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報刊雜誌的搜尋結果,共25筆
1982年,我記得的國外新聞,之一是科幻電影《銀翼殺手》;它的機器人如今已不是科幻,是真實。之二是馬奎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的《百年孤寂》使魔幻寫實風迷一時,後來幾乎在台灣文壇氾濫成災。我記得的國內新聞,之一是228事件最後一批受刑者24人在囚禁35年後獲釋返家(9月24日)。之二是197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俄羅斯作家索忍尼辛自美訪台11天(10月16-27);10月23日我也在台北中山堂台下聽他演講〈給自由中國〉。
台灣正逐步邁向超高齡社會,高齡衍伸的議題也日漸受到重視,由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主辦的第二屆「銀響力新聞獎」今(21)日在台北誠品生活松菸店表演廳辦理頒獎典禮。中國時報記者林良齊以《慘!逾2萬名高齡時薪勞工 無法領取1萬元生活補貼》報導獲網路媒體類即時新聞首獎,點出疫情下的紓困竟有年齡歧視,國內高齡就業環境應改善。
中華航空機上娛樂再升級,嶄新推出「華航雲端書坊 Dynasty Sky Reading」電子刊物服務,全機隊、全艙等旅客均可使用手機等個人電子設備瀏覽書報雜誌,上百種刊物無限下載「吃到飽」,即便在高空也能閱讀當日的《中國時報》,盡情享受閱讀零時差的飛行新體驗。
蘆荻社區文化中心19日舉辦「十周年轉型發刊改版茶會」,現場彷彿社區同樂會,來自三重蘆洲勞動百工、對地方文史藝文感興趣的社區民眾、雜誌受訪者與編採團隊,三蘆社區報讀者、與長期推動地方文化紮根的地方好朋友參與。
前幾天路過小時候老進去蹭書看的一家新華書店,想起好久沒買雜誌看了,就走進去想買本雜誌看看。走上二樓,走過暢銷書櫃檯,陳列著三排雜誌架,這裡會密密麻麻地放滿最新的雜誌,《讀者》、《意林》是基本,學習類的雜誌和地理類的雜誌也放在顯眼的地方,然後就是我要買的那些了——《第一財經週刊》、《Vista看天下》、《南方人物週刊》什麼的。最新的一期放在最外面,陳舊的一期被狼狽地塞在後面。
掀起洪通熱潮,當屬70年代的《中國時報》,當時的人間副刊主編高信疆在洪通逝世10周年畫展座談時,回顧洪通當年的一夕爆紅,以及後續面臨打壓,乃至藝術圈略帶貶抑稱其靈異畫家,仍強調:「當年做得很對,完全沒有錯誤」。
回到七張已是凌晨四點。本以為這個點路上是鬼影都沒有的,沒想到捷運站出口處燈火通明,許多阿伯、阿公聚在一起,彎著腰,熱火朝天地在地上摸索,本來這麼晚了,我是打算徑直回家的,但內心的疑問又驅使我折回來一探究竟。
回到七張已是凌晨四點。本以為這個點路上是鬼影都沒有的,沒想到捷運站出口處燈火通明,許多阿伯、阿公聚在一起,彎著腰,熱火朝天地在地上摸索,本來這麼晚了,我是打算徑直回家的,但內心的疑問又驅使我折回來一探究竟。
文化部疫後振興加碼推出600元「藝FUN券」,7月22日上路,將以「藝文專用、不限區域使用」為原則,預計以12億元經費希望創造50億元產值。文化部文創發展司長陳悅宜說,報刊雜誌也在藝FUN券適用「白名單」,預計有1萬家業者能適用登錄。
新冠肺炎嚴重肆虐全球,也重創好萊塢影圈,許多大明星紛紛開始降低外出頻率待在家,影視工作也幾乎全面停擺,受衝擊的還有追在明星後面搶獨家的狗仔、攝影師,大喊「要擠出報導比以前更難,不知以後如何做下去?」
針對監察院彈劾新任台大校長管中閔為雜誌寫稿一事,管中閔義務律師團晚間發出聲明,認為管與雜誌社沒有定期供稱的契約關係,稿費作為認定兼職之依據於法無據,同時,投稿屬言論自由,所以「彈管案,以法無依據之理由提出錯誤彈劾,令人遺憾。
資深媒體人吳戈卿,因心肌梗塞病逝,享年62歲。我與他有師生交誼近40年,十分不捨。他輔大社會系畢業,考入當時文大政治研究所新聞組,因新聞組尚未獨立招生,隸屬於政治所,1班不過3、4位研究生,他的同班同學有文大校長李天任、國民黨前組工會副主任黃重憲等。
近日,李小姐的自助報刊亭現身南寧街頭,引來關注。據了解,3個月來,她每天都會清點錢罐,只發現過兩次數目不對的情況。
白雲區文廣新局、白雲區太和鎮人民政府牽頭組織的「掃黃打非」宣傳活動暨「書香羊城、全民閱讀」智能報刊亭開設儀式,27日在太和鎮文化廣場舉行。
隨著網路盛行,媒體的型態也隨著轉變,《時報周刊》為了讓更多的消費者能夠享受吸收新知與閱讀的樂趣,近來致力提供讀者更多元化的閱讀管道,日前,《時報周刊》宣布,將與Kono電子書平台合作上架。
開卷【歐美書房】
盧淑芬,叱吒時尚圈的女強人,時尚雜誌領域20多年的經驗,讓她習慣用優雅的態度,處理生活中的大小事。卸下華服,回歸家庭,無論再忙,親手做飯是她對家人的愛的表現,「美味、健康、有效率」是盧淑芬料理的三大原則,而牛頭牌鋼厚釜電子鍋就是身兼妻子、母親、ELLE雜誌總編輯三重身分的她,輕鬆享受美味關係的最佳夥伴!
法國諷刺漫畫雜誌「查理週刊」遭恐怖襲擊後,發行的首期雜誌15日開始在鄰國比利時銷售,供應量遠高於往期雜誌,在短短幾分鐘內全部售罄。
走在北京的道路上,經常會看到「報刊亭」,這在大陸的主要城市中是很常見的,它們通常設在天橋下的人行道上,或公車站牌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