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壓縮機銷售的搜尋結果,共55筆
壓縮機大廠瑞智精密第三季營運呈現淡季不淡,6日公布9月、第三季銷售台數及合併營收均優於去年同期。
瑞智(4532)樂觀第三季營運可望淡季不淡,優於去年同期,全年壓縮機銷售挑戰1,600萬台。瑞智總經理馮明法27日在法說會宣布,瑞智加速產品迭代,穩步擴大市占率,積極拓展印度、拉美及非洲等新興國家市場,並將台灣熱泵熱水器銷大陸及歐洲市場。
壓縮機廠瑞智(4532)8月因進入冷凍空調年度淡季,出貨、營收均呈現月減、年增。第四季邁入壓縮機外銷北美旺季,瑞智對第四季銷售仍抱期待,認為全年壓縮機銷售1,600萬台目標有機會達陣。
瑞智(4532)受惠盛夏天氣炎熱,大陸空調業者拉貨轉趨強勁,下半年營運具有轉機題材,外資6日敲進1,182張,與自營商合計買超1,208張,加上追價買盤敲進,開盤不到一小時股價亮燈漲停23.3元,盤中數度換手,成交爆大量後鎖死至終場,逆勢大漲2.1元收盤。
壓縮機大廠瑞智精密因應原物料價格仍處於高檔,銷售要有利潤才接單,致使4月及前四月銷售台數及合併營收都出現旺季不旺而下滑的局面。瑞智強調,瑞智會在合理利潤,積極接單擴大銷售量,以確保利害關係人的利益。
壓縮機大廠瑞智精密因第一季外銷歐美市場,卻因歐美通貨膨脹而導致消費需求疲軟,出現外銷旺季不旺,3月及第一季銷售及營收均下滑。第二季是兩岸空調冷凍年度銷售旺季,瑞智表示,大陸空調業者預期疫後需求可望回溫,第二季營運審慎樂觀,瑞智確保公司利潤。
瑞智(4532)看好大陸解除防疫封控帶動消費,內部訂出銷售年增8%的營運目標。聲寶集團總裁兼瑞智董事長陳盛沺喊出瑞智今年銷售台數、營收及獲利都兩位數成長的挑戰目標,規劃在埃及或印度等地設海外第二生產基地。
壓縮機大廠瑞智精密2022年12月、全年度銷售台數及營收,受俄烏衝突、美國升息、全球通膨加劇及大陸清零封控政策等因素影響,加上大陸及歐美市場終端消費需求疲軟,2022年12月、2022年銷售台數及合併營收全面下滑。瑞智表示,瑞智2023年調整經營體質、提升產品競爭力及確保利潤,降低市場波動的衝擊。
全球第四大壓縮機廠瑞智(4532)因北美及歐洲市場需求不如原先預期熱絡,旺季不旺,11月及前11月銷售台數、合併營收雙雙下滑,初估12月銷售及出貨可望優於11月,但仍較去年同期衰退,不過,今年銷售台數及營收雖衰退,獲利則有機會勝過去年。
全球第四大壓縮機製造廠瑞智精密,因北美及歐洲市場需求不如原先預期熱絡,出現外銷旺季不淡,11月及前11月銷售台數、合併營收雙雙下滑。12月銷售及出貨可望優於11月,仍較去年同期衰退,全年銷售挑戰1,700~1,800萬台的營運目標已無法達陣。
受大陸智慧家電下鄉政策失靈、歐美市場需求疲軟拖累,瑞智(4532)9月壓縮機銷售86.04萬台,月減19%、年減39.68%;9月合併營收為10.34億元,月減17.35%,年減36.7%。第三季合併營收為38.04億元,季減30.59%,年減26.42%。
壓縮機大廠瑞智(4532)28日法說會預告,今年熱泵乾衣機壓縮機外銷歐洲,受俄烏戰爭影響而下滑,第四季整體市場衰退,今年銷售及營收會比去年下滑,明年力拚與今年持平,調整經營體質及提升毛利率為經營主軸,只要熬過第四季至明年,未來成長可期。
大陸為振興經濟,雖祭出智慧家電補助措施,但大陸各省市封城而造成民眾消費力下降,對大陸空調銷售起不了太大作用,8月及前八月空調銷售量、合併營收均比去年同期下滑。瑞智預估,9月銷售及產量都會維持8月水準。
大陸智慧家電下鄉政策失靈,全球第四大壓縮機廠瑞智(4532)6月、第二季及上半年的銷售及營收均下滑,第三季空調銷售淡季,大陸空調廠未追加訂單,7月銷售目標120萬台,大陸四地工廠產線將輪流歲修,寄望第四季外銷旺季時,全年可確保獲利成長。
上海解封後,大陸官方為振興經濟,推出智慧家電下鄉政策,卻敵不過大陸民眾消費意願不如預期熱絡而失靈,第二季大陸空調市場旺季不旺,導致瑞智6月及上半年壓縮機銷售營收雙雙出現衰退。
大陸疫情再起,影響大陸空調內銷市場需求,致使第二季空調銷售呈現旺季不旺,全球第四大壓縮機製造廠瑞智精密5月銷售及營收均比4月、去年同期衰退。瑞智配合客戶衝刺618購物節銷售,拉高6月銷售及營收。
全球第四大壓縮機製造廠瑞智精密因俄烏戰爭,造成歐洲客戶訂單延後,加上大陸上海疫情封控,導致大陸空調廠產出減緩,訂單遞延,4月及前4月壓縮機銷售及合併營收,雙雙比去年同期下滑。
全球第四大空調壓縮機廠瑞智(4532)首季銷售及營收,雖比去年同期衰退,不過因第二季進入空調旺季,可望揮別業績低潮,公司對今年業績仍持審慎樂觀態度。
全球第四大壓縮機廠瑞智精密2月及前2月銷售台數雖雙雙出現負成長,仍創同期次高;去年反映鋼材等原物料成本上漲,平均調高售價5.5%,造就前2月合併營收,締造同期新高。
壓縮機製造廠瑞智(4532)受惠於調高產品售價,今年1月儘管銷售台數下滑,但營收金額卻不減反增,還創同期新高。