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境外機構的搜尋結果,共291

  • 境外機構投資陸債券 連9月淨買入

    境外機構投資陸債券 連9月淨買入

     境外機構今年來積極投入大陸債券市場,截至10月底,共有1110家機構進行投資,累計淨買入量近1兆元(人民幣,下同,約合新台幣4.4兆元),並已連續9個月淨買入大陸債券。

  • 1110家境外機構投資大陸債券市場 連9月淨買入4.4兆

    1110家境外機構投資大陸債券市場 連9月淨買入4.4兆

    大陸央視新聞6 日報導,境外機構已連續9個月淨買入中國大陸債券,近期境外機構淨買入與增持大陸債券,呈現逐月明顯增加趨勢。2023年以來累計淨買入量近1兆元(人民幣,下同,約合新台幣4.4兆元),10月外資淨買入量已超過2000億元;第三季以來,境外機構持債量保持快速增長,其中10月增持近400億元,初估11月增持量有望達到2500億元。

  • 社評/人民幣境外需求強 大陸經濟不會差

    社評/人民幣境外需求強 大陸經濟不會差

     近期人民幣持續貶值,境外需求卻異常強勁,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國際支付報告,8月人民幣國際支付占比3.47%,不僅創歷史新高,距排名第四的日圓僅少0.21%。無獨有偶,離岸人民幣債券發行金額至9月27日達4400億元人民幣,再度寫下歷史,同期間境外機構在大陸境內發行債券(熊貓債)亦來到1240億人民幣,離2016年1300億歷史高點差距不到5%,第四季有機會續寫新高。

  • 旺報社評》人民幣境外需求強 大陸經濟不會差

    旺報社評》人民幣境外需求強 大陸經濟不會差

     近期人民幣持續貶值,境外需求卻異常強勁,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國際支付報告,8月人民幣國際支付占比3.47%,不僅創歷史新高,距排名第四的日圓僅少0.21%。無獨有偶,離岸人民幣債券發行金額至9月27日達4400億元人民幣,再度寫下歷史,同期間境外機構在大陸境內發行債券(熊貓債)亦來到1240億人民幣,離2016年1300億歷史高點差距不到5%,第四季有機會續寫新高。

  • 陸擬放寬外資A股持股限制

    陸擬放寬外資A股持股限制

     2023年以來陸港股市欲振乏力,大陸政府頻頻推出救市措施。外媒22日引述知情人士透露,監管部門為了繼續開放與活躍資本市場,正考慮提高境外投資者,對部分行業A股上市公司持股比例上限的政策建議。

  • 外資落跑還是避匯率風險?陸股北向資金單月流出創5年新高

    外資落跑還是避匯率風險?陸股北向資金單月流出創5年新高

    8月以來大陸股市相對疲軟,證券市場也發現以外資為主的「北向資金」已連續淨流出達829.23億人民幣(約合113.7億美元),創下5年來單月淨流出新高。坊間傳言外資可能會持續流出上海與深圳兩大股市,市場人士分析稱,由於人民幣仍看跌,外資持續流出的操作可能是為規避匯率風險。

  • 外資挺陸債 6月增持900億

     大陸債券再獲國際投資人追捧。最新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境外機構已連續兩個月增持大陸銀行間債券,6月單月的增持規模更高達約人民幣(下同)900億元,月增幅創2021年初以來最大。今年上半年外資淨買入境內債券近790億美元,已扭轉去年淨賣出的趨勢。

  • 外管局:大陸債市發展領先全球

     大陸外匯管理局21日表示,上半年人民幣匯率預期穩定,跨境資金呈現淨流入格局,當前來看中國經常帳戶表現較強韌性,經常帳戶保持合理順差的趨勢不會改變。未來境外投資者應該還會增持人民幣資產,大陸的債券市場仍有吸引力。

  • QFII入市20年 持股市值達兆元人民幣 遍布各版塊

    QFII入市20年 持股市值達兆元人民幣 遍布各版塊

    從2003年7月9日,瑞銀通過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機制完成外資購買A股股票第一單,意味著QFII正式大陸證券市場上參與投資,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大幕由此拉開。目前QFII/RQFII(人民幣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逐步成為資本市場重要參與者,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數量達到770家,持股市值約兆元(人民幣,下同),成為大陸A股增量資金的穩定來源之一。

  • 人民幣匯率持續走低 陸專家:外匯市場基本面支撐有望逐步增強

    人民幣匯率持續走低 陸專家:外匯市場基本面支撐有望逐步增強

    由大陸國務院舉辦、中共中宣部領導和管理的《經濟日報》報導,受內外部因素綜合推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近期延續波動走勢,引發市場關注。6月28日,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盤中跌破7.25,離岸人民幣一度跌至7.2692,均創下2022年11月以來的新低。如何看待近期人民幣匯率走勢?人民幣匯率會不會長期走弱?

  • 中證監方星海喊話 歡迎國際機構擴大在華投資

    中證監方星海喊話 歡迎國際機構擴大在華投資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昨在2023全球投資者大會喊話,中國真誠歡迎符合條件的國際金融機構和投資者擴大投資展業規模和水平,「中國與境外市場不處在同一經濟周期,中國資產與其他市場資產存在相關性差異,這些都彰顯出中國資產在全球資產組合中的投資價值。」

  • 大陸外貿如何穩規模優結構 專家:外貿大省發揮主力軍作用

    大陸外貿如何穩規模優結構 專家:外貿大省發揮主力軍作用

    澎湃新聞26日報導,大陸國務院辦公廳25日發布《關於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意見》(《意見》)18條舉措,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大陸專家解讀,重點在於穩住對發達國家出口、拓展東協市場;外貿大省發揮主力軍作用;穩定重點產品貿易,培育汽車出口優勢;引導加工貿易向中西部、東北地區梯度轉移。

  • 人幣中間價兩連跌 在岸價開盤貶41點報6.8758元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人民幣兌一美元中間價18日報6.8814元,較上個交易日跌135基點(bp),兩連跌,上個交易日報6.8679元。

  • 約70家房企撤銷境外信評 碧桂園也跟進

     國際信評機構標普日前發布報告表示,應碧桂園的要求,撤銷其發行人信用評級。碧桂園方面表示,本次評級撤銷不會觸發公司存量債務的加速清償條款。同時跟據中國房地產報之前的統計,截至目前,已有陽光城、佳兆業等約70家房企向國際三大評級機構提出申請撤銷評級。

  • 陸拋售美債 持倉12年新低

    陸拋售美債 持倉12年新低

     美國財政部當地時間15日公布最新數據,中國10月繼續減持美債,持有美債規模較上月下降240億美元,至9,096億美元,為2010年6月以來最低水平。今年以來,中國已累計拋售高達1,591億美元的美債,但仍為美國第二大海外債主。

  • 易綱:陸明年通膨料保持溫和

    易綱:陸明年通膨料保持溫和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2日表示,得益糧食豐收和能源價格穩定,大陸當前通膨率約2%。在能源價格平穩,同時致力發展再生能源穩定電價情況下,易綱預計,大陸2023年通膨將保持在溫和區間。

  • 鬆綁外資投入債市 匯出入幣種須一致

     為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債市,大陸政府18日公布新規完善即期結售匯管理,允許境外投資者透過結算代理人以外的第三方金融機構辦理。意味著正式在法規層面明確規定,允許境外投資者透過結算代理人以外的第三方金融機構,辦理即期結售匯。

  • 陸約70家房企 申請撤銷境外機構評級

    陸約70家房企 申請撤銷境外機構評級

    國際信評機構標普8日發佈報告表示,應碧桂園(02007.HK)的要求,撤銷其發行人信用評級。對此,碧桂園方面表示,本次評級撤銷不會觸發公司存量債務的加速清償條款,不會對公司的償債能力及融資能力產生不利影響。

  • 陸債9月流出外資14億美元

    陸債9月流出外資14億美元

     經濟放緩令投資人卻步,國際金融協會(IIF)美國時間5日公布最新數據顯示,9月新興市場投資組合,再次出現外資外流,是過去八個月中第七個月出現外流。其中,外資從中國債市資金流出14億美元,過去八個月總計流出982億美元。

  • 外資出逃 連六月減持中國債券

    外資出逃 連六月減持中國債券

     外資持續減持中國債券。國際金融協會(IIF)4日發表報告預計,外國投資者7月繼續減持中國債券,減持規模約30億美元(約人民幣202億元),且四個月來首次拋售股票,共賣出35億美元。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