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增量資金的搜尋結果,共300

  • 《金融》永豐銀推美元綠色活期存款專案

    永豐金(2890)旗下永豐銀行首度推出以美元活期存款為主的綠色存款方案,自今(6月1日)起至下(6)月底前,自然人客戶上網登錄成功,除享綠色存款-美元活存利率加碼2%限時優惠外,也以具體行動傳達對環境永續的重視。

  • 省避險成本 壽險搶進台幣計價美債ETF

     國內投信頻頻追加募集債券ETF額度,壽險資金亦協助「加油添柴」。主要是美元避險成本高漲,換匯(CS)成本飆破3%,壽險資金想要追求美債的高利報酬,又擔心避險成本吃掉報酬率,因此轉投資新台幣計價美債ETF基金,即可省下避險成本、又不吃海外投資額度,同時提升新錢投報率,一舉三得。

  • 陸住戶存款下降 消費信心回溫

    陸住戶存款下降 消費信心回溫

     中國人民銀行11日公布的最新金融數據顯示,4月住戶存款較上月減少達人民幣(下同)1.2兆元,引發關注。市場專家分析,這意味大陸民眾的消費信心、意願和需求,正逐步回復中。

  • 北向資金連七買 A股有戲

    北向資金連七買 A股有戲

     據WIND資料統計,截至3月21日,北向資金近七個交易日均呈現淨流入。多家外資機構表示,隨著影響大陸經濟的正面因素繼續發酵,大陸股市前景良好,市場有望為投資者帶來具有吸引力的買入點,

  • 陸2月信貸、新增社融 優預期

     中國人民銀行10日公布2月份大陸主要金融數據,信貸、新增社融均優於預期,顯示大陸經濟持續復甦。分析指出,2月份居民短期和中長期貸款,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多,顯示信貸需求邊際改善,居民消費和房市銷售呈現回暖。

  • 陸一年「防疫帳」 廣東以711.39億人民幣高居首位

    陸一年「防疫帳」 廣東以711.39億人民幣高居首位

    據財新網統計,大陸31個省份中有17省公布2022年疫情防控支出,資金規模從10億元(人民幣,下同)左右到數百億元,其中廣東以711.39億元高居首位,浙江、北京防疫支出規模也較大,分別達435.09億元、近300億元。

  • 中國去年GDP增3% 資本拉動貢獻率5成

    中國去年GDP增3% 資本拉動貢獻率5成

     大陸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數據顯示,2022年2大陸國內生產總值(GDP)達121兆207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3%。其中資本形成拉動經濟增長1.5個百分點,貢獻率達50.1%。專家分析,2023年隨著政策穩增長重心轉向「恢復和擴大消費」,投資尤其基建投資的作用或有所淡化。

  • A股元月行情旺 13年來最強

    A股元月行情旺 13年來最強

     2023年1月大陸A股行情火爆,上證指數單月累計上漲5.39%,創下2010年以來最強元月。外資是增量資金主要來源,北向資金在開年16個交易日中有15日淨買入A股,單月累計淨買入額高達人民幣(下同)1,412.9億元,締造陸股通開通以來單月新高。

  • 最愛標的...聚焦非壽險型金控

     對台灣金融股興趣顯著的歐系法人,最愛買哪些金融股?在國內30多家上市金融股裡,前十大最獲這些歐系法人青睞的金融股曝光,根據寬量國際內部最新統計顯示,其中仍以非壽險型的金控或銀行股居多。

  • 中石油入列 珀萊雅意外遭剔除

     國際指數編製公司富時羅素19日公布,富時全球股票指數系列季度審議結果,A股部分新納入鋰業巨頭天齊鋰業、大陸「三桶油」之一中石油等98檔個股,但市值人民幣(下同)460億元的化妝品巨頭珀萊雅卻意外被剔除,引起市場熱議。

  • 通膨效應!行庫放款中小企 6月增788億

    通膨效應!行庫放款中小企 6月增788億

     八大行庫最新中小企業放款統計出爐,6月月增量788億元,創下近半年來單月增量的最高紀錄,對此公股金融圈人士指出,除了不少行庫透過內部激勵措施,使得中小企客戶的放款動能提高之外,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在於通膨效應使得中小企不論是在營運周轉金、購料所需資金的需求都更高,因此使得6月增幅為前幾個月單月增量的數倍之多。

  • 法人點名 陸股基金Q3表現亮眼

     陸股自4月底以來自底部反彈,表現優於全球股市,讓中國A股、大中華基金及相關陸股ETF成為近一季表現最佳基金類別,更被法人點名第三季具亮點的投資標的。Cmoney統計,截至7月14日止,近月中國或大中華基金逾20檔正報酬,而且在近期各法人發布第三季投資展望時,陸股更是多家法人少數看好的標的。

  • 人行大舉收水 逆回購驟降

     度過半年末的資金緊俏期,中國人民銀行持續透過公開市場大力收回資金。4日的逆回購(附賣回)操作驟降至人民幣(下同)30億元,不僅創一年半來最小規模,單日淨回籠高達970億元。

  • 陸港「ETF通」交易首日 淨流入人民幣1.4億元

    陸港互聯互通機制下的ETF通於7月4日開始交易。據港交所資料,4日滬股通ETF成交人民幣(下同)1.4億元,由於當前滬股通ETF買入當日不能賣出,也意味著淨流入資金達1.4億元。

  • A股、港股ETF互聯互通 陸資本市場加速開放

    A股、港股ETF互聯互通 陸資本市場加速開放

    大陸證監會於24日晚間正式發布《關於交易型開放式基金納入互聯互通相關安排的公告》。隨後,滬深交易所發布滬深港通業務實施辦法,明確ETF(指數股票型基金)首次納入滬深港通標的相關安排。自此,A股ETF、港股ETF邁入「互聯互通」大時代,影響資產規模近兆元(人民幣,下同)。

  • 航太業迎復甦 重金忙擴建

    航太業迎復甦 重金忙擴建

     歐美各國邊境解封,台灣航太業迎來營運新契機,包括漢翔、台灣懷霖、駐龍、晟田及千附精密,因訂單增加,不約而同興建新廠或覓地建廠。其中,漢翔在高雄岡山向台糖租地25公頃,將分三期籌設漢發園區,粗估投資(含租金)超過百億元,可帶動航太業的投資熱。

  • 陸推個人養老金制度

    陸推個人養老金制度

     高齡化、出生率低等現象,衝擊全球各國的退休金體系,為因應該狀況,大陸推出涉及10.3億人的個人養老金,拯救退休金制度、甚至活絡資本市場。

  • 陸港觀盤-數位化建設布局、產業轉型 勢在必行

     2月大陸股市和全球其他股票市場類似,同樣承受較大的回檔壓力,外部因素主要圍繞著美國縮表升息與俄烏之間的紛爭打轉,內部則是有疫情反覆,及房地產債務問題等的紛擾,在短期缺乏投資信心,及沒有增量資金的助益下,科技與新能源等高成長股,成為市場優先提款機,回檔幅度明顯較重。

  • 越南今年GDP成長看逾6%

    越南今年GDP成長看逾6%

     2021年越南深陷新冠疫情衝擊,但越南股市不跌反漲,統計全球主要股市2021年全年表現,富時越南30指數年漲幅高達38%獨占鰲頭,除打敗大盤胡志明證交所指數的35.7%及東協五國外,更是MSCI世界指數漲幅20.1%的近兩倍。法人表示,基於資金動能無虞,且經濟基本面仍強勁、GDP走出後疫情復甦,加上技術面指標偏正向等三大利多,中期越股仍有行情可期。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