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增生性瘜肉的搜尋結果,共05筆
名嘴狄志為曾透露自己得了一種「治不了的怪病」,發病時痛不欲生,有名醫替他看診後,認為是「非典型肢體不寧症」,也有醫生說是「帕金森氏症」,飽受折磨的他,至今仍查不出病因,近日他又透露去照大腸鏡結果,竟驗出「癌變前兆」,讓他決心為健康戒糖戒紅肉,「我還要看著我兒子長大」。
「大腸癌的關鍵就在於大腸瘜肉!」亞東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同時也是防癌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及台灣癌症墓金會顧問的熊佩韋表示,台灣癌症基金會曾公佈30~39歲民眾接受大腸鏡檢查竟然發現50%以上都有大腸瘜肉。長瘜肉不一定以後一定會得到癌症,因為依病理切片化驗結果,常見3類型分別是增生性瘜肉、發炎性息肉及腺瘤性息肉,前兩者為良性很少癌變,但腺瘤性癌肉若逐漸長大,則10年後可能惡化成大腸癌。
綜藝天王豬哥亮3年前確診大腸癌2期,去年因病期惡化入院接受手術,當時其主治醫師預估他生命應還有1年,今卻傳出病情急轉直下。醫師指出,民眾平時應少吃紅肉和油炸物、多吃蔬果,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效果。
大腸癌連8年居我國10大癌症發生率之首,平均不到35分鐘便有1人罹癌。根據最新統計,軟體工程師、行銷企畫、公務員、醫護人員和營建人員,是大腸瘜肉好發的五大職業,「超過9成發現者超時工作」;醫師表示,該五種職業容易作息不正常、少運動、飲食重鹹少蔬果,是易長瘜肉的主因。
大腸癌發生率居所有癌症之冠,每年約新增1萬人罹癌,且有年輕化趨勢,根據健檢中心分析3千筆資料發現,49歲以下大腸檢出瘜肉患者在99年約為5成,102年則上升到6成3,醫師指出,大腸瘜肉不一定要切除,若是腺性瘜肉較易產生癌變需儘速處理,建議民眾定期做大腸鏡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