顯示大陸經濟持續下行,2019年恐更為劇烈,大陸政府為此提出「減稅降費」措施。上海復旦大學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研究中心副教授蘭小歡4日對該措施提升經濟成長的效果提出質疑,但認為大陸還有6億農村人口,只要有相應政策,將是新的經濟成長動能。
針對台灣面對大陸十三五規畫商機,台灣商業總會理事長賴正鎰6日出席「2016兩岸新經濟論壇」時表示,大陸提出的十三五規畫中,包含多面向的經濟發展計畫,未來帶來的龐大效益也將讓大陸繼續保持經濟引擎的增長動力。
中國財政部今日公告,財政部有關負責人針對實施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財政政策回覆記者提問,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的首要任務,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
大陸《十二五規畫》將於今年收官,緊接著《十三五規畫》明年上路,特別《十三五規畫》將迎來經濟新常態的時代,在十二五期間,大陸經濟擺脫全球金融海嘯,邁向全球第2大經濟體。十三五期間更是大陸經濟脫胎換骨的轉捩點,與過去改革開放30年形成重要的分水嶺,「十三五」將開啟大陸經濟轉型升級之旅。
大陸第十八屆五中全會將定調「十三五規畫」內容,除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20年的GDP(國內生產毛額)和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為目標外,下一個5年的GDP成長率,也是外界關注焦點,大陸國家發改委將成長底線定調在6.56%,但學界看法不一,而在十三五期間也將催生10兆人民幣級投資,其中以生醫等4大領域最為火紅。
大陸央行上周末宣布同時降準降息。此次「雙降」將給股市和樓市帶來什麼影響,需作前瞻性分析。
大陸經濟增長依舊乏力,包括企業利潤與投資都因經濟減速下降。摩根大通認為,為了「穩增長」,大陸官方貨幣政策將轉向「定向寬鬆」;高盛則預期,人民銀行最快月底前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降準)。
遠東集團旗下裕民航運(2606),其子公司裕民新加坡公司,委託中國船舶工業集團上海外高橋造船廠建造18.8萬載重噸海岬型散裝貨輪「裕通輪」(Cape Excelsior),今(30)日在上海外高橋造船廠舉行命名交船儀式。典禮由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先生親自主持,邀請新加坡海事及港務管理局局長陳國強的夫人傅美晶命名夫人。
本周中國重量級國家會議陸續登場,首先由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打頭陣先於3日揭開序幕,全國人大十二屆三次會議緊接著於5日登場,兩會議皆為期11天,以往兩會期間的會議結論對接下來中國一年政策方針和經濟改革便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再搭配今年剛好是十二五計畫的收尾年,兩會期間討論將進一步定調接下一個五年計畫,市場關注將有更多財政政策與國企改革細節出台,也因此,今年的兩會格外受到外見的關注。
匯豐和Markit聯合公布,12月匯豐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創7個月來新低降至49.5,不僅較11月終值50.0來得低,更是7個月來首次跌破50的盛衰分界線。
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8日透露,《居住證管理辦法》、《城鎮住房保障條例》、《關於進一步做好農民工工作的若干意見》、《城市規模劃分標準調整方案》等推動新型城鎮化的配套政策即將推出。
由於中國8月經濟數據不如預期,工業生產增幅創海嘯以來新低、進口與零售總額成長放緩,信貸指標如M2貨幣供給年增率亦降至12.8%,以及可能陷入通貨緊縮的陰霾揮之不去,讓人對中國經濟前景疑雲大起。
中國社科院最新研究報告,除首度對2、3線房市提出「崩盤」示警,也釋放出「解除限購無用」的重大政策信號,把這波房市鬆動主因指向「供需失衡」,排除政策打壓和市場預期因素,這將左右大陸決策層對房市的後續態度。
在中國人要往大城市發展的傳統觀念下,儘管大陸政府不斷推動城鎮化政策,讓城市能夠吸納更多農村人口,但還是出現城鎮化人口往超大或小型城市流動的2極化現象。因此,過去城鎮化政策已經無法符合需求,必須改變一昧推動硬體建設的心態,以新的思維和改革方式,解決人口流動問題。
巨路國際(6192)調整電子通路事業部門的努力看到回報,今年第1季的毛利率大幅攀高至29.6%,比前一季的26.7%增加2.9個百分點,帶動單季獲利來到1.8億元、EPS為1.51元,為去年以來的單季新高。
4月中國匯豐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優於預期為48.3,雖仍低於50,但已較前月改善且中止連續5個月下滑疲態,其細項新訂單指數也同步向上。以過往經驗觀察,當新訂單指數低檔向上,新興股市下檔風險相對降低。再者,由於中國領導高層已經暗示就業市場將與經濟成長率更為重要,如果未來經濟情況,尤其是就業數據持續走疲,官方就可望採取更多刺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