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塑膠購物袋的搜尋結果,共30

  • 地方推升級版 讓快遞包裝大瘦身

    地方推升級版 讓快遞包裝大瘦身

     大陸官方從今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限塑令」,禁止包含餐飲業的一次性塑膠品等使用,但除中央政策外,實際各地方也積極備戰,例如上海、江浙、粵川等地都加快執行腳步,發布「升級版」的禁塑地方法規。例如不只鎖定餐飲業,杭州、貴陽、成都等地都早明確表示,2020年底之後凡是市區商場、超市及藥店等場所都禁止使用不可分解塑膠袋。

  • 大陸治汙轉捩點 2025揮別塑膠袋

    大陸治汙轉捩點 2025揮別塑膠袋

     大陸已實施史上最嚴「限塑令」,全面禁用塑膠吸管、超薄塑膠購物袋,超過50個主要城市外賣、超商等商業活動,禁止或限制使用其他的不可降解塑膠製品,違者最高處罰10萬元(人民幣,下同),大陸塑膠汙染治理進入階段性轉捩點,目標在2025年全面禁塑。

  • 北京最後通牒 驅逐不塑之客

    北京最後通牒 驅逐不塑之客

     面對愈來愈浮濫的塑膠包裝,北京市決定開鍘,並公布限塑令10條,除了禁止、限制部分塑膠製品的生產和銷售外,更聚焦餐飲、外賣平台、批發零售、電商快遞、住宿會展、農業生產等六大重點行業強化減塑力度,全面吹起環保風,未來民眾生活中的吃、住、購等方方面面都將「限塑」。

  • 大陸「限塑令」將登場 帶動環保商機

    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19日公佈《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指出,到2020年底,將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到2022年底,一次性塑料製品的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得到推廣。

  • 日本明年7月起購物用塑膠袋都要收費

    日本明年7月起購物用塑膠袋都要收費

    日本政府大致決定,從明年7月1日起,將要求所有零售店提供顧客的塑膠購物袋都要收費。

  • 零售企業減塑不及格 綠色和平籲龍頭企業擔先鋒

    綠色和平今天發布「2019臺灣零售通路企業減塑評比報告」,針對九家企業的減塑表現評分,結果發現沒有一家減塑合格!九家企業中,前五名是全聯、全家便利商店、好市多、統一超商和家樂福,減塑作為高於整體平均表現;而愛買、大潤發量販店、頂好超市與美廉社則墊底,低於平均表現。這也是臺灣首次針對企業的塑膠使用狀況進行評分。

  • 全聯力行減塑 蔬果99%使用可分解PLA材質

    全聯力行減塑 蔬果99%使用可分解PLA材質

    綠色和平組織今(2日)公布3月份調查台灣10大連鎖賣場進行塑膠使用情況,包括生鮮蔬果、烘焙、熟食、蛋類4個區域產品,約1萬4425項77%使用塑膠包裝。並指出其中塑膠包裝使用比例最多的前3名是好市多96%、美廉社95%、全聯92%,引起關注。

  • 海南限塑令升級為禁塑令 明年底前全面禁售用

    大陸自2008年起實施「限塑令」,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膠購物袋。但效果並不顯著。海南省自今年起分種類逐步推進全面禁塑,實施十餘年的「限塑」升級為「禁塑」。

  • 日擬制定新戰略 大幅削減塑膠垃圾

    共同社報導,日本中央環境審議會18日召開迴圈型社會小組會議,討論旨在大幅削減作為海洋污染等引發國際高度關注的塑膠垃圾的「塑膠資源迴圈戰略」。新設立的小委員會將研究具體措施和數值目標,最快年內匯總報告草案。歐盟等率先實施的一次性容器和塑膠購物袋限制措施將成為焦點。

  • 「袋袋相傳」走進超商  二手購物袋免費取用

    「袋袋相傳」走進超商 二手購物袋免費取用

    推廣減塑綠生活,台南市政府環保局推動「袋袋相傳」逾2年,已有5萬4000多個二手購物袋被民眾取用,展現源頭減塑成效,今年將觸角伸入便利超商,5月起在永康區25家全家便利商店設置二手環保購物袋取用及捐贈點,免費提供二手購物袋或受理捐贈二手購物袋,方便民眾響應減塑運動,隨手做環保。

  • 明年起連鎖速食 內用禁塑膠吸管

    明年起連鎖速食 內用禁塑膠吸管

     環保署擴大限塑,明年起包括麥當勞等一定規模餐飲業,將不得替內用飲品提供塑膠吸管,2025年起所有業者都不得免費提供塑膠吸管、塑膠購物袋、免洗餐具、塑膠飲料杯等4大塑膠製品,並會以價制量,1個塑膠袋恐漲至5元,2030年則全面禁用。

  • 明年起「禁用塑膠吸管」 網怒:看看日本都怎麼做

    環保署宣布擴大限塑,明年起包括麥當勞等餐飲業者,所有內用飲品不再提供塑膠吸管,2025年起所有業者都不得免費提供塑膠吸管、塑膠購物袋、免洗餐具、塑膠飲料杯等4大塑膠製品。

  • 擴大限塑 明年連鎖速食內用不得提供塑膠吸管

    環保署宣布擴大限塑,明年起包括麥當勞等一定規模的餐飲業者,將不得替內用飲品提供塑膠吸管,2025年起所有業者都不得免費提供塑膠吸管、塑膠購物袋、免洗餐具、塑膠飲料杯等4大塑膠製品,並會以價制量,1個塑膠袋恐漲至5元,2030年則全面禁用。

  • 工商社論》今年全球環保大趨勢:減排與限塑

     從去年12月到今年的第一個月,已經可以看出一個世界性的環保政策大趨勢,無論是「減排」或是「限塑」,體認這個目前只是方興未艾的全球趨勢,無疑是企業界和消費者未來必須正視的重大課題。

  • 明年元旦起 禁止一袋一杯

    明年元旦起 禁止一袋一杯

     環保署宣布,明年元旦起擴大限制塑膠袋使用並同步展開稽查,新增7類業者不得免費提供購物塑膠袋,包括書局文具店、手搖飲料店、西點麵包店及藥妝店等,預計有8萬家業者受到影響,每年可減少15億個塑膠袋,業者若違規提供塑膠袋,將遭處6000元罰鍰。但新增管制對象排除夜市、傳統市場及攤商,環保團體認為減塑力道仍有待加強。

  • 量販、超市響應減塑

    量販、超市響應減塑

     環保署提出「限塑、減塑、無塑」理念,量販、超市等通路最快明年1月起不得提供免費塑膠袋,大潤發昨表示,不只在台北市、新北市店內停售購物用塑膠袋,7月1日起全台22店全面搶先自主施行;家樂福、愛買和全聯則階段性宣導或施行,建議消費者改用環保二次袋。

  • 垃圾剋星 科學家發現這種毛毛蟲連硬塑膠都能消化

    垃圾剋星 科學家發現這種毛毛蟲連硬塑膠都能消化

    科學家最近意外發現螟蛾(wax moth)的幼蟲可以輕易的吃掉一些常見的塑膠製品如聚乙烯(polyethylene),因此有望幫助人類解決掉每年製造出來的大量塑膠垃圾。

  • 台灣海洋垃圾調查 寶特瓶躍居榜首

    國內環團發現,今年淨灘活動撿到最多的海洋垃圾變成寶特瓶,取代過去的塑膠袋。躍居「黑名單榜首」的寶特瓶,近3分之1是在澎湖縣內拾獲,而澎湖的海漂寶特瓶,又有近半是從中國大陸漂洋過海而來。

  • 海洋廢棄物 環團:今年寶特瓶最多

    環保團體荒野保護協會今天公布2016年海洋廢棄物,今年寶特瓶撿到3萬7657個,超過去年榜首塑膠瓶蓋。塑膠瓶蓋今年為第2名,第3名則為吸管。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